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MVI方法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淡水发光菌的毒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红艳 李柏林 +3 位作者 汪启兵 马钰 易忠胜 王秀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1-777,共7页
选取2组取代芳烃类共53个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以Dragon描述符表征其分子结构信息,采用基于变量相互作用的变量筛选方法(VSMVI)对训练集化合物进行变量寻优。以Dragon描述符为自变量,以化合物的毒性值作为因变量,然后根据化合物样本数和... 选取2组取代芳烃类共53个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以Dragon描述符表征其分子结构信息,采用基于变量相互作用的变量筛选方法(VSMVI)对训练集化合物进行变量寻优。以Dragon描述符为自变量,以化合物的毒性值作为因变量,然后根据化合物样本数和奥卡姆剃刀原则,运用通用变量筛选与建模程序(GVSMP)中线性建模的最优建模法,建立了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其毒性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定量结构-毒性关系(QSTR)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和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2LOO均在0.90以上,所构建的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此外,通过模型校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校验,也显示出模型具有较好的外部估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芳烃类化合物 定量结构-毒性关系 发光菌毒性 Dragon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LD_(50)的QSAR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龙 周志祥 +2 位作者 范雪兰 李捍东 王建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本文选取45个典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小鼠半致死浓度毒性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急性毒性LD50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内部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819和0.732,均方根误差为0.243。结... 本文选取45个典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小鼠半致死浓度毒性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急性毒性LD50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内部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819和0.732,均方根误差为0.243。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通过模型中筛选出的描述符可知,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与氢键的数量以及结构拓扑学参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类化合物 结构-毒性定量关系 遗传算法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