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管综合征病人定量感觉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春伶 崔丽英 +3 位作者 王得新 陈葵 李本红 杜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病人(CTS)进行定量感觉测试(QST)研究,了解CTS病人是否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并客观评价其感觉障碍的程度。方法对19例临床及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证实的CTS病人(共34只手)检测其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 目的对腕管综合征病人(CTS)进行定量感觉测试(QST)研究,了解CTS病人是否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并客观评价其感觉障碍的程度。方法对19例临床及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证实的CTS病人(共34只手)检测其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结果患者组第2指、3指、5指的温度觉及振动觉阈值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第2指、3指温度觉异常率在12%~35%之间,振动觉的异常率分别为26%和24%。振动觉的测试结果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QST测试可以发现CTS病人存在小神经纤维的损害。QST对于CTS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EMG^NCV)敏感,但可较客观的评价小纤维损害的程度,两者结合,可以对周围神经病变作出全面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测试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速度 振动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颜廷元 崔霖霖 +2 位作者 柯学平 刘然 张静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的可重复性,以及不同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对26例受试者(男12例、女14例)左、右侧咬肌区及左侧手背部表面皮肤进行检查,测试冷感觉阈值(cold detection thres...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人群颌面部温度定量感觉的可重复性,以及不同部位、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对26例受试者(男12例、女14例)左、右侧咬肌区及左侧手背部表面皮肤进行检查,测试冷感觉阈值(cold detection thresholds,CDT)、热感觉阈值(warm detection thresholds,WDT)、冷痛觉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s,CPT)、热痛觉阈值(hot pain thresholds,HPT),每个部位重复测试3次,每次间隔10 min;每次给予3个刺激,每个刺激间隔4 s;1周后重复相同的测试,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不同时间间隔感觉阈值的重复性,重复性测试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的性别、受试部位及时间间隔对感觉阈值的影响。结果:3个测试周期的温度阈值均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ICCCDT:0.642~0.869,ICCWDT:0.591~0.723,ICCCPT:0.672~0.967,ICCHPT:0.757~0.917);间隔1周时间的阈值也显示良好的一致性(ICCCDT:0.508~0.772,ICCWDT:0.560~0.885,ICCCPT:0.629~0.872,ICCHPT:0.581~0.662)。左右侧面部的感觉没有明显差异(PCDT=0.398,PWDT=0.223,PCPT=0.264,PHPT=0.943);面部较左手背部皮肤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PCPT=0.003,PHPT=0.004);女性较男性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PCPT=0.008,PHPT=0.016)。结论 :温度定量感觉测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以用于颌面部体表感觉的测量;面部较左手背部皮肤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女性较男性对痛觉温度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定量感觉测试 口颌面疼痛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感觉温度测试在预测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吉晓琳 冯艺 +1 位作者 何苗 王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评价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对预测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针对100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在手术切口肋间前缘皮肤进... 目的:评价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对预测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针对100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在手术切口肋间前缘皮肤进行QST,于术后3个月以疼痛调查问卷形式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P组(慢性疼痛组)和N组(无慢性疼痛组)。结果:33.3%(32/96)的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81.25%(26/32)的慢性疼痛患者倾向于神经病理性疼痛。P组冷痛阈值差异显著高于N组(P=0.021),冷感、温感及热痛阈值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046,P=0.024)。结论:大多数VATS后慢性疼痛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QST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典型疼痛病人感觉功能改变的初步定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洋 赵燕平 +1 位作者 杨广聚 谢秋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3-509,共7页
目的:初步定量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两种典型疼痛的感觉功能改变。方法: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技术测试颞下颌关节痛病人与咀嚼肌痛病人(各30名)的疼痛点、对侧点与手... 目的:初步定量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两种典型疼痛的感觉功能改变。方法:采用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技术测试颞下颌关节痛病人与咀嚼肌痛病人(各30名)的疼痛点、对侧点与手部,基于健康对照组(60名)数据进行Z值转换,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上调/下调评估系统分析两组病人感觉功能差异。结果:疼痛点与对照点比较,机械触觉较迟钝,机械痛觉和温度觉较敏感(P<0.01);两组病人比较,颞下颌关节痛组疼痛点多种感觉更敏感,咀嚼肌痛组对侧与手部多种感觉更敏感(P<0.05);98.3%病人存在感觉功能异常,两组病人异常类型存在差异,咀嚼肌痛组手部异常比率较高(P<0.01)。结论:颞下颌关节痛和咀嚼肌痛的感觉功能改变存在差异,咀嚼肌痛可能涉及中枢敏化,需个性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 感觉功能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口的颌面部定量躯体感觉功能数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广聚 曹烨 +2 位作者 张磊 秦雪英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健康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口颌面部躯体感觉功能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位点对口颌面部的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建立的定量感觉测试程序,包括7项机械、温度... 目的:通过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健康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口颌面部躯体感觉功能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位点对口颌面部的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建立的定量感觉测试程序,包括7项机械、温度感觉测试,13个测试指标。7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两组:年轻组(女性16名,男性16名,年龄24~40岁)和年长组(女性20名,男性18名,年龄41~69岁)。通过对70名志愿者6个位点的测试(双侧眶下、颏部和手部),评价性别,年龄,位点和左、右侧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结果:70名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11项定量感觉测试数据表明,女性在大多数测试项目上比男性敏感(P〈0.05)。年轻组与年长组相比,在大多数感觉参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较年长组更敏感(P〈0.01)的感觉参数有:热痛阈值:年轻组(38.07±2.94)℃、年长组(39.85±3.52)℃,温感知阈值:年轻组(1.40±0.74)℃、年长组(1.89±1.14)℃,触觉阈值:年轻组(0.73±1.66) mN、年长组(1.41±2.82) mN,压痛阈值:年轻组(171.71±92.51) kPa、年长组(196.36±73.73) kPa,冷痛阈值:年轻组(25.90±5.38)℃、年长组(21.64±6.78)℃,冷感知阈值:年轻组(-0.97±0.55)℃、年长组(-1.36±0.90)℃,叠加效应:年轻组3.33±2.20、年长组2.67±1.68。然而两组相比,年长组较年轻组更敏感(P〈0.05)的感觉参数有:力疼痛阈值:年轻组(111.50±88.93) mN、年长组(104.49±94.94) mN,力刺激评分:年轻组6.96±5.61、年长组8.93±6.53,振动阈值:年轻组(7.44±0.52) scale、年长组(7.55±0.48) scale。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功能有差异,对于冷感知阈值、热痛阈值、温感知阈值、温度感觉阈、触觉阈值、力疼痛阈值、力疼痛敏感性评分、压痛阈值测试指标来说,面部的感觉敏感性高于手部(P〈0.001),而对于振动感知阈值来说,手部较面部敏感(P〈0.001)。结论:通过对健康汉族人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了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躯体感觉功能数据,评价了性别、年龄、位点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测试 躯体感觉功能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海锋 刘世龙 +1 位作者 李光 吴萍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简称CPT)测量是一种对人体感觉神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新颖手段。CPT与现有手段sNCV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说明了CP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量系统 ,... 主动式人体电流感觉阈值 (CurrentPerceptionThreshold简称CPT)测量是一种对人体感觉神经功能进行定量评估的新颖手段。CPT与现有手段sNCV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说明了CP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人体电流感觉阈值测量系统 ,对于同一被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并有无创 ,方便的特点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感觉阈值 感觉神经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振动觉阈值的自动方法研究
7
作者 胡又佳 李光 +1 位作者 郑俊褒 吴萍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1,共4页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套用于评价人体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振动觉阈值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以神经生物学原理和实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阈值由渐增渐减转换规则和强迫选择法两者联合得到,并用心理物理学统计算法过滤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套用于评价人体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振动觉阈值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以神经生物学原理和实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阈值由渐增渐减转换规则和强迫选择法两者联合得到,并用心理物理学统计算法过滤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该系统具有医生病人双盲的自动检测功能,也兼具医生干预.用该振动觉阈值检测系统进行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靠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觉阈值 定量感觉测试 外周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一楠 周薇娜 +3 位作者 于林凤 奚晓菁 王琛 张静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单侧TMJ疼痛患者20名与20名正常者平均分为2组,第1组先接受真性TENS(rTENS),后接受假性TENS(sTENS),另1组则相反。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min双侧TMJ机械痛阈值(MPT)、压力痛阈值(PPT),无痛最大开口度(opening range,OR)和有痛OR。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患者PPT、无痛OR及有痛OR低于对照组(PPPT=0.034,P_(无痛)<0.001,P_(有痛)<0.001)。患者组疼痛侧MPT及PPT低于对照侧(P_(MPT)<0.001,P_(PPT)<0.001)。rTENS后MPT、PPT、无痛OR、有痛OR均有差异(P_(MPT)=0.003,P_(PPT)<0.001,P_(无痛)<0.001,P_(有痛)<0.001)。结论:TMJ疼痛患者的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TENS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和开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经皮神经电刺激 疼痛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层治疗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楠楠 郭雪娇 冯智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2,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仍不理想,随着分层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等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有望取得更佳疗效。本文从临床症状表型、疼痛问卷、心理状况等非客观指标,以及定量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仍不理想,随着分层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等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有望取得更佳疗效。本文从临床症状表型、疼痛问卷、心理状况等非客观指标,以及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功能磁共振成像、条件性疼痛调节、皮肤活检、分子特征分析等客观指标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层方法及其相应的分层治疗。随着分层方法和分层治疗的不断进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诊治将会取得新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分层医学 感觉表型 定量感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