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测定水中微囊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继影 吴昕贤 +2 位作者 徐恒省 刘孟宇 景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3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6S rRNA基因片段为靶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eal-time PCR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试验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DNA模板的样品有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7±1)℃。以重组质粒pMD-18T-16S为标准品,检测区间为1.1×102copies/mL~1.1×108copies/mL,所得标准曲线符合制备实时定量PCR标准曲线的要求,对标准品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 copies/mL。用该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16S RRNA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钱宇 潘钰卿 高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意义。 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5 4例患者的乙肝病毒量 ,研究其与乙肝病毒抗体 ,谷丙转氨酶 (ALT)及反映肝纤维化指标的透明质酸酶 (HA)与层粘蛋白 (LN)的关系。 结果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意义。 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15 4例患者的乙肝病毒量 ,研究其与乙肝病毒抗体 ,谷丙转氨酶 (ALT)及反映肝纤维化指标的透明质酸酶 (HA)与层粘蛋白 (LN)的关系。 结果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直接测定病毒量 ,明确反映病毒感染程度 ,其测定值与ALT呈一定程度正相关 ,与肝炎轻、中、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荧光定量pcr法 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应用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席雅娟 肖海燕 李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96-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分型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各自检测效果。方法:选择生殖系病变患者208例,采集其病变组织进行冻存,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进行HPV的检查,并同时对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查阳性的182例患者的分泌物使用荧...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和基因芯片分型法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各自检测效果。方法:选择生殖系病变患者208例,采集其病变组织进行冻存,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进行HPV的检查,并同时对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查阳性的182例患者的分泌物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PV16,18型进行检测。结果:使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查出的HPV阳性率为87.5%,荧光定量法对HPV18,18型的阳性检查率为79.67%,具有统计学差异;阳性检出率均以22~40岁的患者最多,且在宫颈癌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基因芯片检查法对HPV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荧光定量PCR法对HPV的敏感度较基因芯片检查法低。HPV阳性多发生于22~40岁及宫颈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法 基因芯片分型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对BCL11B基因座位相互作用位点的验证分析
4
作者 任立成 孙元田 +3 位作者 张云霞 苏振宇 杨智 李冬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细胞核中,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BCL11B与ARHGAP6基因座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别对MCF-7和Jurkat细胞的3C(染色体构象捕获)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BCL11B... 目的:研究在不同类型细胞核中,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BCL11B与ARHGAP6基因座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别对MCF-7和Jurkat细胞的3C(染色体构象捕获)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BCL11B与ARHGAP6基因座位间的相互作用频率。结果:与TaqMan探针法相比较,基于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对3C样品的分析同样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MCF-7和Jurkat细胞中,BCL11B与ARHGAP6基因座位间的相互作用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中具有很好的特异性;BCL11B与ARHGAP6基因座位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11B基因座位 染色体构象捕获 TaqMan探针定量pcr SYBR Green荧光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定量PCR法与国标培养法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小真 林磊 +1 位作者 张鑫桐 林清荷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MPN计数法,探索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灵敏性和可行性,为缩短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时效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样本、年糕、调理肉...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MPN计数法,探索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检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灵敏性和可行性,为缩短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时效提供参考。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样本、年糕、调理肉制品、酱卤肉、方便米饭为试验样品,针对三种检测方法设计灵敏性试验和人工污染试验。结果灵敏性试验三种方法在浓度105CFU/ml均有阳性检出,MPN计数法灵敏性略好,人工污染试验符合预期。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可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荧光定量pcr法 Baird-Parker平板计数 MPN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β-乳球蛋白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6
作者 贾敏 张银志 +1 位作者 张亦凡 孙秀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5-612,共8页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用于牛奶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质的检测。根据Gen Bank登录的牛β-乳球蛋白质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制备...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用于牛奶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质的检测。根据Gen Bank登录的牛β-乳球蛋白质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制备质粒标准品并测序鉴定,10倍梯度稀释含有β-乳球蛋白质基因的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绘制标准曲线,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性,同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10种市售食品的检测。成功建立了β-乳球蛋白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Ct值与模板浓度在3.18×103~3.18×107copies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值为0.997 8;检测灵敏度高(318 copies/μL);特异性强,对羊奶、豆浆DNA均无扩增反应;稳定性好,组内、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对10种食品牛奶过敏原的检测结果与标签相符。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应用于食品中牛奶过敏原β-乳球蛋白质的检测并可推广到其它过敏原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过敏原质 β-乳球蛋白质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莎莎 王吉 岳秉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牛源性样本进行筛查。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CV的N基因序列设计Taq Man引物探针,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法的BCV PCR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牛源样本进行BC... 目的建立特异灵敏的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牛源性样本进行筛查。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BCV的N基因序列设计Taq Man引物探针,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法的BCV PCR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牛源样本进行BCV筛查,并对部分阳性样本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建立了能够特异检测BCV的Taq 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Slope为-3.417,相关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Eff为96.195%。该方法检测BCV的敏感度为40 copies。使用该方法检测64份牛肛拭子样本检出率为1.5%,检测33份牛源生物制品检出率为6%,部分阳性样本的PCR产物经测序比对为BCV核酸序列,说明BCV在国内牛群中流行,牛源相关生物制品中有感染BCV的潜在风险。结论经测序验证,建立的方法能够灵敏的检测样本中的BCV核酸,应加强牛源相关生物制品中BCV的监测,避免人感染BCV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 检测和初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石门系强毒株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伟 邹月红 +6 位作者 李雪松 陈欣 郎越坤 田华斌 符芳 李曦 李集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为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石门系强毒,根据登录在GenBank上23株Shimen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IS软件进行序列分析,设计1对特异的荧光定量引物。建立猪瘟石门系强毒株SYBR Green-Ⅰ染料法... 为了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石门系强毒,根据登录在GenBank上23株Shimen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IS软件进行序列分析,设计1对特异的荧光定量引物。建立猪瘟石门系强毒株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最低可检测到的Shimen病毒cDNA含量为100拷贝/μL,敏感度至少是普通PCR的100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牛流行腹泻病毒Ⅰ型(BVDV-1)和猪瘟病毒C株均无特异性扩增,证明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通过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其变异系数<0.7%,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本研究建立了猪瘟石门系强毒株SYBR Green-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并为猪瘟强毒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Shimen毒株 SYBR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荧光定量PCR在饲料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佘容 罗丹 +2 位作者 刘耀敏 范秀丽 颜其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7-951,共5页
为评估Taq Man荧光定量PCR应用于饲料沙门氏菌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沙门氏菌JEO402-1基因为靶基因,并采用已建立的沙门氏菌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检测限等相关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 为评估Taq Man荧光定量PCR应用于饲料沙门氏菌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沙门氏菌JEO402-1基因为靶基因,并采用已建立的沙门氏菌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检测限等相关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良好,在饲料加标样本检测中的最低检测限为2×10^(-1)cfu/m L。重复性试验表明,在不同浓度样本中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72份饲料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5.3%,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比传统培养法高34.7%;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样本,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可以应用于饲料样本的沙门氏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TaqMan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痘病毒F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莎莎 付瑞 +1 位作者 王吉 岳秉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建立鼠痘病毒(ECTV)的Taq 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实验室保存的裸鼹鼠组织样本、小鼠组织样本以及黄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鼠痘病毒的crm 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ECTV的FQ-PCR检测方法,对保存的样... 目的建立鼠痘病毒(ECTV)的Taq 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实验室保存的裸鼹鼠组织样本、小鼠组织样本以及黄鼠组织样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鼠痘病毒的crm 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ECTV的FQ-PCR检测方法,对保存的样本进行筛查,并对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鉴定。结果建立的ECTV FQ-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最低能检测到ECTV核酸浓度为10 copies/μL的样本,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参数符合标准。使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63份裸鼹鼠脾组织样本和22份小鼠脾组织样本,结果全为阴性,检测4只黄鼠组织样本,结果阳性率为50%。阳性样本进行PCR检测后测序比对为ECTV核酸序列。结论经验证,建立的ECTV FQ-PCR检测方法能够灵敏特异的对样本中的ECTV进行筛查,实验室小鼠的日常监测不应忽视ECTV污染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痘病毒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 裸鼹鼠 黄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模型在荧光定量PCR数据处理中的优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彦礼 李旭 +2 位作者 苏振成 徐明恺 张惠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近年来荧光定量PCR技术凭借其基因定量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上游技术的发展保障了原始数据的精确性,但定量结果的可靠性仍取决于PCR扩增效率和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模型,基于不同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处理后的结果会有较大差异。试验通过... 近年来荧光定量PCR技术凭借其基因定量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上游技术的发展保障了原始数据的精确性,但定量结果的可靠性仍取决于PCR扩增效率和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模型,基于不同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处理后的结果会有较大差异。试验通过对样品进行5倍梯度稀释后获得相应梯度的荧光定量PCR原始数据,并应用2-△△Ct法、相对标准曲线法和动力学模型处理原始数据,所得定量结果(x-±s)依次为1.76±0.70、0.89±0.14和0.99975±0.06,与理论值1比较表明,动力学模型在定量结果的可靠性、方便性及经费节约方面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2-△△Ct 相对标准曲线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HBVDNA定量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陈志伟 叶晓光 +3 位作者 苏杭 郭海波 黄远明 卓树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7-338,共2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关系。分别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血清HBV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血清...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关系。分别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血清HBV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血清HBVDNA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 DNA定量 荧光定量pcr法 对照组 正常 研究 水平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 V600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3
作者 郭雨 王晓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69例NSCLC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EGFR、KRAS、HER2、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RET基因融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BRAF V600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69例NSCLC样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EGFR、KRAS、HER2、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RET基因融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分析BRAF V600突变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D-L1蛋白表达、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2069例NSCLC样本中,合计检出BRAF V600突变43例(2.08%),其中女性27例,男性16例,中位年龄64岁(范围47~81岁)。41例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是腺癌,2例为大细胞癌。有1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26.7%)伴有微乳头成分。临床TNM分期:Ⅰ+Ⅱ期13例,Ⅲ+Ⅳ期30例。BRAF V600突变和EGFR基因双突变者3例。BRAF V600突变者中PD-L1阳性率≥1%者占63.6%(7/11)。NSCLC组织中BRAF V600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组织学亚型相关。BRAF V600突变患者中有17例患者接受化疗,7例接受BRAF靶向治疗。生存分析显示,BRAF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化疗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个月vs 11个月,P=0.197)。结论女性、无吸烟史、组织学亚型为实体型和腺泡型的NSCLC患者有更高的BRAF V600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BRA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2种检测小儿巨细胞病毒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娇 马洪刚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比较胶体金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对小儿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收集临床上243例小儿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这243例患者外周血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并对这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和敏感... 比较胶体金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对小儿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收集临床上243例小儿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检测这243例患者外周血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水平,并对这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和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为11.93%,胶体金法为6.58%,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MV-DNA检测阳性患者中,IgM抗体阳性组HCM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比较这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敏感性为72.5%,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40%,两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胶体金法相比,对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胶体金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负荷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伟 赵伟 罗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HBVDNA和ALT水平,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HBVDNA和ALT水平,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升高,其血清ALT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负荷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炎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组织p5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韦世秀 刘成军 +2 位作者 桑国优 李牡艳 吴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30 mg.m-2、黄芪注射液10.40 mg.(g.d)-1,经腹腔注射给药4 wk后处死CNE2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移植性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30 mg.m-2、黄芪注射液10.40 mg.(g.d)-1,经腹腔注射给药4 wk后处死CNE2荷瘤裸鼠,测量瘤体积,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和相对肿瘤增值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相对定量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5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理盐水组、顺铂组、黄芪注射液组的移植瘤瘤体积分别为(1.51±0.25)cm3、(0.91±0.35)cm3、(1.04±0.51)cm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顺铂组和黄芪注射液组的瘤体积小(P<0.01,P<0.05);顺铂组、黄芪注射液组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的抑瘤率分别为72.12%、39.90%;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50%、60%。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53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但尚不能认为黄芪注射液可影响移植瘤组织中p53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抗肿瘤 裸鼠 CNE2 P53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体胚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惠华 赖钟雄 +1 位作者 苏明华 林玉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83-2389,共7页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即DL-ARF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在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DL-ARF1基...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即DL-ARF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在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DL-ARF1基因的mRNA全长序列为2 695bp(GenBank登录号GQ923778),包含2 046bp开放阅读框,163bp 5′非编码区(5′UTR),486bp 3′非编码区(3′UTR);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68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ARF基因相似性达40%~81%。DL-ARF1基因可能属于转录抑制因子,在龙眼体胚的各阶段均有表达,整个变化趋势呈双峰形,在胚性愈伤Ⅱ(Stage 2)中的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愈伤组织 生长素应答因子(ARF)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血清HBeAg及HBV DNA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建荣 蒋文 薛建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 ) c基因启动子 (BCP)变异与 e抗原及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 P)分析及荧光定量 PCR(FQ- PCR)对 10 5例血清 HBV DNA阳性 HBV感染者进行 HBV BCP基因变异及 HBV DNA定量测定。结果 :BCP变异组 HBe Ag阴性率为 84 .4 % (5 4 / 6 4 ) ,非 BCP变异组为2 6 .8% (11/ 4 1)。 BCP变异组 HBV DNA含量在 HBe Ag+ 病例 (10 8.79± 0 .85vs 10 7.4 8± 0 .39copy/ ml,P <0 .0 1)及 HBe Ag- 病例(10 8.0 5± 1 .1 6 vs10 6 .55± 0 .91 copy/ ml,P<0 .0 1)中均较非 BCP变异组高。结论 :HBV BCP变异在下调前 c/ c基因表达的同时可能促进 HBV复制 ,对 HBs Ag+ / HBe Ag- 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测 HBV DNA,以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将 H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 基因变异 HBCAG HBV DNA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健 王瑞 侯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9-803,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蛋白和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4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中Neu...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蛋白和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4例乳腺癌组织标本和12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标本中Neuri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利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eurit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62%,乳腺癌组织中Neurit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其在乳腺癌肿瘤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Neuri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ER/PR/HER2高阳性率有关联(P<0.05)。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Ⅰ-Ⅱ期及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Neurit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Ⅰ-Ⅱ期乳腺癌组织比较,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Neurit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结论:Neuritin可能是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因,也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生长因子 NEURITIN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变化趋势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翔 刘星 +3 位作者 何涛 周跃平 魏毓 黄河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索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的变化特点。【方法】从南昌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0岁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端粒相对长度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 【目的】探索社区不同年龄段女性端粒长度改变规律及其衰老分值的变化特点。【方法】从南昌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中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0岁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端粒相对长度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PPSHAS)》量表测量其衰老分值。【结果】本次研究共获得有效样本406例,不同年龄组的端粒相对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端粒相对长度随年龄增加而缩短,端粒长度(Y)与年龄(X)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中高度负相关(r=-0.623,<0.001),回归方程为:Y=-0.012X+1.984(P<0.001,R2=0.400);衰老分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在40~、60~岁组有明显上升趋势,端粒相对长度则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两者有一定的契合度,衰老分值有助于对女性衰老的深入研究。【结论】健康女性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加而缩短,端粒相对长度与年龄呈中高度负相关,各年龄组端粒长度差异不同,端粒相对长度与衰老分值在40~、60~岁组的变化趋势提示了女性在该阶段快速衰老,为女性老年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女性 衰老分值 Real-time定量pcr法 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