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地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磷钾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彭显龙 袁英才 +1 位作者 刘元英 罗盛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45,共7页
在2004、2005和2010年,采用5个粳稻品种,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实地养分管理(SSNM)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FP)相比,SSNM平均降低磷肥用量50%,虽然穗分化期磷积累量降低,但是抽穗期后各器官含磷量处理间没... 在2004、2005和2010年,采用5个粳稻品种,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实地养分管理(SSNM)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FP)相比,SSNM平均降低磷肥用量50%,虽然穗分化期磷积累量降低,但是抽穗期后各器官含磷量处理间没有差异,SSNM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因此抽穗后磷积累量有增加趋势;每公斤P2O5生产的稻谷提高了近100%;与FFP相比,SSNM提高了水稻茎叶含钾量,使减数分裂期以后水稻钾积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4.5%。养分综合管理改善了水稻磷钾的营养,促进了中后期磷钾的积累,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磷素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实地养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早稻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旭华 郑海波 +1 位作者 黄农荣 欧杰文 《中国稻米》 2006年第3期30-32,36,共4页
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早稻,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节省氮肥12.1%,增产15.4%,增收节支19.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纹枯病害和倒伏明显减轻或减少,表现省肥增产,少病抗倒,增产增收,值得推广。SSNM的主要特点是分... 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早稻,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节省氮肥12.1%,增产15.4%,增收节支19.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纹枯病害和倒伏明显减轻或减少,表现省肥增产,少病抗倒,增产增收,值得推广。SSNM的主要特点是分蘖期施氮量减少,单茎干重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分别比CK提高18.6%和9.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养分管理 双季早稻 纹枯病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钟旭华 黄农荣 +1 位作者 欧杰文 郑海波 《中国稻米》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氯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0%以上,纹枯病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养分管理(SSNM) 双季晚稻 氨肥利用率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养分管理对水稻钙镁吸收的影响
4
作者 袁英才 彭显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35-38,共4页
为探求水稻钙和镁吸收规律,进一步提高产量,通过2 a10个点次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FFP)和实地养分管理(SSNM)下水稻茎叶、植株及籽粒的钙镁吸收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FP相比,SSNM产量提高了6.66%-20.37%,平均增... 为探求水稻钙和镁吸收规律,进一步提高产量,通过2 a10个点次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FFP)和实地养分管理(SSNM)下水稻茎叶、植株及籽粒的钙镁吸收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FP相比,SSNM产量提高了6.66%-20.37%,平均增产13.7%,8个试验点增产显著。FFP水稻茎叶和籽粒的含钙量分别为2.24-3.10 g.kg-1和0.10-0.27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0-1.38 g.kg-1和0.62-0.97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55-20.08 kg.hm-2和7.69-14.86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56 kg,吸收镁1.16-1.86 kg;SSNM水稻茎叶和籽粒含钙量分别为2.45-3.40 g.kg-1和0.12-0.29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5-1.37 g.kg-1和0.62-0.94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6.71-22.91 kg.hm-2和9.33-16.35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67 kg,吸收镁1.19-1.71kg。两种施肥方式下钙镁的含量和1 000 kg籽粒吸收钙镁量无明显差别;SSNM钙镁的积累量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表明,寒地水稻钙镁需要量较高,每1 000 kg水稻需要钙镁含量平均为2.04 kg和1.51 kg,SSNM对水稻茎叶和稻穗钙镁含量影响不大,由于其提高了水稻产量,因此促进了钙镁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水稻 实地养分管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耗 薛亚光 杨建昌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通过调查、实地取证和试验,明确了限制单季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措施不当,如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大水漫灌等,这直接影响了群体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品种的耐肥性太强和大穗型品种弱势粒充实差也是... 通过调查、实地取证和试验,明确了限制单季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措施不当,如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大水漫灌等,这直接影响了群体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品种的耐肥性太强和大穗型品种弱势粒充实差也是影响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体系,即以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为核心,配套培育壮秧、增密控肥、前氮后移、喷施叶面肥和选用高产与氮高效品种等措施,可以获得产量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养分管理 轻干湿交替灌溉 养分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粳稻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薛亚光 陈婷婷 +3 位作者 杨成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6,共11页
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用中粳稻品种进行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比较分析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原因。与对照相比,高产高效栽培增加了根和地上部植株干重、提高... 旨在探讨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用中粳稻品种进行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比较分析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生理原因。与对照相比,高产高效栽培增加了根和地上部植株干重、提高了根系细胞分裂素含量、根系氧化力、粒叶比、灌浆中后期叶片光合速率、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产量增加了31%,氮肥农学利用率(单位施氮量增加的产量)增加了57%。说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植株生长,进而获得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粳稻 高产高效 氮肥利用率 实地养分管理 精确灌溉 植株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氮素浓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莹 彭世彰 +1 位作者 焦健 孔伟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16,共5页
为了寻找较优的水肥运筹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开展了基于蒸渗仪中水样采集与室内水质化验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全生育期不同水肥模式对稻田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与不同土壤深度氮素浓度的变化规律。结... 为了寻找较优的水肥运筹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面源污染,开展了基于蒸渗仪中水样采集与室内水质化验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全生育期不同水肥模式对稻田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与不同土壤深度氮素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稻田地表水与土壤溶液中氮素浓度总体呈现施肥后10 d内出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减少施肥后10 d内稻田排水量或推迟排水时间,是降低其氮素随径流流失的有效途径。控制灌溉减少了稻田氮素对地表水的污染,其土壤溶液中氮素浓度虽略有增加,但由于总渗漏量减少,因此总淋失量仍小于淹水灌溉。受不同水肥因素的影响,地表水和各层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淹水灌溉条件下施肥水平对氮素浓度影响不显著,而控制灌溉条件下实地施肥氮素浓度低于常规施肥。综合考虑水肥耦合的影响,控制灌溉实地养分管理运筹模式是减少稻田氮素淋失量的较优水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控制灌溉 实地养分管理 运移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