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冰燕 李克强 史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应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定盘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社会化协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 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显著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三大地区本地与邻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赋能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本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高于邻近地区;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呈现“东部>中西部”的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金融释放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孙浩 郭劲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数字经济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人口老龄化会抑制人力资本形成、创新效率...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数字经济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人口老龄化会抑制人力资本形成、创新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2)数字经济是人口老龄化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变量,且该调节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在我国东部地区,数字经济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但在中西部地区这种缓解作用还未显现。(3)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即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口老龄化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孙丽鹏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平台经济凭借独特的组织形态、强规模经济性以及网络效应,能够不断推动各种创新模式出现和发展,有利于重塑传统产业生态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厘清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以2014—2023年中国30个... 平台经济凭借独特的组织形态、强规模经济性以及网络效应,能够不断推动各种创新模式出现和发展,有利于重塑传统产业生态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厘清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以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及西藏)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可显著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平台经济能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指出,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门槛变量平台经济、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下,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素资源配置 先进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69
5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扩散 产业结构升级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盛巧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2-126,共5页
绿色金融创新以先进技术为驱动,以绿色理念为内核,可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契机。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创新对... 绿色金融创新以先进技术为驱动,以绿色理念为内核,可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契机。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创新能够显著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东部、高数字技术水平及高城镇化水平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绿色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中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经济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影响下,绿色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2,共7页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29
8
作者 丁仕潮 张飞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最大;二者耦合协调度呈分散化趋势,绝对差异增大,且西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全国耦合协调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难以发生状态等级跃迁,考虑空间关联后,相邻省份的影响效果明显;多数省份呈现低水平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低-低”集聚为主,全国极化程度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护金融稳定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邱兆祥 刘永元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金融稳定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因内外部因素破坏而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或者弱化时,就必定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攻坚期,国际环境的不确... 金融稳定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因内外部因素破坏而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或者弱化时,就必定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攻坚期,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也会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稳定正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实现实体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迫切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作为支撑。当前中国金融稳定存在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投资高杠杆、家庭债务过高和储蓄率非正常下降、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过度金融化等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通过扩大金融改革开放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强化财政和货币在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协同,强化党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化解国内金融体系蕴藏的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实体经济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