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辉 李中恒 王青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23-23,28,共2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回归系数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回归系数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19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宛麦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中恒 杨辉 宋君锋 《中国种业》 2016年第4期53-54,共2页
2014-2015年,在满足高产麦田对水肥需求的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宛麦19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宛麦19小麦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至出苗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 2014-2015年,在满足高产麦田对水肥需求的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宛麦19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宛麦19小麦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至出苗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宛麦19在南阳市的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相对应的适宜播量是1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麦19 生育规律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量对宛麦19主要生育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中恒 杨辉 宋君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8期11-12,共2页
2014—2015年度,在满足高产麦田对水肥需求的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宛麦19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宛麦19小麦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不同播期,随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 2014—2015年度,在满足高产麦田对水肥需求的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宛麦19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宛麦19小麦幼穗分化和生育时期进程影响不明显。不同播期,随播期推迟,播种至出苗天数增加、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宛麦19在南阳市的适宜播期是10月15—25日,相对应的适宜播量是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19 播期 播量 生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播量对宛麦19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中恒 杨辉 王清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6期73-75,共3页
以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宛麦19群体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宛麦19最佳播期为10月17~23日,适宜播量为10 kg/亩。
关键词 宛麦19 播期 播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分析
5
作者 杨辉 李中恒 王青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111-113,共3页
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C.S.Lin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 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C.S.Lin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19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置对宛麦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中恒 杨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16-17,共2页
对宛麦19进行不同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小行距种植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优势减弱,随着行距增大,单位面积穗数及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23 cm等行距种植或17 cm×25 cm宽窄行种植产量... 对宛麦19进行不同行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小行距种植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优势减弱,随着行距增大,单位面积穗数及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以23 cm等行距种植或17 cm×25 cm宽窄行种植产量较高,行距偏小或过大时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宛麦19 行距配置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选育
7
作者 杨辉 李中恒 王清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宛麦19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弱春性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1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特点。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宛麦19 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宛麦1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李中恒 杨辉 王清华 《中国种业》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为了寻求宛麦19小麦新品种实现高产稳产所需的最佳种植方式,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宛麦19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小行距种植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优势减弱,随着行距增大,穗粒数、单位面积穗... 为了寻求宛麦19小麦新品种实现高产稳产所需的最佳种植方式,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宛麦19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小行距种植对小麦苗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优势减弱,随着行距增大,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及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宛麦19以23cm等行距种植或17cm×25cm宽窄行种植产量较高,行距偏小或过大时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宛麦19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