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自然法与实在法的调和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秋明 《学海》 1992年第4期53-57,共5页
迄今为止,无论是法的理论还是法的实践,都未能圆满地回答“法治是什么”这一古老而基本的问题。颇具权威的《牛津法律大辞典》在解释“法治”辞条时,首先就把“法治”界定为“一个无比重要、但未被定义,也不是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关键词 社会价值观念 社会成员 基本价值 法律制度 法治 自然法观 形式合理性 实在法 价值标准 道德法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的权威──关于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翔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文章从探讨古希腊两例神话入手,对长存在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和实在法两个基本范畴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二者间所存在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文章还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对广泛运用的回避原则,对所谓“中国... 文章从探讨古希腊两例神话入手,对长存在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和实在法两个基本范畴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二者间所存在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文章还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对广泛运用的回避原则,对所谓“中国自然法”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法律应当关注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实在法 自然法精神 法律规范 国家公务员 法理学 法律制度 回避制度 现代法治 抵抗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理”概念的本体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玉赞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法理”并不是法律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具有相当的实在性。无论对“法理”作何种具体解读,从本体论上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法理”乃实在法的“原因性的规定根据”。“法理”是从法的实践理性中推论出来的“规范之理”,旨在评估和反... “法理”并不是法律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具有相当的实在性。无论对“法理”作何种具体解读,从本体论上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即“法理”乃实在法的“原因性的规定根据”。“法理”是从法的实践理性中推论出来的“规范之理”,旨在评估和反思法律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法理本体没有同一的存在形式,而是以“部门法学之法理”和“法理学之法理”的形式被认知。“部门法学之法理”与特定国家的实在法相连接,指向的是“法律规范/法律规整之理”,通常以法教义学的方式来提取。“法理学之法理”是在教义性法理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二阶法理,并不局限于经验的实在法之内,只能通过理性实践论辩的方式被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原因性的规定根据 实在法 法教义学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权利的逻辑基础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新兴权利理论不应满足于对"新兴权利"现象作生活化或描述性说明,而首先应该从逻辑上对它予以证成或证否。因此,新兴权利理论的首要核心命题应该是新兴权利产生的逻辑条件。总体而言,新兴权利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如下任一条件基础... 新兴权利理论不应满足于对"新兴权利"现象作生活化或描述性说明,而首先应该从逻辑上对它予以证成或证否。因此,新兴权利理论的首要核心命题应该是新兴权利产生的逻辑条件。总体而言,新兴权利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如下任一条件基础上:第一,按照一定之社会价值判准,既有实在法关于权利的分配或安排呈现出不公平之格局,而一种利益主张有利于打破并调适该不公平分配格局。第二,随着可掌控资源的拓展,一种利益主张既不会导致其他人所不能接受的权利克减,也不会导致按广泛被接受之价值判准看显失公平的权利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法律义务 利益主张 价值判准 实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概念的泥淖——“法理学”与“法哲学”之辨 被引量:32
5
作者 舒国滢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论文把“法理学”与“法哲学”两个外文汉译名称的引入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事件对待 ,并对目前学界并用两概念的因由和后果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概念形成的辨析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 论文把“法理学”与“法哲学”两个外文汉译名称的引入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事件对待 ,并对目前学界并用两概念的因由和后果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概念形成的辨析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所以人们在断言“法理学是法哲学”或“法哲学是法理学”时 ,应当明白谈论的是什么语境中的“法哲学”或“法理学”。文章指出 ,中国的法理学大体上属于法学家的法哲学 ,但长期以来 ,法理学家们对实在法的制度和规则本身并不十分感兴趣 ,不是从实在法的内容本身出发来思考问题 ,而是把自己的理论兴趣转向对实在法的隐性背景的解释。这种“注释法学”所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 :它不仅没有使法理学完成与其他学问 (如政治学 )的分离 ,而且败坏了法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及大学基础 (主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实在法 概念形成 学术传统 学科归属 研究方法 法理学家 理论学科 法学家 政治学 作为 文章 学问 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法律信仰:“非”与“是”的辨正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宏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法律信仰是信仰主体对法律精神和品格的神圣体验和理性确信。基于传统法律工具主义及其威权思想的浸淫,需要从价值理性上对实在法进行祛魅,使实在法不能被信仰。法律信仰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终极追求,人们信仰的是能够真正代表法律精神... 法律信仰是信仰主体对法律精神和品格的神圣体验和理性确信。基于传统法律工具主义及其威权思想的浸淫,需要从价值理性上对实在法进行祛魅,使实在法不能被信仰。法律信仰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终极追求,人们信仰的是能够真正代表法律精神的自然法。要确证法律信仰的存在,需要厘清中国语境下法律信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建构法律信仰的精神内核,冲出法律信仰"是""非"纠结的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实在法 自然法 可能性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的法理面向——纯粹法理学导言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晖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89-95,共7页
在社会转型期,以司法为中心重新构建法律成为必然。法制建设以司法为中心构建法律,就要求从理论上关注法律规范内部的学术和技巧问题,而这即法理学的纯粹法学取向。文章在对比普通法学与纯粹法学的基础上,分别界定了纯粹法学的研究对象... 在社会转型期,以司法为中心重新构建法律成为必然。法制建设以司法为中心构建法律,就要求从理论上关注法律规范内部的学术和技巧问题,而这即法理学的纯粹法学取向。文章在对比普通法学与纯粹法学的基础上,分别界定了纯粹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其中纯粹法学的研究对象,即国家实在法及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这种实在法;纯粹法学的研究范围则包括法律的内涵、外延及法律的分类和效力等几个方面;而纯粹法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所谓的规范实证方法;最后,纯粹法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其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一种法律思维技巧及相应的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法理 纯粹法理学 导言 普通法理学 规范实证 实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道主义干涉现象的新解读——以社会学方法为研究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石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人道主义干涉现象是客观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的社会事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表征形式、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各不相同,所以,在评判人道主义干涉这一社会现象时,一定要结合它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来具体考察。对当代人道主义干涉现象的评判... 人道主义干涉现象是客观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的社会事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表征形式、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各不相同,所以,在评判人道主义干涉这一社会现象时,一定要结合它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来具体考察。对当代人道主义干涉现象的评判标准是现有的实在法体系;具体评判规则包括前提条件、主体要件、手段要求和效果原则。据此,可以判断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的非正常性。为进一步协调人道主义干涉和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必要强化其执行和制约功能,以使该制度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干涉 主体要件 科索沃战争 实在法 北约 效果原则 研究路径 评判规则 现象 法律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理”的多层次与统一性——以康德认识论为基础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夏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5-164,共10页
法理是实在法的实践理性观念。部门法学之中的法理对于特定国家实在法的知识而言是构成性的、与经验知识必然关联在一起的,而且可以被区分为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与法宗旨。法理学之中的法理是理性通过部门法学之中的法理推论出来的,与经... 法理是实在法的实践理性观念。部门法学之中的法理对于特定国家实在法的知识而言是构成性的、与经验知识必然关联在一起的,而且可以被区分为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与法宗旨。法理学之中的法理是理性通过部门法学之中的法理推论出来的,与经验的实在法不具有直接的关联,旨在将各个部门法学之中的法理构建为具有统一性的系统,以保证法学成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法理学之中的法理可以分为关于“法是什么”的法理与关于“法的理想”的法理,后者使得作为法学的法理学迈向了整个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法 法理 部门法学 法理学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法今昔:法律中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治平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2期92-97,共6页
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至近代启蒙学者的两千余年间,曾经占据过众多智慧的心灵,唤起过纯洁而高尚的理想。它虽然在19世纪式微,但却于20世纪重新兴起,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历史与现实令人深思:或许在自然法观念那幼稚而偏执的面貌... 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哲学家至近代启蒙学者的两千余年间,曾经占据过众多智慧的心灵,唤起过纯洁而高尚的理想。它虽然在19世纪式微,但却于20世纪重新兴起,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历史与现实令人深思:或许在自然法观念那幼稚而偏执的面貌下面,隐伏着人类心灵热情而大胆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不会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终止,它将与人类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然法 自然法观 法律 价值追求 实在法 古希腊 万民法 人类心灵 哲学家 斯多葛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伦理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庆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4,共6页
法律思想是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理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法律概念及其必要性、法律的来源和分类、法律的公正性及守法问题的讨论,阿奎那说明自然法(道德)与法律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
关键词 法律 自然法 实在法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小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力图否定形而上的自然法和法社会学,而对法进行封闭的纯粹实证分析。为此,其提出了一个用以解释法的效力的理由——基础规范。但基础规范本身是先验的逻辑假设,因而属于反实证的;并且基础规范也是非自足性的,仍需法的... 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力图否定形而上的自然法和法社会学,而对法进行封闭的纯粹实证分析。为此,其提出了一个用以解释法的效力的理由——基础规范。但基础规范本身是先验的逻辑假设,因而属于反实证的;并且基础规范也是非自足性的,仍需法的实效性作为条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将法律引向外部因素,从而消解了纯粹法学的初衷——"纯粹性"。这是凯尔森纯粹法学在理论上无法圆融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法学 基础规范 实在法 自然法 矛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刑法的“法”属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綦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二战"之后,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国际法学界,对于国际刑法是否是"法"以及国际刑法是否具有强制力仍然存在争议。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法的效力依据也是国际... "二战"之后,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国际法学界,对于国际刑法是否是"法"以及国际刑法是否具有强制力仍然存在争议。国际法层面的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法的效力依据也是国际刑法的效力依据。实在法是国际刑法的主要效力依据,而自然法目前也是国际刑法重要的效力依据。个人和国家都应该为国际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是国际刑法具有强制力的保证,是国际刑法特殊属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实在法 国际刑法 国际刑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的英美经验与中国道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古今"法"不仅功能不同,从压制转向协调,更重要的是价值取向不同,从身份到契约,现代法尊崇人格与权利。法治作为协作法之治与实在法之治,是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人类交往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以宪法为核心... 古今"法"不仅功能不同,从压制转向协调,更重要的是价值取向不同,从身份到契约,现代法尊崇人格与权利。法治作为协作法之治与实在法之治,是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人类交往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实在法规则的地位与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愈来愈重要。良法善治是我国的治国方略,英美法治经验可以提供借镜,但其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法治中国建设惟有直面与解决四个方面的特殊问题,即历史传统、文明体量、内部整合与后发困境,着力推进市场经济与契约文化建设,实行良宪之治,才能实现中国法治体系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法 实在法 英美经验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与道德的向度:区分、联系和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多文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3-65,共3页
作为西方法哲学的经典命题,刑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具体展开。刑法与道德的基本区分在于,是否具有主观罪过。刑法是道德的低限,故可以把一定的道德义务转化为刑法义务,用刑法予以推行。实践中面临这样的难题:如何处理符... 作为西方法哲学的经典命题,刑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具体展开。刑法与道德的基本区分在于,是否具有主观罪过。刑法是道德的低限,故可以把一定的道德义务转化为刑法义务,用刑法予以推行。实践中面临这样的难题:如何处理符合刑法的道德恶行?如何处理根据刑法是非法的,但在道德上可以证成的行为?这都需要我们在实在法与自然法的框架内进行现实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义务 刑法义务 实在法 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效力依据在近代中国的揣度与阐发
16
作者 刘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作为国际法最为基础的理论问题之一,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或效力来源至今也未能得到国际法学界一致地确论。尽管在当今之中国国际法学界,这一问题并非学者们研讨之重心,但在国际法部门与国际法学科于中国成型之初,有关国际法效力依据的研究... 作为国际法最为基础的理论问题之一,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或效力来源至今也未能得到国际法学界一致地确论。尽管在当今之中国国际法学界,这一问题并非学者们研讨之重心,但在国际法部门与国际法学科于中国成型之初,有关国际法效力依据的研究却是学科构建的必须完成的基础理论筹备。从《万国公法》中"性法"译语的出现,到对"自然法"派与"实在法"派效力解释的遵从,再到别具中国国情特色与时代需求的特别阐释,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在近代中国的探讨与发展有着对西方理论的追崇,也有着基于中国固有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某种修正或异变,并以此为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国际法学的生长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际法 效力依据 自然法 实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的效力——以拉德布鲁赫的哲学效力论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铃木敬夫 陈根发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9期67-77,共11页
关键词 拉德布鲁赫 效力 哲学 实在法 良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体系概念的反思和重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夏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法律体系是由部门法所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部门法的区分是法律体系概念的核心内容。通说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区分部门法,但并不能保证清楚地划分出法学中通常所谓的一个个部门法。“私法和公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 法律体系是由部门法所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部门法的区分是法律体系概念的核心内容。通说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区分部门法,但并不能保证清楚地划分出法学中通常所谓的一个个部门法。“私法和公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等部门法概念是一系列先验概念或认识论范畴。法律体系是通过法教义学运用这些先验概念对特定国家一切现行有效实在法予以重新阐释而形成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法律的抽象性或形式理性化所导致的法律适用的特性所必然要求的。与法律体系不同,特定国家的法律秩序是该国家的一切实在法依赖各自的效力等级而自然形成的层级统一体。前者兼具理想与实在维度,后者只具有实在维度。运用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原理,我们不仅可以厘清中国法学话语中一些成对概念的区别,也能对宪法与部门法关系之讨论提供更多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体系 部门法 先验概念 实在法 法教义学 法律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哈贝马斯及促进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法律秩序的义务
19
作者 乔纳森·特雷霍-麦西斯 刘玉贤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2,共7页
哈贝马斯提到如果把第一人权转入实在法,要实现已经刻写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严格的道德要求,就会产生一种法律义务。作者认为要解读这一观点,需要借助康德哲学中的一个要素,即实行强制性法律秩序的道德义务。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上述观点及... 哈贝马斯提到如果把第一人权转入实在法,要实现已经刻写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严格的道德要求,就会产生一种法律义务。作者认为要解读这一观点,需要借助康德哲学中的一个要素,即实行强制性法律秩序的道德义务。通过对哈贝马斯的上述观点及康德理论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对人的尊严和天赋权利概念的比较研究,作者论证了哈贝马斯的人的尊严概念相当于康德的天赋权利概念,它们都构成了人权的基础。由于二者对人权以及法律的强制性有着共同的认识,所以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中能再次形成康德的论证结构,即以道德为基础的权利义务。作者认为正是这种义务构成了现存的和未来的法律秩序的基础,并进而提出了所有行为者都有促进以人权为基础的全球法律秩序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全球法律秩序 实在法 尊严 天赋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法哲学思想
20
作者 孙守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0-72,69,共4页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近代西方哲理法学派的奠基人。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理性主义法学的优秀成果和传统,坚持了法律的理性原则和正义原则;他从人格主义出发,以意志自由为对象和基础,对人类行为合法的可能性和基本原...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近代西方哲理法学派的奠基人。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理性主义法学的优秀成果和传统,坚持了法律的理性原则和正义原则;他从人格主义出发,以意志自由为对象和基础,对人类行为合法的可能性和基本原则作了大量论证,他严格划分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法哲学思想 法律概念 权利 实在法 法学 道德理论 立法 每个人 人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