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S波段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兆楚 印佳楠 +5 位作者 杨洋 张晓瑞 黄毅 王梧熠 崔毅 李禧亮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基于石家庄S波段雷达和X波段雷达、雨滴谱仪观测资料以及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两种雷达的R(ZH)、R(ZH,ZDR)、R(KDP)和R(KDP,ZDR)四种定量降水估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仪数据计算出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雷达实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基于石家庄S波段雷达和X波段雷达、雨滴谱仪观测资料以及地面雨量计数据,分析两种雷达的R(ZH)、R(ZH,ZDR)、R(KDP)和R(KDP,ZDR)四种定量降水估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仪数据计算出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雷达实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整体偏大5 dB;两种雷达使用R(KDP,ZDR)方法估测降水结果优于其他方法,使用偏振参量KDP能明显提高降雨估测结果,使用ZDR后,测雨公式较单参量提高不明显;使用R(KDP)和R(KDP,ZDR)方法,利用X波段雷达估测降水的准确度略高于S波段雷达,可提升约10%,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X波段雷达可以提升城市降水估测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定量估测降水(q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在饶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彭英 乔时雨 +4 位作者 张阳 吴美芳 张郑维 谢水石 李国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提高江西省洪水灾害的预报能力,以江西省2020~2022年水文实测降水数据和分钟级及1 km的定量降水估测产品为基础,对比评估改进前后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在江西省的应用效果,并探索降水产品在饶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 为提高江西省洪水灾害的预报能力,以江西省2020~2022年水文实测降水数据和分钟级及1 km的定量降水估测产品为基础,对比评估改进前后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在江西省的应用效果,并探索降水产品在饶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在应用中的偏差小于改进前,更接近水文实测降水值,能够对短时强降水做出更准确地估测,可以为短时洪水预报提供更精确的参考;以饶河的北支昌江和南支乐安河2个流域为例,对其暴雨洪水过程进行模拟洪水预报,2个流域改进前后雷达定量降水产品的洪峰预报误差与峰现时间误差均满足精度评定要求,且改进后产品较改进前产品的洪峰流量预报误差更小,如乐安河流域改进后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预报洪峰流量较改进前误差减小了10.7%,与实测洪峰流量更为接近,表明改进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有较好的适用性,可有效支撑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洪水预报 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卷积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研究
3
作者 张毅 谢宸浩 +3 位作者 陈雨欣 黎德波 张永华 熊梓立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 强降水常常引发洪涝灾害,因此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准确性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州双偏振雷达数据与自动站雨量数据生成四维数据集,设计了3DPoly-QPENet、3DTime-QPENet、3DEcho-QPENet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试集的性能评估和典型暴雨个例的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四维数据集相较于传统的三维数据集,在捕捉降水分布特征和提升QPE拟合效果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三种三维卷积QPE模型呈现出与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性能差异,其中3DPoly-QPENet在中等降水量区间(15~20 mm·h^(-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13%;3DTime-QPENet在高降水量事件(>50 mm·h^(-1))的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8.1%;3DEcho-QPENet全局误差均衡性最优,总体MAE较另两种模型平均降低20.4%;(3)三维卷积模型均系统性优于传统Z-R关系方法,平均RMSE降低46.6%,MAE下降48.6%,CC提升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双偏振雷达 四维数据集 三维卷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开展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蔡康龙 胡志群 +4 位作者 谭浩波 黄锦灿 张伟强 张晶晶 植江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4,共11页
利用偏振升级改造后的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D)水平反射率ZH、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广东佛山219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雨量数据,形成不同偏振量组合的8个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网络架... 利用偏振升级改造后的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D)水平反射率ZH、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广东佛山219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雨量数据,形成不同偏振量组合的8个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网络架构QPEnet,并将该架构用于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评估结果表明:数据集通道数N的增加可降低QPEnet的定量降雨估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并提高相关系数(CORR);对于由ZH形成的数据集Z、Z_1~3 km和Z_6 min,随着通道数N的增加,数据集Z、Z_1~3 km和Z_6 min的性能逐步得到提高,数据集Z_1~3 km和Z_6 min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4.71和3.78,比数值集Z分别降低了1.3%和18.7%;数据集Z_1~3 km和Z_6 min的CORR分别是0.82和0.88,比数据集Z分别提高了2.5%和10.0%;对于ZH、KDP和ZDR偏振量组成的数据集里面,数据集Z_ZDR_KDP的拟合性能最好,RMSE为3.97,比数据集Z的RMSE降低了14.6%,CORR是0.86,比数据集Z提高了7.5%;分别对0.6~5 mm、5~10 mm、10~20 mm、20~30 mm、30~40 mm、40~50 mm和50 mm以上的7个降水量级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比(MBR)、平均误差(AE)和相对误差(RE)等的统计结果表明,数据集Z_6 min降雨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卷积神经网络 S波段双偏振雷达 测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分法在校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邓雪娇 黄浩辉 吴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降水 定量估测 校准雷达 变分法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组网拼图的定量降水估测算法业务应用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44
6
作者 勾亚彬 刘黎平 +1 位作者 杨杰 吴翀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1-748,共18页
基于雷达组网实时的定量降水估测(QPE)及实时评估系统在浙江省杭州市气象局成功实现了业务应用,在评估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业务应用效果的同时,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特征,探讨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过程中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 基于雷达组网实时的定量降水估测(QPE)及实时评估系统在浙江省杭州市气象局成功实现了业务应用,在评估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业务应用效果的同时,根据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特征,探讨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过程中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源。系统联合杭州、宁波、舟山、温州、金华及衢州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数据资料,以及覆盖浙江省且经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s,IDW)法实时质量控制的雨量计观测资料,采用先雷达组网拼图再降水估测的方案,集成Z-R关系法和最优插值法反演与校准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数据场。4次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评估结果表明:(1)在地物遮挡严重的浙江西北部和雷达覆盖较差的浙江南部,降水估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如果源于0℃层亮带,会导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严重高估;如果源于浅薄层云云系的云顶,会造成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严重低估。(2)多种降水类型云系并存,但使用相对单一的Z-R关系,会导致梅雨和台风期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局部高估或低估。(3)伴随飑线系统的强对流以及台风系统的非对称性也是导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误差的重要原因。(4)联合Z-R关系和最优插值法,有效地降低了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系统误差,但仍然存在大量的局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三维组网拼图 定量降水估测 实时业务应用及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维亮 黄荣 +1 位作者 翟丽萍 黄明策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59-62,共4页
利用2011-2013年广西地区雷达三维拼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用最优化处理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广西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Z-I关系。误差分析表明:用3.0 km高度层的CAPPI做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最优化处理法降水估测误差较小... 利用2011-2013年广西地区雷达三维拼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用最优化处理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广西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Z-I关系。误差分析表明:用3.0 km高度层的CAPPI做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最优化处理法降水估测误差较小,估测效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法和固定Z-I关系(Z=300I1.4)。固定Z-I关系误差较大,但分布集中。线性回归法误差较大且分布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Z-I关系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流域的定量降水估测产品检验订正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凤雯 王志 +2 位作者 狄靖月 包红军 赵琳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5-1255,共11页
伴随着多源降水融合技术的发展,我国卫星、雷达反演、地面雨量观测计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已逐步趋于成熟,有效弥补了仅基于常规雨量站降水数据时空分辨率不足的缺陷,为江河流域面雨量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契机;而对QPE产晶进行适用性... 伴随着多源降水融合技术的发展,我国卫星、雷达反演、地面雨量观测计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已逐步趋于成熟,有效弥补了仅基于常规雨量站降水数据时空分辨率不足的缺陷,为江河流域面雨量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契机;而对QPE产晶进行适用性检验和汀正是其在面向流域面雨量应用中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开发的QPE产品,结合水文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分别从产品误差的时空分布、流域的平均误差、不同量级降水的产品质量等角度,综合利用TS评分、命中率、漏估率、空估率以及ROC曲线等多种统计检验方法总体评估降水产品的适用性;采用递减平均法对每日的定量降水估测和实况降水的误差进行相关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初始的QPE产品进行了优化订正,建立了基于QPE的流域面雨量产品;最后以沂河临沂站以上流域的水文要素预报为例,验证了订正产品对水文模式预报改进效果。上述研究表明,基于多源降水融合的QPE面雨量产品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目前国家级流域面雨量业务精细化不足,提升了国家级水文气象业务的技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降水估测 流域面雨量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NRAD-SA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算法改进及应用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郭佳 吴艳锋 +1 位作者 罗丽 肖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5-319,共15页
为了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并对其在业务应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本文利用雨滴谱仪数据使用非球形粒子的散射模型(T-Matrix模型)进行不同偏振量的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实测雨滴谱数... 为了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建立一套高精度的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并对其在业务应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本文利用雨滴谱仪数据使用非球形粒子的散射模型(T-Matrix模型)进行不同偏振量的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实测雨滴谱数据(DSD)进行分类拟合,实现对CSU-HIDRO(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Hydrometeor Identification Rainfall Optimization)优化降水估测算法的改进。为了评估改进后CSUHIDRO优化算法(简称CSU-HIDRO_I)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6~2017年两年汛期发生于中国华南地区的6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为评估对象,分别采用单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R(ZH)关系法(WSR-88D Precipitation Processing System,简称PPS法)和CSU-HIDRO_I法进行小时降水量估测。按照不同降水率大小以及距离雷达20~60 km和60~100 km范围分别对两种降水估测方法进行评估,并将雷达估测的小时降水量同地面雨量计小时降水量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CSU-HIDRO_I法在应用评估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评估效果,其估测精度及稳定性均较好。(2)PPS法对小雨(降水率R<2.5 mm/h)存在一定的高估,对大雨及暴雨(R>8 mm/h)存在明显低估,而CSU-HIDRO_I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强降水的低估情况,同时提高了小雨的估测精度。与PPS法相比,CSU-HIDRO_I法对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的估测偏差分别降低了38%、24%、17%、15%。(3)PPS法在降水估测中对离雷达的距离更为敏感,相同降水率下不同距离处的相对误差波动较大,CSU-HIDRO_I法对距离敏感性较弱,相同降水率强度下,相对误差随距离的变化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T-Matrix模型 分类拟合 定量降水估测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和舟山双偏振雷达对估测台风降水的对比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冬冬 吴福浪 +3 位作者 陈生 沃伟峰 钱燕珍 李云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52,共15页
【目的】为评估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的区域适用性,【方法】以地面雨量站小时降水数据为基准,利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分级评分指标等方法,定量评估宁波、舟山的雷达QPE产品在2019—2022年期间... 【目的】为评估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的区域适用性,【方法】以地面雨量站小时降水数据为基准,利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分级评分指标等方法,定量评估宁波、舟山的雷达QPE产品在2019—2022年期间6次台风(“利奇马”“米娜”“黑格比”“烟花”“灿都”“梅花”)过程的准确度。【结果】结果显示:(1)宁波雷达对“黑格比”、“烟花”、“灿都”期间降水低估严重,RB值最低达到-71.56%,而对“梅花”期间的各个评估指标表现最好。舟山雷达在6个台风期间总体以低估为主,但没有出现类似宁波雷达严重低估的现象。(2)两个雷达QPE产品在台风期间的小时降水表现很好,CC均在0.80以上,RMSE均在1.93 mm以下。(3)随着雨强的增大,两个雷达对台风雨量的估测能力逐渐下降。舟山雷达QPE容易低估4 mm/h以上的降水过程。宁波雷达QPE的水平参差较明显,先高估“利奇马”“米娜”期间4 mm/h以上降水率的降水,然后低估“黑格比”“烟花”“灿都”期间的所有降水过程,但在“梅花”期间的表现基本与实况吻合。【结论】总体上,宁波和舟山雷达基本可以估测出台风期间的雨量分布,但两个雷达QPE产品表现差异较大,宁波雷达QPE产品在台风期间稳定性表现比舟山雷达更差。业务系统的QPE算法在宁波和舟山地区可能需本地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qpe 定量评估 台风降水 宁波和舟山雷达 降雨 雨强 气候变化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资料动态定量估测台风小时降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冀春晓 陈联寿 +2 位作者 徐祥德 赵放 吴孟春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在充分考虑传统的最优化方法和概率配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使用一种改进的最佳窗概率配对法计算Z-I关系中的系数A和b,得到了雷达测得的基本反射率因子Z和雨量计实时测到的小时降水量I的动态关系。利用温州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和浙江省自... 在充分考虑传统的最优化方法和概率配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使用一种改进的最佳窗概率配对法计算Z-I关系中的系数A和b,得到了雷达测得的基本反射率因子Z和雨量计实时测到的小时降水量I的动态关系。利用温州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和浙江省自动雨量站资料,使用该方法对"海棠"(Haitang)和"麦莎"(Matsa)两个台风分别进行了动态计算,得到了不同系数的Z-I关系,进而对两个台风的小时降水量进行了定量估测。使用变分技术对估测的小时降水量进行了校准。结果表明,不同台风Z-I关系的系数差别较大,因而造成台风小时降水量的很大不同。使用雷达基本反射率来估测台风小时降水量,能够清楚表现出台风的螺旋雨带和其中的中小尺度雨团,估测的台风小时降水量与实况基本接近。经过变分校准的估测降水量可以较好地表现出台风雨带与地面中尺度流场动力结构的对应关系。误差统计分析表明,变分校准后的估测台风小时降水量要明显好于变分校准前的估测台风小时降水量。变分校准法既保留了雷达估测台风小时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又使估测的台风小时降水雨量与实况的误差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 变分校准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态识别的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最优化定量降水估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汪舵 刘黎平 吴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1-1051,共11页
为了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本文利用雨滴谱数据、实际雨量以及不同偏振参量建立起的降水估测公式,参考CSU-ICE算法降水估测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相态识别的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最优化定量降水估测算法(简称HCALIQ)。利用广东珠海S波... 为了提高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本文利用雨滴谱数据、实际雨量以及不同偏振参量建立起的降水估测公式,参考CSU-ICE算法降水估测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相态识别的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最优化定量降水估测算法(简称HCALIQ)。利用广东珠海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数据和华南密集的地面自动站网的雨量,以两次华南夏季典型的降水过程为例,对该最优化算法的估测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一步与CSU-ICE方法、传统的R(Z_H)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地面雨量计为标准,HCA-LIQ最优化算法表现出与雨量计较强的相关性且有着较好的稳定性。雷达相对地面雨量计小时雨量估测的偏差分布与离雷达的距离关系不大。按过程分类的结果显示,强对流云降水时,两种最优化算法要明显优于传统的R(Z_H)方法;混合云降水时,最优化算法的效果并不比R(Z_H)方法好;HCA-LIQ最优化算法比CSU-ICE算法效果更佳。按雨强分类统计时发现,与传统的R(Z_H)方法相比,HCA-LIQ最优化算法对小雨的估测偏差降低了23%,对中雨的估测偏差相当,对大雨、暴雨的估测偏差分别降低了7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最优化 测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S波段双偏振和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组网拼图系统介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哲 戚友存 +5 位作者 兰红平 朱自伟 曾庆锋 罗鸣 刘爱明 宗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519,共14页
强对流系统诱发的局地暴雨往往造成城市内涝,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强城市内涝预警能力、提高内涝预报精度、改善风险空间描述,急需研发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城市降水监测产品。本研究基于深圳市1部S波段... 强对流系统诱发的局地暴雨往往造成城市内涝,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强城市内涝预警能力、提高内涝预报精度、改善风险空间描述,急需研发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城市降水监测产品。本研究基于深圳市1部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2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资料,研发了深圳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和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组网拼图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4个模块:(1)雷达非气象回波的识别与去除;(2)复合平面扫描仰角信息计算;(3)S波段和X波段雷达单站降水率计算;(4)S波段和X波段雷达QPE拼图。基于新研发的S波段和X波段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拼图系统,产生时间分辨率1 min、空间分辨率30 m的QPE产品,并以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为标准,与深圳市目前天气预报业务QPE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新研发的降水拼图系统产生的QPE产品,在精度和稳定性上优于业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相控阵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雷达组网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亮带自动消除改进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赫敏 张沛源 +1 位作者 蒋志 李海燕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层状云降水中,0℃层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局部增大,若不进行订正,则会高估雷达估测的降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0℃层亮带自动识别与订正算法,以减小因亮带造成的降水高估。本研究首先对降水类... 层状云降水中,0℃层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局部增大,若不进行订正,则会高估雷达估测的降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0℃层亮带自动识别与订正算法,以减小因亮带造成的降水高估。本研究首先对降水类型进行分类,在SHY95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反射率因子三维特征,避免亮带的反射率因子高值区被误识别为对流云区;其次,在层状云区识别出一个可能的亮带影响区,在其中查找亮带,采用旋转坐标系法精确的识别亮带的顶、底高度;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亮带上、下层的斜率,平滑垂直廓线(VPR,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的显著突出部分。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地区2010—2011年10次包含亮带的降水过程,得到的亮带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RMA、平均相对误差BRM值较初值均有显著减小(分别减小1.538 mm,0.417和0.46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与订正亮带,使得定量测量降水精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层亮带 识别 订正 定量估测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度学习开展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皇甫江 胡志群 +3 位作者 郑佳锋 朱永杰 尹晓燕 左园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5-577,共13页
利用2018—2020年经偏振升级改造后的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CINRAD/SAD)82892个体扫的0.5°仰角数据,以及雷达100 km探测范围内1109个雨量站共计538560个分钟雨量数据,分别构建了单参量、三参量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深度学习网络架... 利用2018—2020年经偏振升级改造后的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CINRAD/SAD)82892个体扫的0.5°仰角数据,以及雷达100 km探测范围内1109个雨量站共计538560个分钟雨量数据,分别构建了单参量、三参量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深度学习网络架构(Z-Rnet、K_(DP)-Rnet、Pol-Rnet),并以K_(DP)=0.5°/km为阈值分别训练得到大雨、小雨、总体等9个定量降水估测模型。在常用的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对不同降水强度采用不同权重提出了自定义损失函数,并利用比率偏差、相对偏差、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通过对以积层混合云为主、以对流云为主和以层状云为主的3次降水过程的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深度学习训练的模型有较好的定量降水估测效果,区分雨强的小雨、大雨模型比不区分雨强的总体模型的效果要好。采用自定义损失函数模型效果更好,其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较采用传统均方误差损失函数提升了8.62%、12.52%、16.34%。自定义损失函数中,采用Z_(H)-Z_(DR)-K_(DP)三参量网络架构训练得到的定量降水估测模型效果最好,其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较采用Z_(H)的单参量Z-Rnet架构提升6.82%、8.43%、7.22%;较采用K_(DP)的单参量K_(DP)-Rnet架构提升12.33%、17.61%、1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偏振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单参量架构 三参量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北前汛期多普勒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秋萍 余建华 +4 位作者 杨林增 李建通 林文卿 赖荣钦 祖基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1,T0001,共7页
使用2002、2003年福建中北部27个气象站5—6月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通过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不同区域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5—6月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 使用2002、2003年福建中北部27个气象站5—6月自记雨量资料及相应的雷达体扫资料,通过用最优化法统计得出不同区域的Z-I关系,并将统计结果用于2005年5—6月的降水估测。同时利用实时雨量资料采用卡尔曼最优(卡尔曼滤波+最优插值)、变分等估测方法对2005年几次混合型降水过程进行实时雨量校正,用福建北部武夷山九曲溪流域雨量计检验校正后的雨量值,并对上述几种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曼最优、变分法及100km距离范围内的最优化法的过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5%,100km距离范围以外最优化法的过程平均相对误差明显增大,Z=300I1·4估测的误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定量估测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不同校准方法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亚萍 张勇 +2 位作者 廖峻 邓承之 李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3-929,共7页
利用天气雷达联合地面雨量计定量降水估测的局地平均校准法和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分布估计2012年7月21日20:00至22日01:00 BT重庆市荣昌县及附近的降水。结果表明,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较局地平均校准法对强降水的估测效果好,同时两种方... 利用天气雷达联合地面雨量计定量降水估测的局地平均校准法和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分布估计2012年7月21日20:00至22日01:00 BT重庆市荣昌县及附近的降水。结果表明,局地分级平均校准法较局地平均校准法对强降水的估测效果好,同时两种方法的降水估测效果均与所取的局地校准半径大小有关。对降水分布及洪水灾情的分析表明,降水分布与河网的结合是进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报的重要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雨量计 短时强降水 定量降水估测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夏季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统计及定量气候校准 被引量:26
18
作者 宋林烨 陈明轩 +2 位作者 程丛兰 高峰 陈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7-515,共19页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是短时临近预报的关键部分,在定量降水预报(QPF)、强降水预警、城市积水内涝、地质山洪灾害、精细化天气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京津冀地区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资料和逐时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2...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是短时临近预报的关键部分,在定量降水预报(QPF)、强降水预警、城市积水内涝、地质山洪灾害、精细化天气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京津冀地区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资料和逐时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2016年夏季京津冀地区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误差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本地化定量气候校准算法。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较好地反映了总降水量东北—西南带状分布特征,但西北部山区、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估计偏弱,东北部山前地带估计偏强,西北部存在虚假降水估计,而北京市城区估计最为准确。利用雷达本地化定量气候校准算法对1 h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进行气候尺度上的约束订正,检验结果表明,经过校准后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偏差(BIAS)、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根相对误差(RRMSE)均减小。绝大部分站点偏差减小幅度超过50%,京津冀东部及南部平原地带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均方根相对误差减小幅度在20%左右,而北部及西南部山区误差减小幅度相对较小。降水个例检验结果表明,经过雷达定量气候校准后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强度更接近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级,且降水结构细致,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与自动气象站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增大,因此该算法有助于改进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 误差 定量气候校准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郑州“7·20”极端暴雨雨滴谱特征及其对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哲 戚友存 +4 位作者 李东欢 赵占锋 崔丽曼 苏爱芳 王新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2-1016,共15页
利用雨滴谱仪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分析了2021年7月20日郑州极端暴雨的雨滴谱特征,并结合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了不同定量降水估测(QPE)方法在此次极端暴雨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最强降水时段,雨滴谱表现为很高的粒... 利用雨滴谱仪观测的雨滴谱数据,分析了2021年7月20日郑州极端暴雨的雨滴谱特征,并结合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了不同定量降水估测(QPE)方法在此次极端暴雨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最强降水时段,雨滴谱表现为很高的粒子数浓度和很大的粒子平均直径;而整个降水过程雨滴谱的截距参数与我国其它地区雨滴谱特征差异不明显,但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大于其他地区的雨滴谱;在降水最强的2021年7月20日08:00~09:00(协调世界时,下同)前后,雨滴谱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质量加权平均直径迅速增长,随后粒子数浓度也陡增,从而导致降水率的迅速增强。使用郑州双偏振雷达数据,基于各种QPE方法和参数计算得到了08:00~09:00的雷达反演降水量,并与雨量计观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基于反射率的QPE关系(R(Z)),如果不提高或者去除反射率上限进行QPE,会导致降水严重低估,且该方法对参数的准确性较为依赖;基于差传播相移率的QPE关系(R(K))对雨滴谱差异性敏感度相对较低,其性能主要依赖于差传播相移率的准确性;最优的R(K)关系反演效果比R(Z)更好,能达到实际降水量的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雨滴谱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P在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卓健 廖胜石 +2 位作者 苏传程 邓悦 张小琼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9,共11页
通过临近时次、临近空间降水回波性质相似假设,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快速动态分级法(Fast Dynamic Categorical method,FDC)为核心,设计广西区域分钟级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模型。在单部雷达估测降水时,分两层三次使用感知器寻求合理的降... 通过临近时次、临近空间降水回波性质相似假设,以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快速动态分级法(Fast Dynamic Categorical method,FDC)为核心,设计广西区域分钟级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模型。在单部雷达估测降水时,分两层三次使用感知器寻求合理的降水类型分类Z-I关系,首先将FDC看为一种多分类算法,根据单站雷达各级回波的降水估测结果误差将回波区内的站点分为强站点和弱站点两类,然后分别对这两类站点再次使用FDC建立新的强、弱两类Z-I关系。在多部雷达组网联合估测定量降水时,将各雷达估测值等权重看待,将单部雷达估测作为一个分支,通过连结方式构建一个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MLP)。无站点回波区采用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选择合适的MLP求得的Z-I关系估算降水量。对2019年3—10月试验产品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以区域站组成的训练组小时降水相关系数达0.9737,以国家级气象台站组成的测试组相关系数达0.8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动态分级法 K近邻 多层感知器 定量降水估测 Z-I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