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开先《宝剑记》与《水浒传》林冲形象对比及差异成因研究
1
作者 占彩云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期49-51,共3页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林冲作为经典人物,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屡见不鲜。目前学界研究林冲形象的文章甚多,但将《水浒传》与《宝剑记》中林冲形象进行对比的文章较少,因此,从多个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林冲作为经典人物,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以此为课题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屡见不鲜。目前学界研究林冲形象的文章甚多,但将《水浒传》与《宝剑记》中林冲形象进行对比的文章较少,因此,从多个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林冲形象的异同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探寻两部作品中林冲形象塑造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探究明传奇《宝剑记》对《水浒传》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冲形象 《水浒传》 宝剑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宝剑记》中的家国情怀
2
作者 朱红昭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5Z期47-48,共2页
李开先的《宝剑记》是一部抒情浓郁的戏曲作品,作品中有对仕宦经历的感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情怀;也有对追求功名的反省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嘉靖士人的人生追求;同时在对旦角的叙述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亲情的一种理解和抒发。
关键词 宝剑记 政治情怀 隐居之思 家庭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宝剑记》中林冲的反抗意识
3
作者 张晓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5期100-101,共2页
传奇《宝剑记》是李开先的代表作,创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全剧共五十二出。其基本情节与人物均来源于《水浒传》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其中有李开先根据自己所处时代背景和思想所作的改动,同时... 传奇《宝剑记》是李开先的代表作,创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全剧共五十二出。其基本情节与人物均来源于《水浒传》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其中有李开先根据自己所处时代背景和思想所作的改动,同时,主人公林冲的反抗意识也颇具争议。《水浒传》中,林冲是一个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一步步被逼无奈反抗的英雄;而传奇中则被重新塑造为一个文武兼备、嫉恶如仇、不屈不挠、主动谏奏的儒将。在这一变化中,我们既看到李开先对社会弊病的思考和匡扶正义的良苦用心,也体会到林冲英雄末路的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宝剑记 林冲 反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剑记》论略
4
作者 卜键 朱建新 《艺术百家》 1987年第2期76-85,共10页
研究中国戏曲史,不难发现:明传奇在“荆、刘、拜、杀”和《琵琶记》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发端后,接下来却是百五十余年的衰落。这时期产生的影响较广的剧作是《伍伦全备》和《香囊记》,是“陈腐臭烂”,辞藻华丽的典型。由此再到万历间明传... 研究中国戏曲史,不难发现:明传奇在“荆、刘、拜、杀”和《琵琶记》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发端后,接下来却是百五十余年的衰落。这时期产生的影响较广的剧作是《伍伦全备》和《香囊记》,是“陈腐臭烂”,辞藻华丽的典型。由此再到万历间明传奇的勃兴,其间必有一个转折。则这转折在何时?标志这关键性转折的作品又是哪一部? 曰:是《宝剑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剑记 明传奇 《琵琶 戏曲史 万历 李开先 关键性 作品 香囊 嘉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宝剑记》与《水浒传》的比较谈剧本改编
5
作者 王晓家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6-31,33,共7页
改编是一次再创造,中国大量戏剧作品,有不少是经过改编的本子。改编,要经过反复比较,使之有自己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从《宝剑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示。李开先的《宝剑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改编,所以... 改编是一次再创造,中国大量戏剧作品,有不少是经过改编的本子。改编,要经过反复比较,使之有自己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从《宝剑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示。李开先的《宝剑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改编,所以成为明代传奇剧作中一部举足轻重的剧作,与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和梁辰鱼所作的《浣纱记》,为当时的三部代表性作品,影响颇大。已故戏曲史家周贻白在所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一书中,根据明人王世贞的《艺苑柏卮言》中的“《宝剑记》、《登坛记》”,亦是改其乡先辈之作”的话,和今存《宝剑记》明刊影印本首有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雪蓑渔者的《【宝剑记】序》文中的“不知作者为谁……或曰:坦窝始之,兰谷继之,山泉翁正之,中麓子成之也”等方面记载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剑记 山泉翁 林冲 李开先 鸣凤 戏剧作品 登坛 浣纱 戏曲史 雪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浅析《宝剑记·夜奔》中林冲的形象塑造
6
作者 管海 《剧影月报》 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
《宝剑记》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李开先的传奇作品,以林冲被高俅诬陷迫害逼上梁山为主要线索,塑造了林冲这一落难英雄的人物形象。它脱胎于民间流传甚广的水浒故事,也是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描写水浒故事的传奇。李先开创作《宝剑记》的契... 《宝剑记》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李开先的传奇作品,以林冲被高俅诬陷迫害逼上梁山为主要线索,塑造了林冲这一落难英雄的人物形象。它脱胎于民间流传甚广的水浒故事,也是明代戏曲史上第一部描写水浒故事的传奇。李先开创作《宝剑记》的契机与当时社会环境和他自身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他以宋朝旧事讽喻了嘉靖年间黑暗的政治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剧中展现了林冲与鲁智深的患难友情、与林娘子可歌可泣的生死夫妻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冲 宝剑记 夜奔 戏曲史 鲁智深 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 高俅 传奇作品 李开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剑记·夜奔》表演之难点分析
7
作者 华国贤 《剧影月报》 2018年第5期47-47,共1页
昆曲《宝剑记·夜奔》(以下简称《夜奔》)是昆曲舞台上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该剧源于明代文学家和戏曲家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林冲为人们所熟知多半是因为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而昆曲《夜奔》中的林冲则是经过李开先再创造... 昆曲《宝剑记·夜奔》(以下简称《夜奔》)是昆曲舞台上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该剧源于明代文学家和戏曲家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林冲为人们所熟知多半是因为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而昆曲《夜奔》中的林冲则是经过李开先再创造而成的一个全新人物,不能用小说《水浒传》的林冲来衡量和规范昆曲《夜奔》中的林冲。《夜奔》是一出戏曲传统优秀剧目,其特点是“边唱边舞”。它的艺术特征就在于把戏曲的唱、念、做、打、舞等表演程式与人物内心体验高度融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剑记 表演程式 《水浒传》 《夜奔》 传统剧目 戏曲家 艺术特征 内心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浒传》与《宝剑记》的源流关系探究
8
作者 吕行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5期27-28,20,共3页
明中叶三大传奇戏剧之一的《宝剑记》以《水浒传》中林冲故事为题材,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流变。一方面是沿袭了其故事框架、忠义思想和人神文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渗透了改编者的思想意志,在文体转化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创新... 明中叶三大传奇戏剧之一的《宝剑记》以《水浒传》中林冲故事为题材,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流变。一方面是沿袭了其故事框架、忠义思想和人神文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渗透了改编者的思想意志,在文体转化的过程中有所发展创新,使林冲的形象发生嬗变、内在的女性形象更加丰满、故事的结局也发生了由悲剧向"大团圆"喜剧的转换,满足了民族喜好以及民众心理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剑记 《水浒传》 林冲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开先的曲学实践与戏曲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7,共6页
李开先虽以诗文著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但他一生酷爱戏曲,主持曲社,看戏听曲,编撰剧本。在戏曲理论上,推崇戏曲和俗曲的文学地位,强调戏曲的劝惩功能,提倡本色通俗的戏曲语言。这些理论对扭转明代前期的"以时文为南曲&... 李开先虽以诗文著称,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但他一生酷爱戏曲,主持曲社,看戏听曲,编撰剧本。在戏曲理论上,推崇戏曲和俗曲的文学地位,强调戏曲的劝惩功能,提倡本色通俗的戏曲语言。这些理论对扭转明代前期的"以时文为南曲"的创作倾向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李开先 艺术创作 宝剑记 劝惩功能 本色语言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电影《野猪林》表演分析
10
作者 韩伯维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5期116-116,共1页
新编历史京剧野猪林是写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的。戏曲剧本出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有明嘉靖年间李开先的《宝剑记》传奇。万历年间经陈与郊增删,润色改写成《灵宝刀》传奇。20世纪30年代溥绪(清逸居士)又改编这一故事为京剧《山... 新编历史京剧野猪林是写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的。戏曲剧本出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有明嘉靖年间李开先的《宝剑记》传奇。万历年间经陈与郊增删,润色改写成《灵宝刀》传奇。20世纪30年代溥绪(清逸居士)又改编这一故事为京剧《山神庙》。1950年艺术大师李少春自编,自导,自演了京剧《野猪林》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1962秋李少春把〈野猪林〉改编成电影戏曲剧本并在崔嵬,陈怀恺导演下开始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戏曲剧本 李少春 林冲 清逸居士 宝剑记 鲁智深 白虎堂 李开先 陆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大戏——浅谈《夜奔》
11
作者 王阿州 《剧影月报》 2015年第6期95-97,共3页
在戏曲舞台上有句俗话,叫做"文武昆乱不挡",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一个好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文能武,能唱昆曲也能唱京剧。但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两大全国性剧种京剧与昆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剧中,不少剧目都是... 在戏曲舞台上有句俗话,叫做"文武昆乱不挡",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一个好演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能文能武,能唱昆曲也能唱京剧。但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两大全国性剧种京剧与昆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京剧中,不少剧目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昆曲,而这些剧目在京剧舞台上的演绎,也反哺于昆曲。在武戏行当中,尤其如此。作为武生的基工戏之一的《夜奔》正是这样一出由昆曲流传至京剧的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奔 戏曲舞台 钱雄 林冲 宝剑记 海沸山摇 侯永奎 潘允端家班 德国法兰克福 纳书楹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