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交互逻辑及实践探索
1
作者 周为 蒋济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5,共13页
论文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及战略背景,构建细致完整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权重法从全国、省域来测度2017—2021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并借助核密度估计... 论文立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及战略背景,构建细致完整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权重法从全国、省域来测度2017—2021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并借助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分别揭示两者的时空特征、共生与互动关系,得到以下结论:2017—2021年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镇化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升;省域存在明显不平衡现象;两者耦合协调程度较好,展现城乡之间良性共生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城镇化之间均产生正向的互动效应,且城镇化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互动影响更强。这一研究对促进城乡融合,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城镇化水平 互动关系 CRITIC权重法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西南 廖和平 +3 位作者 王刚 阿迪燚旺 李东麟 常欣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阶段性任务。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视角,构建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二者的空间格局以及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了重庆市县域乡村的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乡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受到农户福祉协同增进的作用,二者的耦合协调性较好,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整体上呈现出从过渡发展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势。②分维度看,乡村三产融合行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乡村业态多元化与农业多功能性3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农户福祉为刚性主导,而乡村三产融合成效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两个维度与农户福祉各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乡村三产融合为刚性主导;两者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布相对一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片区偏东北边缘区域和渝东南片区偏东南边缘区域,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协同。③基于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重庆市县域乡村可划分为3种耦合类型:乡村三产滞后型、同步型与农户福祉滞后型。据此,提出了建设宜业乡村、助推产业发展,宜居宜业乡村协同推进,建设宜居乡村、保障农户福祉3种路径,旨在促进乡村三产融合与农户福祉协调发展,让农民能够通过在农村从事农业及相关生产活动,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三产融合 农户福祉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困境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阿楠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的内在要求,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的内在要求,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旨归,分析面临的困境,从产业持续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角度出发,探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遴选——以重庆市首批示范创建村为例
4
作者 程贵山 王成 +2 位作者 豆浩健 王政霖 李让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9,共12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其前置性和基础性工作是遴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运用核密度分析、道路网络可达性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构建示范村遴选思路的基础上,以重庆市首批示范创建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之义,其前置性和基础性工作是遴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运用核密度分析、道路网络可达性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构建示范村遴选思路的基础上,以重庆市首批示范创建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的遴选模式,以期为西南丘陵山区乃至全国分批次、有步骤、分类型推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先行先试、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村遴选方略。结果表明:①示范村遴选可考虑遵循“省域—市域—县域—镇域—村域”空间尺度传导效应规律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良性互动,依据地理学空间交互的距离衰减效应脱离现有市域或县域行政边界约束,从省域层面控制遴选数量,先行先试。②据道路网络封闭圈层所涉及县、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空间格局,示范村可分县、镇域经济双驱联动、县域经济辐射、镇域经济辐射3类,并按类型分批次遴选。③县域经济辐射类主要考虑乡村的区位、产业及可利用资源;县、镇域经济双驱联动类更突出主导产业、乡土特色及农民参与度;镇域经济辐射类则更侧重资源禀赋和传统文化保护等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示范村遴选 西南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价值之蕴、实然之困与应然之策
5
作者 高武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0,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历史任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更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系统剖析发现宜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历史任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更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系统剖析发现宜居宜业和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多重困境,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产业融合效能低以及治理体系不健全等。新阶段新征程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要夯基固本,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强化乡村文明建设;各农业主体还需协同发力,营造乡村建设共生环境,协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城乡融合 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6
作者 殷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 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还存在都市现代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高品质乡村消费场景发展滞后、村庄发展的基本面貌较为落后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和乡村善治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宜居”、生产“宜业”、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人居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设计——以仙海抗香村为例
7
作者 牟泳宇 蔡俐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109-112,共4页
以绵阳仙海抗香村为例,探讨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通过现状分析、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适宜的景观设计体系,并阐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旨在为其他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景观设计 仙海抗香村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
8
作者 张辉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4-5,共2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把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作为重要任务。这是贯彻落实“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把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作为重要任务。这是贯彻落实“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现代生活水平 强国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思考
9
作者 朱龙奕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着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与治理人才短缺、产业同质化与价值链低端化的结构性矛盾、乡风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转型的弱可持续性等制约。为此... 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着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与治理人才短缺、产业同质化与价值链低端化的结构性矛盾、乡风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转型的弱可持续性等制约。为此,要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乡村宜居环境,拓宽乡村宜业平台,突出乡村和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0
作者 刘杰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0期13-15,共3页
为应对传统农业环境影响显著、效率低下的这一难题,本文研究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之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深度探究。凭借实施智能生态农业项目,采纳了多功能景观整合策略跟现代化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管理的优化,进一步增进了生... 为应对传统农业环境影响显著、效率低下的这一难题,本文研究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之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深度探究。凭借实施智能生态农业项目,采纳了多功能景观整合策略跟现代化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管理的优化,进一步增进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水平,项目也融入了地方文化元素,提升了社区的参与热情以及文化认同,以期为相关规划师和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实施策略和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分类施策——以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婷婷 廖和平 +3 位作者 李涛 朱琳 刘亭 谢传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阐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璧山区七塘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七塘镇宜居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阐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璧山区七塘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七塘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建设位于中等水平,不同维度水平有差距.(2)分维度看,七塘镇生活维度水平最高,治理、人文和环境维度水平其次,产业维度水平最低.(3)分村域看,将军村、喜观村建设水平较高,四合村、阳岫村建设水平中等,盐店村、跃进村、建设村和三步梯村建设水平较低.(4)依据优势与短板,将七塘镇8个村划分为综合发展型、主导发展型、极化发展型和欠缺发展型4类,针对性地提出各类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指标体系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角下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瑞 韩小英 +1 位作者 李建军 张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西省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研究
13
作者 姚金泽 赵峰松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分析了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兴旺 内涵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14
作者 姚君 唐凯瑜 曹文捷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2022年底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正在不断拓展。文章以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市为例,分别从“... 2022年底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正在不断拓展。文章以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无锡市为例,分别从“宜居”“宜业”“和美”三个目标要求出发,剖析无锡乡村建设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现状,对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具备“自然资源有效增值、农民生活幸福、生态持续发展”三大功能和“现代化乡村治理、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的要求,探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路径 江苏省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美学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晓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计美学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凸显。对江苏地区乡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乡村建设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探讨乡村设计实践的美学价值,重点阐述设计美学的概念和原则、设计美学助力江苏乡村建设...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计美学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凸显。对江苏地区乡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乡村建设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探讨乡村设计实践的美学价值,重点阐述设计美学的概念和原则、设计美学助力江苏乡村建设的项目实践、设计美学助力江苏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要以设计美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江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设计美学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美学 江苏乡村建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7
16
作者 高鸣 郑兆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剖析发现,中国在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宜居”“宜业”和“和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剖析发现,中国在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三产融合程度较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差距,乡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借鉴“千万工程”正确处理绿色发展与协调发展、整治村庄与经营村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三大关系的经验,新阶段新征程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化水平;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据此,应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意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千万工程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谁在谈?谈什么? 被引量:15
17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主流政策派 学术理论派 基层实践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0
18
作者 周明星 胡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加速与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目标的同向性、使命的同质性、价值的同一性、实践的互动性。针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 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加速与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目标的同向性、使命的同质性、价值的同一性、实践的互动性。针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存在的发展要素组合亟需优化、产业创新有待加强、科技驱动动力不足、亟需汇聚多元建设力量等困境,亟需采取重组织、强产业、兴科技、聚力量等多元融合的举措,实现发展要素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优化、注重科技赋能、汇聚多元建设主体合力,巧借新质生产力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实践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国栋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67,共3页
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而为建设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政策内容以及时间演进的深度分析,总结梳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 研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探索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而为建设农业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建设核心要义、政策内容以及时间演进的深度分析,总结梳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挖掘认识和灵活运用乡村价值,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人化自然实践理念,强调人化自然的主体需要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要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将合规律性原则与合目的性原则有机结合,深刻把握科学性与价值性、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