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亚辉
刘征涛
+2 位作者
刘树深
王一喆
覃礼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3-827,共5页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
封闭体系藻
毒性
取代芳烃类化合物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神经网络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堵锡华
田林
+2 位作者
徐艳
吴琼
陈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日用化工原料.为了研究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关系,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14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的连接性指数(mX),选取连接性指数(mX...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日用化工原料.为了研究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关系,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14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的连接性指数(mX),选取连接性指数(mX)中的2种结构参数(2X和5Xc)作为理论结构描述符,引入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相关的回归分析中,构建了稳定性较好的QSTR模型,并将这2种连接性指数(2X和5Xc)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的输入层节点,采用2-2-1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了相关性良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毒性预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t达到0.9983,预测的毒性值与其相应文献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只有1.60%,两者吻合度较好.结果表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2种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可为设计毒性低的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发光菌
急性
毒性
神经网络法
分子连接性指数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的小鼠毒性
3
作者
莫凌云
孔松
+3 位作者
覃如琼
覃礼堂
曾鸿鹄
梁延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7,共6页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有效表征22个有机磷杀虫剂(OPs)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OPs分子结构与小鼠半致死量(pLD_(50))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QST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81 5、估计均方根误...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有效表征22个有机磷杀虫剂(OPs)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OPs分子结构与小鼠半致死量(pLD_(50))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QST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81 5、估计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留一法(LOO)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67 5,均方根误差(RMSEV)为0.12,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MO)交叉验证、自举法和y-随机化对QSTR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稳健性;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QSTR模型可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类化合物对小鼠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亚辉
刘征涛
刘树深
王一喆
覃礼堂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3-827,共5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8526-003)
文摘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
封闭体系藻
毒性
取代芳烃类化合物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Keywords
Molecular Electronegativity Distance Vector (MEDV)
algal toxicity in the close system
substituted aromatic hydrocarbon
quantitative structure
-
toxicity relationship (QSTR)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神经网络法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堵锡华
田林
徐艳
吴琼
陈艳
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472071)。
文摘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日用化工原料.为了研究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关系,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14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的连接性指数(mX),选取连接性指数(mX)中的2种结构参数(2X和5Xc)作为理论结构描述符,引入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相关的回归分析中,构建了稳定性较好的QSTR模型,并将这2种连接性指数(2X和5Xc)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法(ANN)的输入层节点,采用2-2-1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了相关性良好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毒性预测模型的总相关系数rt达到0.9983,预测的毒性值与其相应文献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只有1.60%,两者吻合度较好.结果表明,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与2种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利用该模型可为设计毒性低的新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分子提供指导.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发光菌
急性
毒性
神经网络法
分子连接性指数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性
Keywords
benzophenone compounds
photobacterium
acute toxicity
neural network method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
QSTR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的小鼠毒性
3
作者
莫凌云
孔松
覃如琼
覃礼堂
曾鸿鹄
梁延鹏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67013
21407032)
+3 种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BA118233
2014GXNSFBA118233)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卓越学者计划项目(002401013001)
文摘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有效表征22个有机磷杀虫剂(OPs)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OPs分子结构与小鼠半致死量(pLD_(50))的定量结构-毒性相关(QST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81 5、估计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留一法(LOO)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67 5,均方根误差(RMSEV)为0.12,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MO)交叉验证、自举法和y-随机化对QSTR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内部稳健性;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QSTR模型可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类化合物对小鼠的毒性。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定量结构-毒性相关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Keywords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QSTR
MEDV
分类号
X1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张亚辉
刘征涛
刘树深
王一喆
覃礼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发光菌毒性的神经网络法研究
堵锡华
田林
徐艳
吴琼
陈艳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有机磷杀虫剂的小鼠毒性
莫凌云
孔松
覃如琼
覃礼堂
曾鸿鹄
梁延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