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 宜黄事件再分析 被引量:98
1
作者 吕德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70,共42页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的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的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的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的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的方式,并且是地方性的、特殊的和双轨的,显著性和协同性都不高。由于媒介动员将政策的内在张力呈现于公众视野,钉子户利用这一政治机遇结构,不断创新了抗争表演,从而使宜黄事件发生了规模转变和极化,最终使事件发展成为一场要求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发动制度变革的专业化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宜黄事件也就具有了普适性的、模式化的和自主的特征。宜黄事件的遣散是因为钉子户和媒体的抗争目标出现了竞争,而并非明确的适度制度化所致,这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反体制"的体制重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子户 抗争政治 媒介动员 宜黄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以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春雷 姜红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1,53,共4页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觉醒,原先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日益引起关注,其心理问题随之显现并对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公众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理应...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觉醒,原先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日益引起关注,其心理问题随之显现并对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公众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理应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疏导。本文以2010年发生的"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实证调研对象,将弱势群体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放在较为宽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考量,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宜黄事件中的媒体表现进行审视,给出媒体合理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群体心理 新闻专业主义 宜黄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