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路径
1
作者 王亚荣 王攀峰 周维斌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I0002,共10页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数智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智化技术、人机协同研究、范式涌现不断催化着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迭代升级。然而,面对数智化的发展境遇,教育定量研究范式在研究视野、研究取样、研究时空等纬度仍面临潜在困境。推进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发展,应以大数据扩展研究视野,以非概率抽样弥合取样误差,以智能技术突破时空藩篱,以跨学科改进思维方式,以因果关系深化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定量研究范式 跨学科研究 教育数字化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化策略与教学应用研究——以初中“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教学为例
2
作者 王钦忠 张磊 王庆元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20期21-24,54,共5页
本文以初中“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教学为例,基于大概念进行了单元教学结构化设计,构建了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旨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系统整合化学知识。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是各级大概念在单元中的具体化表征,融合了知识与思维,形成知识结... 本文以初中“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教学为例,基于大概念进行了单元教学结构化设计,构建了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旨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和系统整合化学知识。单元核心知识结构是各级大概念在单元中的具体化表征,融合了知识与思维,形成知识结构网络。该知识结构贯穿单元教学目标、问题、任务及板书设计,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在教学实施中,本文结合大概念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相关教学策略,以发挥大概念的结构化和素养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教学内容结构化 单元教学 教学策略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微观赋存形式定量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明磊 张遂安 +6 位作者 张福东 刘玉婷 关辉 李君 邵丽艳 杨慎 佘源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2,共6页
结合核磁共振与微米—纳米CT扫描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微观赋存形式开展定量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致密油在储集层中赋存量,测得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3.99%;利用CT扫描技术获取致密油储集层二维切片图像,经数... 结合核磁共振与微米—纳米CT扫描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微观赋存形式开展定量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致密油在储集层中赋存量,测得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3.99%;利用CT扫描技术获取致密油储集层二维切片图像,经数字合成处理得到三维立体图像,据此将储集层中致密油分为薄膜状、簇状、喉道状、乳状、颗粒状和孤立状6种赋存形式。定量计算各种赋存形式致密油的含量发现,乳状和薄膜状致密油为主要的赋存形式,二者约占储集层中致密油总量的70%,其次为簇状和颗粒状致密油,孤立状和喉道状致密油含量低,各种赋存形式致密油含量与储集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孔隙结构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微观赋存形式 定量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法的膨胀土吸水膨胀过程中结构变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查甫生 刘松玉 +1 位作者 杜延军 崔可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2-1839,共8页
针对非饱和黏性土结构定量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现有的土的结构性研究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引入能同步反映土的微结构变化的电阻率方法,探讨土的电阻率方法在黏性土微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膨胀土击实样的无荷膨胀试验,同步测定土样... 针对非饱和黏性土结构定量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现有的土的结构性研究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引入能同步反映土的微结构变化的电阻率方法,探讨土的电阻率方法在黏性土微结构定量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膨胀土击实样的无荷膨胀试验,同步测定土样的竖向电阻率与横向电阻率,计算出土的电阻率结构性参数指标,包括土的竖向与横向结构因子、平均结构因子、各向异性系数与平均形状因子的大小,通过研究土样吸水膨胀过程中的土的电阻率结构性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描述膨胀土微结构变化的电阻率评价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土的电阻率方法具有连续、快捷与测试方便等优点,其结构性参数指标可有效用于土的微结构变化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电阻率 微结构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定量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志彬 施斌 王宝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利用自动吸附仪对石灰、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液氮吸附试验,并通过吸附理论对改性膨胀土内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改性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窄缝状孔隙;膨胀土改性前后其微孔体积以8.4A左右的孔隙为主;30A以上的中等孔隙离散分布;改性... 利用自动吸附仪对石灰、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液氮吸附试验,并通过吸附理论对改性膨胀土内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改性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窄缝状孔隙;膨胀土改性前后其微孔体积以8.4A左右的孔隙为主;30A以上的中等孔隙离散分布;改性材料对膨胀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针对200A以上的孔隙;石灰与水泥的掺入使得膨胀土内的微孔体积减小,中孔以上孔隙体积增加。最后通过改性膨胀土的扫描电镜图象对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胀土 吸附试验 微观孔隙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阻抗的混凝土裂缝深度发展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金标 李忠良 +2 位作者 楼旦丰 陈双聪 张燕青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4,共6页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领域使用最广的结构形式,裂缝是其损伤的主要形式。该文基于压电阻抗(EMI)监测技术,对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裂缝深度的定量发展进行了监测。制作150mm×150mm×150mm标准试块,将压电片(PZT)粘贴于试块表面...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领域使用最广的结构形式,裂缝是其损伤的主要形式。该文基于压电阻抗(EMI)监测技术,对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块裂缝深度的定量发展进行了监测。制作150mm×150mm×150mm标准试块,将压电片(PZT)粘贴于试块表面,用精密阻抗分析仪HP4294A提取压电片在混凝土试块健康状况和不同损伤工况下的电导纳信号,并分析二者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裂缝损伤的发展,压电片电导纳频谱发生了变化;压电片-粘结层-主体结构耦合系统的共振频率及电导信号峰值能表征混凝土裂缝深度的发展,但其存在稳定性缺陷;传统损伤指标中,绝对比例平均偏差(MAPD)和均方根偏差(RMSD)比相关系数(CCD)更适于监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而CCD则比MAPD和RMSD更适于定量分析裂缝的发展。此外,该文还得到了混凝土试块裂缝发展时损伤参数的具体数值,可供EMI健康监测实际应用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 结构健康监测 混凝土 裂缝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环境扫描电镜原位定量研究K-PS型地聚合物水泥的水化过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云升 孙伟 +3 位作者 林玮 郑克仁 沙建芳 刘斯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1-354,共4页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原位定量追踪K PS型地聚合物水泥在相对湿度 80 %条件下水化产物生成—发展—演化的全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在水化早期偏高岭土颗粒松散地堆积在一起 ,存在许多大空隙 ;随龄期的增长 ,生成了大量的海绵状胶体 ,积淀在...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原位定量追踪K PS型地聚合物水泥在相对湿度 80 %条件下水化产物生成—发展—演化的全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在水化早期偏高岭土颗粒松散地堆积在一起 ,存在许多大空隙 ;随龄期的增长 ,生成了大量的海绵状胶体 ,积淀在颗粒表层 ,并向外扩充 ;到后期颗粒被胶体厚厚包裹 ,大空隙被逐渐填满 ,基体变得比较致密 .通过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EDXA)发现随着水化的进行 ,n(K) /n(Al)不断增大 ,而n(Si) /n(Al)逐渐减小 ,水化 4h的n(K) /n(Al) =0 99,n(Si) /n(Al) =1 49.另外 ,在任何龄期均未出现形貌规则的结晶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PS型地聚合物水泥 水化过程 环境扫描电镜 原位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度混凝土模型礁上升流特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硕 孙满昌 陈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358,共6页
通过水槽模型试验,对6种不同高度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在来流速度为13.5、23.5、33.5cm/s条件下的上升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上升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最大上升流速度为来流速度的1/3... 通过水槽模型试验,对6种不同高度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在来流速度为13.5、23.5、33.5cm/s条件下的上升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上升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最大上升流速度为来流速度的1/30~1/25;上升流的平均速度为0.04—0.34cm/s,上升流平均速度为最大上升流速度的1/13—1/4;上升流相对高度为礁高的1.5—2.8倍;上升流相对宽度为礁宽度的1.3~6.2倍;上升流相对面积为礁迎流面面积的2.7—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上升流 定量研究 水槽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研究——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继增 吴志峰 +2 位作者 卓慕宁 刘平 曾晓舵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方法。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提取主因子和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 ,用于分析和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 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方法。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提取主因子和计算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 ,用于分析和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 ,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依据。图 2 ,表 2 ,参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空间差异 主成分分析 定量研究 区域 指标体系 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信息的辫状河岩相单元与砂体定量研究——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MPE3区块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文松 陈和平 +4 位作者 李胜利 万广峰 徐芳 孟征 刘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采用直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时,往往由于井间对比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砂体规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平井对储层砂体横向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常规直井难以达到的。因为水平井可以揭示砂体横向变化,从而为我们在砂体定量表... 采用直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时,往往由于井间对比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砂体规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平井对储层砂体横向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常规直井难以达到的。因为水平井可以揭示砂体横向变化,从而为我们在砂体定量表征、岩相单元划分等定量化地质研究方面提供帮助。针对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特点,结合直井岩心、直井与水平井的测井信息,首先确定出4类岩相单元,进行直井与水平井岩相单元划分;然后结合直井与水平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确定了心滩和辫状河道砂体的形态及发育规模,进而建立了心滩长宽比、心滩与河道宽度比、夹层与心滩宽度比等定量关系;随后以水平井钻遇砂体信息为约束,进行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最后结合砂体定量表征与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岩相单元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平井信息可以精细刻画储层内部岩相分布特征,提高储层砂体定量研究与内部非均质性描述的精度;水平井段信息增加了参与地震储层反演的样点数量,从而减小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可以明显提高储层内部地震反演精度和可靠性,并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储层岩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与心滩 岩相单元 储层岩相模型 砂体定量研究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勉 李占斌 刘普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 ,定量研究其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 ,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土壤侵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在我国已有 5 0年之久 ,回顾并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 ,定量研究其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 ,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土壤侵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在我国已有 5 0年之久 ,回顾并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在简要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过去与现状的基础上 ,主要就降雨特性、坡度、坡长、坡向、植被盖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影响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研究 ,以及小流域侵蚀产沙定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定量研究 地貌因子 小流域 侵蚀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付广 袁大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在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及其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的定量研究。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2个阶段,利用断层面压力是否达到泥岩塑性变形极限,建立了静止期断裂垂向封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最大主... 在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及其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的定量研究。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2个阶段,利用断层面压力是否达到泥岩塑性变形极限,建立了静止期断裂垂向封闭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最大主压应力与断裂走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建立了活动期断裂垂向开启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海拉尔盆地苏仁诺尔断裂为例,对其垂向封闭性演化史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和东北部垂向封闭性演化明显存在差异,西南部活动开启时间和开启程度均长于和高于东北部,造成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油气的散失量西南部应明显高于东北部,这可能是苏仁诺尔断裂东北部附近工业油气流井明显多于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垂向封闭性 演化 定量研究 静止期 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齿状回突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岸 姚志彬 +2 位作者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璧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据老年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将其分为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和学习记忆正常两部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拍片,对齿状回中分子层突触的数量和大小进行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记忆减退鼠突触数密度、面密度较老年正常和青年鼠... 据老年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将其分为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和学习记忆正常两部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拍片,对齿状回中分子层突触的数量和大小进行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记忆减退鼠突触数密度、面密度较老年正常和青年鼠明显减少.单个突触平均面积较其显著增大,且与大鼠行为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齿状回 突触 老年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岩溶塌陷定量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庆华 张伟 +1 位作者 刘煜 崔皓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8,共7页
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岩溶塌陷原因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对岩溶塌陷机理的定量研究,导致目前对岩溶塌陷机理仍未形成统一的、系统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利用物理模型试验,采用恒压取样与剖面压力监测技术,定量研究砂土... 岩溶塌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岩溶塌陷原因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对岩溶塌陷机理的定量研究,导致目前对岩溶塌陷机理仍未形成统一的、系统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利用物理模型试验,采用恒压取样与剖面压力监测技术,定量研究砂土覆盖岩溶口的岩溶塌陷全过程以验证"渗流液化论"塌陷机理,并研究黏土层对岩溶塌陷的阻隔作用。结果表明:(1)对粉砂-基岩结构地层,在岩溶管道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发生了3次岩溶塌陷,其临界渗透破坏比降分别为0.525,2.500,3.400,单次岩溶塌陷最大塌陷速率逐渐降低,但其持续时间和塌陷程度增加,且初始岩溶塌陷过程明显比第2次和第3次岩溶塌陷过程复杂;(2)砂土覆盖岩溶管道的塌陷机理为"渗流液化论";(3)地下水位波动加剧岩溶塌陷的形成;(4)黏土层的存在将岩溶塌陷的临界渗透比降由0.525增加至48.300,说明黏土层能显著提高岩溶覆盖层的安全性,可有效抑制岩溶塌陷发生。该研究成果弥补了目前在定量研究岩溶塌陷机理方面的不足,为岩溶塌陷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物理模型 沙漏型 渗流液化论 临界渗透比降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区碳酸盐岩缝洞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陆先亮 段新民 +3 位作者 李琴 陈清华 章凤奇 肖红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4,共3页
为了综合利用露头和岩心观察及描述、钻井显示 ,缝洞发育带测井识别、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等资料 ,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碳酸盐岩缝洞分布和发育特征 ,提出了一种关于碳酸盐岩缝洞定量研究的新方法。此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塔河 4号油田... 为了综合利用露头和岩心观察及描述、钻井显示 ,缝洞发育带测井识别、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等资料 ,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碳酸盐岩缝洞分布和发育特征 ,提出了一种关于碳酸盐岩缝洞定量研究的新方法。此方法在塔里木盆地塔河 4号油田进行了实际应用 ,可以半定量地反映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发育与分布特征 ,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定量研究 塔里木盆地 应用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金振奎 刘春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1-587,共7页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根据不同接触类型颗粒相对含量,将压实作用强度定量划分为6级,研究区储集层属中等压实(Ⅲ级)和中强压实(Ⅳ级)。胶结作用主要有石英次生加大胶结、...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砂岩储集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根据不同接触类型颗粒相对含量,将压实作用强度定量划分为6级,研究区储集层属中等压实(Ⅲ级)和中强压实(Ⅳ级)。胶结作用主要有石英次生加大胶结、方解石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深度主要在2200~3300m;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为亮晶方解石,利用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手段确定亮晶方解石沉淀的深度主要在2300~3100m;自生黏土矿物充填于孔隙中,其分布规律与埋藏深度密切相关。溶蚀作用主要包括长石颗粒、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压实作用主要与埋藏深度、砂岩成分、胶结物等有关,胶结物的沉淀与黏土矿物转化有关,溶蚀作用与有机质热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北大港构造带 砂岩储集层 成岩作用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0
17
作者 夏军 马协一 +2 位作者 邹磊 王咏铃 景朝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以汉江上游为例,基于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13年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发生... 以汉江上游为例,基于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定量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2013年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并在198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在同时期内也逐渐降低,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42.8%~43.5%,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56.5%~57.2%,相比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稍大,且其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呈现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定量研究 水文模型 弹性系数 汉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淼 石朋 +2 位作者 张行南 瞿思敏 陈昂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定量研究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淮河上游潢川流域为例,分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转移规律,结合SWAT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子流域,定量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研究区旱地面积变化较大,主要转化为水... 为定量研究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淮河上游潢川流域为例,分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空间转移规律,结合SWAT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子流域,定量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研究区旱地面积变化较大,主要转化为水田与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及水域几乎没有变化;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年径流深明显减小,原因是水田大面积增多能够促进水面蒸散发,同时林地的增多也滞缓了径流汇集速度,进一步增加了蒸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定量研究 潢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盐度定量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09
19
作者 李进龙 陈东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古盐度在恢复沉积时期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了使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及具体的资料来选择定量计算古盐度的方法,该文简要介了绍微量元素法、元素比值法、同位素法等盐度定... 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古盐度在恢复沉积时期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为了使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及具体的资料来选择定量计算古盐度的方法,该文简要介了绍微量元素法、元素比值法、同位素法等盐度定量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 定量研究方法 微量元素法 元素比值法 同位素法 地球化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应力场定量研究的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单家增 陈月娥 +1 位作者 孟庆任 岳乐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应力作用下,岩石或地层会发生不同样式和特性的变形,油气运聚成藏亦与古应力场密切相关,因此古应力场研究是当今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但从地质体直接获得古应力场所有参数相当困难。近年来地质学家尝试将光弹物理模... 在应力作用下,岩石或地层会发生不同样式和特性的变形,油气运聚成藏亦与古应力场密切相关,因此古应力场研究是当今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但从地质体直接获得古应力场所有参数相当困难。近年来地质学家尝试将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应用于古应力场研究中。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直接观察和测量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应力状态和特征的有效手段,能够得到定量化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主应力轨迹线和应力级值分布图。介绍了光弹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理论、装置、材料和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扶余油层的古应力场光弹物理模拟实验为例,展示了实验结果。对该实验结果进行物理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到的认识概括为:①油气运聚与古应力作用导致的岩石应变之间具有时间上的非同步性,油气运聚滞后于构造变形雏形幕;②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和强度控制着非均匀介质中应力集中区和高势能区的分布;③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系之间的水平夹角小于90°,最小主应力作用方向与断层系走向之间往往近于平行;④应力轨迹图可能描述了应力传递方向与油气运移方向之间的几何关系,应力级值区分布图是确定低势能区和预测油气有利成藏区的重要佐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古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应力场 定量研究 光弹物理模拟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