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流特征互补的嵌套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荣梅 廖涛 +1 位作者 张顺香 段松松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05,共7页
针对以往句子在文本编码后不能获得高效的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流特征互补的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句子在嵌入时以单词的字级别和字符级别两种方式嵌入,分别通过神经网络Bi-LSTM获取句子上下文信息,两个向量进入低层级与高层级的特... 针对以往句子在文本编码后不能获得高效的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流特征互补的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句子在嵌入时以单词的字级别和字符级别两种方式嵌入,分别通过神经网络Bi-LSTM获取句子上下文信息,两个向量进入低层级与高层级的特征互补模块,实体词识别模块和细粒度划分模块对实体词区间进行细粒度划分,获取内部实体。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相较于经典模型在特征提取上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嵌套结构 双流特征互补 神经网络 实体词识别 细粒度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拱贵 刘宁生 刘丹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29-35,共7页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了。六十年来,语言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期间,产生过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发表六十周年了。六十年来,语言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期间,产生过结构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事实证明,我国目前的语法研究水平比六十年前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作为我国语言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著国语文法》 汉语语法学 实体词 代名词 句法关系 句式 宾语 《比较文法》 现代语言学 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被引量:1
3
作者 亢世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3-77,共5页
“依句辨品”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来的,人们通常认为它是词的分类标准。本文通过对《新著国语文法》一书的具体分析、研究,认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关键词 句子成分 词的归类 汉语词类 《新著国语文法》 形容词 实体词 句本位语法 黎锦熙 词的分类 语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深层结构理论的汉语化(一)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小龙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10-13,共4页
(一) 深层结构理论曾经是生成语法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当代语法学在语义理论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对当代语言学及邻近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后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和解释语义学家从两个极端放弃了深层结构... (一) 深层结构理论曾经是生成语法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当代语法学在语义理论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对当代语言学及邻近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后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和解释语义学家从两个极端放弃了深层结构平面所依据的一些重要假设,或把句法过程和语义过程化为一体,以语义表达作为输出生成表层结构,使深层结构语义化;或把句法规则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放到词典部分和语义部分,使深层结构句法化,但它们处理句法和语义关系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它们分析的结果也是相似的。凡是一种模式能处理的,另一种模式也能处理。当代语法学的更完备的句法理论、语义理论或句法语义综合的理论都离不开深层结构理论的思想养料。深层结构理论的深远意义正在于,它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开拓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把自然语言的表达看成一串符号序列,但说话人必须有贮存的意念的“信息”才能按照某种“程序”去进行编码,而听话人译码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取得“信息”。离开了“深层”信息,语言结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层结构理论“迫使我们对各种语法和语法学提出先前提不出来的问题。”“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依此我们不仅能够对个别语言的种种句子作出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结构 汉语语法 汉语化 句子形式 汉语句子 解释力 句法语义 语言 实体词 名词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
5
作者 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8-83,共6页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杨逢彬马建忠以普遍唯理语法为原则,将西语的cases(格)译作“次”,并移植到汉语。由于汉语无词尾形态,故马氏的“次”不能与“格”尽相吻合;但两... 《马氏文通》的“次”与“格”“位”之比较──兼评何容、林玉山的“次”理论杨逢彬马建忠以普遍唯理语法为原则,将西语的cases(格)译作“次”,并移植到汉语。由于汉语无词尾形态,故马氏的“次”不能与“格”尽相吻合;但两者的精神一致,就是讲“实字相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林玉山 实体词 普遍唯理语法 句子成分 种成分 马建忠 唯理主义 词形变化 “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汉语的不及物动词
6
作者 张理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2年第2期44-48,共5页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问题,语法学者有过不少论述。吕叔湘指出:“动词分成及物(外动,他动)和不及物(内动,自动),是很有用的分类,可也是个界限不清的分类。”本文试图论述不及物动词的某些特点,或许能为进一步区分及物动词和...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问题,语法学者有过不少论述。吕叔湘指出:“动词分成及物(外动,他动)和不及物(内动,自动),是很有用的分类,可也是个界限不清的分类。”本文试图论述不及物动词的某些特点,或许能为进一步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增加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现代汉语 谓语动词 受事宾语 实体词 吕叔湘 汉语动词 语法学 带宾语 施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语格位范畴浅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126-131,51,共7页
一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新疆大学学报》发表了程试同志的题为《关于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一文(以下简称《关于》一文),对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维吾尔语共有八个格位。”这个看法打破了几十年来被公认的维吾尔语有六... 一一九七八年第一期《新疆大学学报》发表了程试同志的题为《关于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一文(以下简称《关于》一文),对维吾尔语的格位范畴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维吾尔语共有八个格位。”这个看法打破了几十年来被公认的维吾尔语有六个格位的传统看法。程试同志不囿于六个格位的公式,大胆地跨越出六个格位的雷池,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突破,它无疑将对于繁荣学术园地,活跃争呜空气和促进维吾尔语言的科学研究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笔者认为程试同志在维吾尔语原有的六个格位基础上所确定的两个新的格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笔者愿意把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谈出来,就教于程试同志和研究维语的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形式 语言现象 句子成分 维吾尔语 实体词 动名词 语言环境 格范畴 格位 词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