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在和科学实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正华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9-23,共5页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 ,然而 ,前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 ,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 ,然而 ,前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 ,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 ,二者争论的根源来自于休谟问题 ,只有解决休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 ,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在 休谟问题 实体概念 实在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所相资论——中国哲学元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立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48,共17页
能所相资是中国哲学认知主体体认客体对象的重要元理。先秦时曾以所以知与所知分别认知主体与客体,即主体认知能力与客体认知对象。能知是人所具有之本性,行为的实践是主体能知作用于客体对象的行为活动。这体现为知行难易,不行而知;听... 能所相资是中国哲学认知主体体认客体对象的重要元理。先秦时曾以所以知与所知分别认知主体与客体,即主体认知能力与客体认知对象。能知是人所具有之本性,行为的实践是主体能知作用于客体对象的行为活动。这体现为知行难易,不行而知;听言观行,良知良能;知行符验,知行合一;定慧相济,知先行后。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认知与实践互发互进,把自身超拔为为天地立心的认知世界和改进世界的主体,而把天地万物当作认知和改进的客体对象,这就造成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的二重化。认知与实践的二重化,亦使概念与实在二重化。哲学概念是爱智慧的结晶。概念与其所摹拟和表现的实在以及它们之间的指称关系,在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表现为名实关系。名实是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重要的体认论范畴,体现为按实定名,以名举实;指物有无,共名别名;循名责实,名物言意;名实相副,进德修业。能所相资彰显中国哲学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在统摄认知与实践、概念与实在、格物与致知中的价值和意义,构建了中国哲学体认论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所相资 主体客体 认知实践 概念实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