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肿病生防菌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定殖能力及防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欢 唐贵婷 +5 位作者 吴朝君 张勇 彭玉梅 苏宇 赵冰峰 王旭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93,125,共9页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是一株对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具有抑制作用的优良生防菌株。为探明其生防潜能,本文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B18在不同土壤pH、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初...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是一株对十字花科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具有抑制作用的优良生防菌株。为探明其生防潜能,本文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B18在不同土壤pH、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初始接种浓度、蔬菜作物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定殖动态。灭菌土试验结果表明:调节土壤pH 7.5~8.5,含水量10%~30%,放置于10~25℃,70 d后B18定殖菌量保持在10^(5)~10^(7) cfu/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接种菌液浓度为10^(9)cfu/mL时,45 d后根际土中定殖菌量可稳定在10^(4)~10^(5)cfu/g。将50 mL浓度为2×10^(9)cfu/mL的生防菌菌液接种于田间不同类型土壤后,第30天定殖菌量分别为病田8.7×10^(5)cfu/g,病土1.02×10^(5)cfu/g,健田8.5×10^(4)cfu/g,健土2.6×10^(4)cfu/g,即定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病田>病土>健田>健土。且病田中B18在根际土中可存活至45 d且菌量保持在10^(4)cfu/g,根内可存活至31 d且菌量保持在10^(4)cfu/g。田间调查结果显示B18在病田和病土中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效分别为42.01%和47.53%,增产率分别为37.24%和4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 Zhihengliuella aestuarii B18 根际土 根肿病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瘤菌接种数量与方式对接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佳欢 希娜 +2 位作者 漫静 任成 邓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3-749,共7页
本研究以‘中苜1号’苜蓿和gfp-Sm1021根瘤菌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接种量和2种接种方式,通过温室试验探究接种量和接种方式对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能增加苜蓿结瘤数、地上生物量和蛋白含量,降低地下生物量。接... 本研究以‘中苜1号’苜蓿和gfp-Sm1021根瘤菌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接种量和2种接种方式,通过温室试验探究接种量和接种方式对苜蓿根瘤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接种量能增加苜蓿结瘤数、地上生物量和蛋白含量,降低地下生物量。接种量增加到(1.9×10^(5))个·株^(-1)后,种子接种处理中,继续增加接种量不能提高结瘤数;沟施接种处理中,继续增加接种量能增加结瘤数但降低地上生物量。相同接种量下,沟施可提高苜蓿的结瘤数,增加的根瘤主要位于0~4 cm侧根、4~8 cm主根、4~8 cm侧根和8~12 cm侧根。0~4 cm主根、0~4 cm侧根和4~8 cm主根的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部位。综上,接种量较低时,沟施接种优于种子接种,接种量较高时,结合根瘤的分布特征和固氮酶活性,沟施接种处理中结瘤数增加带来的固氮优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接种 接种方式 根瘤菌定殖量 结瘤数 根瘤分布 固氮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病能力及其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林林 沈虎生 +3 位作者 杨冰 何梦菡 朴凤植 申顺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218,共10页
为探讨黄瓜棒孢叶斑病生防细菌HK11-9的防病能力,通过皿内试验测定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活性、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盆栽试验分析HK11-9在黄瓜叶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黄瓜叶... 为探讨黄瓜棒孢叶斑病生防细菌HK11-9的防病能力,通过皿内试验测定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活性、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盆栽试验分析HK11-9在黄瓜叶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黄瓜叶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HK11-9的生物学功能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HK11-9显著抑制多主棒孢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在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条件下,HK11-9均对黄瓜棒孢叶斑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2.80%和67.73%;同时,HK11-9在黄瓜叶部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在黄瓜叶部能保持10^(4) CFU/g的定殖密度,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叶部PAL、POD和PPO活性。HK11-9菌株具有分解蛋白、分解纤维素、分解淀粉和产嗜铁素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HK11-9菌株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综上所述,生防细菌HK11-9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具有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黏类芽孢杆菌HK11-9 定殖量 防御酶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微生物对土壤磷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樊磊 叶小梅 +1 位作者 何加骏 张建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1-263,共3页
解磷微生物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和有效性。解磷微生物活化土壤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酸、质子及各种酶来溶解、螯合、降解无效态磷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解磷微生物的解磷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N源、土壤水分、施肥... 解磷微生物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和有效性。解磷微生物活化土壤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分泌有机酸、质子及各种酶来溶解、螯合、降解无效态磷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解磷微生物的解磷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N源、土壤水分、施肥措施等均可影响解磷微生物的活性,因此,提高解磷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量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有效磷 定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