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体行业跨境风险与金融部门风险交互传染效应分析——基于行业进出口规模数据 被引量:5
1
作者 苗文龙 张思宇 李硕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0,共20页
在重大风险跨境、跨行业传染特征显著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行业进出口数据构建了实体行业风险指标,基于主要实体行业对应的股指数据构建了行业性金融风险指标,同时引入银行业、多元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金融子行业的风险指标,计算实体行业与金... 在重大风险跨境、跨行业传染特征显著的背景下,本文基于行业进出口数据构建了实体行业风险指标,基于主要实体行业对应的股指数据构建了行业性金融风险指标,同时引入银行业、多元金融业和保险业等金融子行业的风险指标,计算实体行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本研究初步结论为:不同实体行业之间存在非对称风险溢出效应,且实体行业风险溢出效应大于其自身吸收的风险溢入效应;同时,金融部门子行业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风险传染效应,实体行业相应金融板块具有显著风险溢出效应,而银行、保险等金融子行业具有明显的风险溢入效应。进一步看,实体行业较高的进出口风险溢出效应,加剧了股票市场相应行业板块指数震荡,显著提高了金融体系中行业性金融风险的波动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保险、多元金融等部门的资产规模和配置机制,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进一步在金融部门之间传染并得到分担。在国际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实体行业与金融部门的风险交互传染效应显著增强。本文建议,从更加细分的行业层面建立风险监测指标,提高宏观经济政策预期调控与沟通的一致性,以及降低资本市场板块对实体行业风险的过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行业 金融部门 风险交互传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行业进出口价格风险与金融体系风险交互溢出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苗文龙 张思宇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80,共15页
基于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的月频数据,从进出口价格视角计算二者间的风险交互溢出效应,并对比分析“钱荒”、“熔断机制”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下这一效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实体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呈现不对称特征,机械行业进出口... 基于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的月频数据,从进出口价格视角计算二者间的风险交互溢出效应,并对比分析“钱荒”、“熔断机制”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冲击下这一效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实体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呈现不对称特征,机械行业进出口价格波动对电子行业的溢出效应远高于其反向溢出效应;金融体系内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特征,两两风险波动间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间存在风险交互溢出效应,其中实体行业风险对金融体系风险,尤其是保险业风险的净溢出效应较强,而金融子行业风险易受到来自实体行业风险和行业性金融风险的溢出影响;在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的风险交互溢出效应显著加强。通过刻画实体行业风险与行业性金融风险,对防范化解风险的跨行业传染、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行业 金融体系 风险交互溢出效应 重大风险事件 硅谷银行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行业风险溢出机制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赵飞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59,共11页
利用LASSO-CoVaR模型对我国实体行业风险溢出机制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行业特征数据考察实体行业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实体行业尾部风险溢出总体水平呈现“近危机”特征,且不同行业的风险波动具有显著差异;以电子、计算... 利用LASSO-CoVaR模型对我国实体行业风险溢出机制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行业特征数据考察实体行业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实体行业尾部风险溢出总体水平呈现“近危机”特征,且不同行业的风险波动具有显著差异;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主要的风险溢出者,计算机、有色金属与国防军工为主要的风险吸收者;业务相关性较高的行业间尾部风险关联呈现出稳定的同质特征;行业自身风险和杠杆率等特征对行业尾部风险关联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行业 尾部风险关联 风险溢出 LASSO-Co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主要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陈文舒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9,共12页
运用基于TVP-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Copula方法,量化分析金融各子市场与五大实体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和债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银行业的影响更容易传导至工业和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而债市的影响更多... 运用基于TVP-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Copula方法,量化分析金融各子市场与五大实体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和债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大,银行业的影响更容易传导至工业和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而债市的影响更多传导到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汇市的风险溢出效应较小,且更容易传导至能源业。相较于其他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对实体行业的尾部风险溢出作用相对更强;国债波动对实体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大,但是企业债与实体行业的尾部相关系数更大。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之间存在互相溢出,近年来金融市场成为风险被溢出者,尤其是外汇市场。因此,要将实体经济的需求特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的考量范围,定期监测和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尤其控制银行和债券市场风险的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溢出 实体行业 金融市场 尾部风险 时变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国安 曹文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85,共5页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偏向于虚拟经济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居民整体收入差距,而且导致经济资源不断向虚拟经济行业集中,投机性投资需求和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并损害了经济效率。因此,应采取措施遏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行业 实体经济行业 收入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行业发展规模对实体零售行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薇 丁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7,共4页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商品贸易的活跃,电子商务产业相较于以往有了跨数量级突破,并加速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理念、购物方式、企业经营模式、零售市场和销售格局等。在与已有文献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以分省电商行...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商品贸易的活跃,电子商务产业相较于以往有了跨数量级突破,并加速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理念、购物方式、企业经营模式、零售市场和销售格局等。在与已有文献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以分省电商行业门店数量以及电商企业占比为自变量集,以分省实体零售行业门店数量在全国的空间分布为因变量,探索变量间在空间上的集聚与关联,从而构建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电商行业规模和实体零售行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以期对于电商行业与实体零售门店发展的平衡有所推进,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并结合时况反思"新零售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规模 实体零售行业 面板数据分析 空间回归模型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反馈视角下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评估与防范——基于DebtRank算法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翟永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8,共7页
银行系统性风险不仅在金融机构内部传染,更有可能源于实体经济的外部冲击。鉴于此,本文将实体行业纳入银行系统性风险分析框架,基于26家银行2008-2019年年报数据,采用DebtRank算法对银行-实体双向传染风险进行研究,探讨二者间风险反馈... 银行系统性风险不仅在金融机构内部传染,更有可能源于实体经济的外部冲击。鉴于此,本文将实体行业纳入银行系统性风险分析框架,基于26家银行2008-2019年年报数据,采用DebtRank算法对银行-实体双向传染风险进行研究,探讨二者间风险反馈传导机理,评估系统性风险大小,识别系统重要性与系统脆弱性机构。研究表明,在银行系统性风险评估中,忽略实体行业与银行间的双向反馈关系将低估风险,可能导致决策错误;中、农、工、建、交均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部分股份制银行兼具系统重要性与系统脆弱性属性,需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为系统重要性行业,而此类行业的最大债权银行也恰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不仅要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更要立足经济金融全局视角精准施策,从源头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tRank算法 实体行业 复杂网络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信贷结构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辉 贺敬芝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8,共15页
本文以公司客户贷款结构为切入点,从市场总体情况、上市企业银行借款、商业银行信贷行业结构等维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贷款占GDP比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公贷款增速有所加快。企业短期贷款... 本文以公司客户贷款结构为切入点,从市场总体情况、上市企业银行借款、商业银行信贷行业结构等维度,对比分析了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贷款占GDP比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公贷款增速有所加快。企业短期贷款在经济下行期增长较快,而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对中长期贷款依赖较强。各行新增信贷集中度高,行业投向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本文建议:商业银行在行业信贷方面,强化宏观环境和行业经营研究,进一步提高信贷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实施服务轻资产行业的有效经营模式;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调整优化传统信贷投放聚集的部分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势行业企业;关注行业信贷结构变化所蕴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结构 贷款集中度 信贷风险 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