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定殖动态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
作者 吴梓菲 林胜楠 +7 位作者 史芳芳 王兴雯 王志慧 王宁 史应武 罗明 郭文超 包慧芳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 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对梨火疫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等作物病害均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为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的定殖特性和主要功能基因,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研究其在杜梨、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的定殖动态,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杜梨盆栽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喷施后,先呈下降趋势,3 d后呈上升趋势,7~45 d呈下降趋势,至喷施后45 d,菌株在茎叶上定殖密度为6.00×10^(5)CFU/g;灌根后,在土壤中定殖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15 d时略有回升,随后下降,至灌根45 d,菌株定殖密度为3.10×10^(5)CFU/g。在葡萄盆栽试验中,喷施和灌根后,菌株定殖量均呈下降趋势,施用45 d后,茎叶与根际土中菌株的定殖密度分别为3×10^(2)CFU/g和1.32×10^(4)CFU/g。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S6-1全基因组长为4014208 bp,共编码3885个ORF,含有86个tRNA基因、27个rRNA、82个sRNA、76个串联重复序列;COG注释到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编码多药转运蛋白等可能与抑菌能力有关的基因,GO数据库注释到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因有96个,KEGG数据库注释到有45个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综上,菌株JS6-1在室内盆栽杜梨和葡萄茎叶及根围土壤中均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含有多种抗性基因,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研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定殖动态 全基因组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和连作田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真菌定殖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立杰 刘晓杰 +2 位作者 段玉玺 王媛媛 朱晓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研究沈阳市汪家乡连作6年和轮作大豆田中胞囊数量以及大豆不同生长期胞囊上定殖真菌的种群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大豆生长期中,不饱满胞囊量高于饱满胞囊量,连作田中胞囊总量、不饱满胞囊量高于轮作田。从胞囊上分离到的真菌以镰... 研究沈阳市汪家乡连作6年和轮作大豆田中胞囊数量以及大豆不同生长期胞囊上定殖真菌的种群及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大豆生长期中,不饱满胞囊量高于饱满胞囊量,连作田中胞囊总量、不饱满胞囊量高于轮作田。从胞囊上分离到的真菌以镰孢菌居多,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镰孢菌属的分离频率不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种群,且连作田中数量多于轮作田;除镰孢菌属真菌外,轮作田中胞囊上分离到的青霉属和粘帚霉属真菌数量最多,还分离到毛霉属、毛壳菌属和拟青霉属;而连作田中胞囊上分离到的真菌中粘帚霉属数量最多,其他各属真菌的数量都很少,其中轮枝菌属和腐质霉属在轮作田胞囊上未分离到。镰孢菌的定殖数量与胞囊的饱满程度有关,而青霉、粘帚霉和拟青霉等其他真菌种群也影响到胞囊的饱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 真菌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颖 杨成德 +2 位作者 薛莉 崔月贞 杨小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 cfu/g,根内为49~630 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内生细菌 GFP标记 马铃薯 定殖动态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栖克雷伯菌在石斛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石斛黑斑病的防效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明富 李梦娇 +6 位作者 张芬芬 孙媛 郭李川 宋爽 余代宏 文国松 徐绍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9,共6页
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变栖克雷伯菌株SH-1在石斛苗中的定殖动态,通过温室盆栽和大棚试验,探讨其对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能在石斛体内定殖,菌株定殖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根、茎、叶分别在接种第11、15、2... 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变栖克雷伯菌株SH-1在石斛苗中的定殖动态,通过温室盆栽和大棚试验,探讨其对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能在石斛体内定殖,菌株定殖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根、茎、叶分别在接种第11、15、20天时定殖量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35 d后分别处于4.3×104、2.32×104、1.84×104CFU/g的相对稳定状态。SH-1菌剂对石斛黑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到71.53%,与常规药剂菌核净(相对防效为72%)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栖克雷伯 定殖动态 石斛黑斑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思娅 陈双林 闫淑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68,共8页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 为了探讨具生防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与其防治辣椒疫病的关系,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盆栽苗防效法筛选生防菌株,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序列鉴定菌种,用抗利福平标记研究菌株在辣椒苗中的定殖动态,在同时接入植物内生细菌和灌根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条件下分析生防菌株的定殖数量与防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G9、R15和J13对辣椒疫病防效最好,经鉴定均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株G9和R15在辣椒根部定殖量高于菌株J13;定殖周期均在30-40d,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菌株G9和R15在接种第15d时定殖量最高,菌株J13在根、茎和叶中定殖量达到最高的天数分别为第9、15和15-20d,定殖数量的变化为根〉茎〉叶。菌株G9定殖量达到9.73×10^5cfu·g-1时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6d;菌株R15定殖量达到6.30×10^5cfu·g-1以上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100%,保持该数量的时间约14d。研究结果展现了植物内生细菌在辣椒疫病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为制定植物内生细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施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内生细菌 定殖动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酶基因标记的华癸根瘤菌JS5A16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平 冯新梅 李阜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在土壤一盒栽、盆栽微宇宙系统(Microcosm)中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华癸根瘤菌JS5A16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结瘤情况。在盒栽系统中,JS5A16L的定殖密度在紫云英... 在土壤一盒栽、盆栽微宇宙系统(Microcosm)中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华癸根瘤菌JS5A16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结瘤情况。在盒栽系统中,JS5A16L的定殖密度在紫云英出苗2天后达到最高水平(7.88 lpg cfu/克根)(cfu为colony forming unit的缩写),然后开始下降,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58天后又有所回升,且能散布至种子下方22cm处的根段部位。盆栽条件下的定殖动态与盒栽系统中的相似,紫云英播种3天后,JS5A16L可达最高定殖水平(6.92 log cfu/株根系),随后开始缓慢下降,直至32天时仍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JS5A16L在田间条件的定殖动态则不同,播种后30天时定殖密度达到最大值(7 .03 log cfu/克根),90天后降到最低值(5. 24 log cfu/克根),然后又开始上升,160天时为7.87 log cfu/克根,甚至在地上部植株收割后20天仍可维持在7.89 log cfu/克根。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紫云英的生物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酶 标记基因 华癸根瘤菌JS5A16L 紫云英根圈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重组根瘤菌在4个大豆品种根圈中定殖动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 1DL和TA113QD在 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 ,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HN0 1DL在渝豆 1号和宁镇 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 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盆栽缩影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 1DL和TA113QD在 4个不同品种大豆根圈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 ,并初步考察了其与共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HN0 1DL在渝豆 1号和宁镇 1号大豆根圈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而TA113QD则在Williams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强 ,在宁镇 1号大豆根圈的适应性较差 ,且供试菌在 4种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与水平的差异在共生效应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根瘤菌 大豆 品种 根圈 定殖动态 比较研究 共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共生质粒的费氏中华根瘤菌HND29SR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20-1424,共5页
比较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 (出发菌 )、发光酶基因标记菌 HN0 1 L(参照菌 )、消除HN0 1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2 9SR在无菌砂培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供试菌单独接种时 :HN0 1、HN0 1 L和HND2 9SR的定殖... 比较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N0 1 (出发菌 )、发光酶基因标记菌 HN0 1 L(参照菌 )、消除HN0 1共生质粒的菌株 HND2 9SR在无菌砂培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供试菌单独接种时 :HN0 1、HN0 1 L和HND2 9SR的定殖动态基本一致 ,其早期定殖密度下降较快 ,播种后第 1 6天时 HN0 1和 HN0 1 L分别达到较高的定殖水平 6.49logcfu/ g鲜根和 6.78logcfu/ g鲜根 ,然后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水平。但 HND2 9SR的定殖密度持续下降到播种后第 1 6天时才开始上升 ,至第 3 5天时仍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密度 6.94logcfu/ g鲜根。等量混合接种时供试菌在根圈定殖群体中各自定殖密度在测定过程中基本相等。结果表明消除 HN0 1的共生质粒对其在大豆根圈中定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HND29SR 大豆根圈 定殖动态 共生质粒消除菌株 发光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菌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对玉米和水稻的促生作用及其根际定殖动态 被引量:7
9
作者 程杰杰 殷超凡 +2 位作者 萨尔山别克.热阿合曼 孙帅欣 陈云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前期固氮菌分离、筛选、鉴定的工作基础上,得到固氮菌株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简称GXGL-4A,下同),测定其在LB液体培养基(有氮)、A15液体培养基(无氮)中的生长曲线发现,GXGL-4A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在A15液体培养基中... 在前期固氮菌分离、筛选、鉴定的工作基础上,得到固氮菌株Kosakonia radicincitans GXGL-4A(简称GXGL-4A,下同),测定其在LB液体培养基(有氮)、A15液体培养基(无氮)中的生长曲线发现,GXGL-4A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在A15液体培养基中也能生长,但生长缓慢。在玉米、水稻生长过程中施用不同浓度的GXGL-4A,通过测定其鲜质量、株高、根长、根鲜质量等生物量指标证实,GXGL-4A对玉米和水稻的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且该促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GXGL-4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设置封闭系统(灭菌土)和开放系统(非灭菌土)2个处理,将GXGL-4A释放至玉米根际土壤中,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和平板分离计数法测定GXGL-4A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显示,在监测的15 d内,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的固氮菌GXGL-4A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在接菌后1 d达到峰值,灭菌土内的固氮菌GXGL-4A数量高于非灭菌土,GXGL-4A在根际土壤中的生长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GXGL-4A 生长曲线 促生作用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鑫 张英俊 +1 位作者 刘霞 于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2-84,88,F0002,共5页
为了解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的定殖动态,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抗利福平300μg/mL且能稳定生长的白g1标记菌株。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香蕉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的定殖动态,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抗利福平300μg/mL且能稳定生长的白g1标记菌株。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香蕉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在香蕉植株根部、球茎和假茎的定殖量先增长后缓慢下降;接种后60 d,分别维持在1.23×102、0.91×102、0.24×102CFU/g。根部土壤和根表中标记菌逐渐下降,接种后60 d维持在1.29×102、1.13×102CFU/g。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表明,该菌对香蕉苗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显著提高了香蕉苗的株高、鲜重和茎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株 香蕉 定殖动态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fp基因检测饭豆根瘤菌在饭豆根部的定殖动态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娜 郑慧芬 +2 位作者 何绍江 石迪萌 张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饭豆 根瘤菌 AMF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fp基因检测饭豆根瘤菌的侵染途径和定殖动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创 郑慧芬 +4 位作者 何绍江 石迪萌 冯娜 张薇 陶雪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4-16,共3页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饭豆根瘤菌JMC1402后,与AM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共同接种饭豆,分别用砂培和土培检测饭豆根瘤菌的侵染途径和定殖动态,并与单接饭豆根瘤菌比较。结果表明,饭豆根瘤菌先吸附在根表,然后从卷曲的根毛侵入。...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饭豆根瘤菌JMC1402后,与AM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共同接种饭豆,分别用砂培和土培检测饭豆根瘤菌的侵染途径和定殖动态,并与单接饭豆根瘤菌比较。结果表明,饭豆根瘤菌先吸附在根表,然后从卷曲的根毛侵入。AMF能促进饭豆根瘤菌在根内定殖,抑制饭豆根瘤菌在根表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豆根瘤茵 侵染途径 AMF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酸苜蓿根瘤菌在酸性黄壤中的定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华君 张磊 +2 位作者 谢德体 魏世清 李艳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2-726,共5页
在酸性黄壤中接种3株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91512,91532,并施用不同浓度的Ca2+,比较研究了其在苜蓿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进而分析了施Ca2+和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均能在... 在酸性黄壤中接种3株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91512,91532,并施用不同浓度的Ca2+,比较研究了其在苜蓿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与水平,进而分析了施Ca2+和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共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3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均能在酸性土中定殖,且定殖动态基本一致,以接种菌株91512和91532的效果最好。施Ca处理对根瘤菌定殖影响不明显,施5 mmol/L Ca2+时,定殖效果最佳。接种耐酸苜蓿根瘤菌对苜蓿植株瘤重、根鲜重、株高、植株上部鲜重、全氮含量的影响显著。施Ca2+对植株根鲜重、株高和上部鲜重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瘤重的影响显著。施用5 mmol/L Ca2+,苜蓿生长和结瘤的效果最好,表明在酸性黄壤中,施用适当浓度的Ca2+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苜蓿根瘤菌 CA^2+ 酸性黄壤 定殖动态 共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GB519在水稻植株中的定殖及对稻瘟病田间防效 被引量:6
14
作者 祁山颜 朱峰 +6 位作者 王继春 田成丽 王东元 欧玉苹 刘晓梅 李莉 姜兆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6,共9页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菌株GB519-GFP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的方法,探究其在水稻根茎叶中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经GB519-GF... 枯草芽胞杆菌GB519是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菌株GB519-GFP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抗生素平板回收检测的方法,探究其在水稻根茎叶中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经GB519-GFP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根和叶片后,菌株均可内生定殖于植株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中,表明其可在水稻植株内迁移和定殖。GB519-GFP在处理部位的定殖量通常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非处理部位3~5 d后即可检测到标记菌株。浸种处理,3 d后在幼芽中可检测到标记菌株;20 d后在根中的菌量最多,达5.7×10^(5) cfu/g。灌根处理,1 d后根中菌量为5.4×10^(5) cfu/g;20 d后根、茎和叶中菌量均达到最大值;处理80 d后,根中定殖数量仍达1.9×10^(5) cfu/g。叶面喷施处理,1 d后叶片菌量为4.2×10^(5) cfu/g;20 d后叶片菌量达4.4×10^(5) cfu/g。不同处理方法在各部位的定殖量几乎均在处理20 d后达到峰值。采用叶面喷施GB519对稻瘟病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达73.9%,表明叶面喷施GB519能够起到防控稻瘟病的作用。本研究为使用枯草芽胞杆菌GB519防控水稻稻瘟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GB519 GFP 定殖动态 稻瘟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洪宝 吕桂云 +4 位作者 许勇(编译) 郭绍贵 张海英 耿丽华 Raymond D.Martyn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0-201,共2页
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和病害防... 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研究枯萎病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动态,从组织学的角度来阐释西瓜与枯萎病菌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绿色荧光蛋白 尖孢镰刀菌 寄主植物 定殖动态 标记 侵染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黏质沙雷氏菌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防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靖 苏志芳 +3 位作者 李亚珍 王海伟 郑喜清 邸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研究评价了从向日葵列当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盆栽与大田防效评价,并测定了该菌株的生理特性和其在根际土与向日葵体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IEH 92发酵液对向日葵... 本研究评价了从向日葵列当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盆栽与大田防效评价,并测定了该菌株的生理特性和其在根际土与向日葵体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IEH 92发酵液对向日葵菌核病的室内盆栽防效达73.35%,对大田根腐型菌核病和盘腐型菌核病防效分别达53.48%和38.64%。菌株LIEH 92可产生几丁质酶,并能在根际土和向日葵根、茎、叶内定殖与传导,定殖菌量达102~106 cfu/g。其在向日葵植株的根内定殖数量最大,茎中次之,叶中最少。在灭菌土中LIEH 92在根际土和向日葵根部的定殖菌量小于在自然土中其在相应部位的定殖菌量,而灭菌土中LIEH 92在向日葵茎部和叶部的定殖菌量则大于自然土中相应的定殖菌量。LIEH 92处理可提高向日葵植株PAL、POD和PPO等防御酶活性,从而诱导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菌核病 黏质沙雷氏菌 防病效果 定殖动态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生防菌枯草芽胞杆菌BS303的选育及其效果验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勇 黄巧云 陈雯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以枯草芽胞杆菌高效生防野生菌株B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低温生防菌BS303,并验证了它的拮抗效果。20℃时BS303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玉米小斑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番茄叶霉病原菌4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防治指数达到0.7... 以枯草芽胞杆菌高效生防野生菌株BS5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低温生防菌BS303,并验证了它的拮抗效果。20℃时BS303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玉米小斑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番茄叶霉病原菌4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防治指数达到0.767,野生型菌株BS5只有0.557,两者差异显著;常温条件下菌株BS5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防治指数为0.667,BS303为0.701,差异不显著。通过稀释涂平板和荧光定量PCR监测生防菌和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诱变菌株BS303比野生型BS5能更好地在土壤中生存,常温和低温下对西瓜枯萎病都有很强的拮抗能力,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生物防治 枯草芽胞杆菌 紫外线诱变育种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璐 万伟杰 +3 位作者 郑通文 龙欣钰 孙正祥 周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YZU-S377(S377)是前期获得的1株水稻根际细菌,对植物病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为探究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潜力,测定了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在棉花植株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作...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YZU-S377(S377)是前期获得的1株水稻根际细菌,对植物病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为探究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生防潜力,测定了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防效、在棉花植株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相对抑制率为89.22%,盆栽防效为62.53%;经S377无菌滤液处理后,棉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2.22个百分点,棉花幼苗根长增加了27.78 mm,地上鲜质量增加了0.73 g;菌株S377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在OD 600等于0.15和0.25时形成生物被膜强度较显著,在棉花植株根部可以持续定殖21 d,其数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菌株S377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 棉花黄萎病菌 生物防治 盆栽防效 促生作用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