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参数快速估算
1
作者 赵庆旭 荣棉水 +3 位作者 张斌 王继鑫 孔小山 李小军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9-983,共15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藏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估算地震震级、仪器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对于地震应急与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快速估算地震震级与仪器烈度模型SeismNet和快速估... 2025年1月7日,西藏藏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估算地震震级、仪器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对于地震应急与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快速估算地震震级与仪器烈度模型SeismNet和快速估算地震动参数模型CRAQuake对定日6.8级地震的震级、仪器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进行了并行估算和分析,并验证模型性能和积累震例经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输入3s地震波时,SeismNet即可估算震级的平均值为6.17级,且随着地震波时长的增加,估算震级的平均值与编目震级逐渐接近;2)在仪器烈度估算方面,当SeismNet输入8~10s的地震波时,能够输出与烈度速报比较一致的结果,且输入6s及以上地震波时,无误报或漏报现象;3)CRAQuake估算的地震动参数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能够在数秒内给出相对可靠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估算模型在本次地震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显著提升了地震应急响应的效率与准确性。文中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应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表明数据驱动方法能为大地震应急提供有价值的评价结果和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数据驱动模型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地面运动特征空间分布分析
2
作者 王晓磊 李佳具 +4 位作者 刘佳慧 赵紫旭 王浠铭 包旭 阎卫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5-1188,共14页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强震动观测中心提供的35组地震动记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基线校正与滤波处理,绘制水平和竖向加速...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强震动观测中心提供的35组地震动记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基线校正与滤波处理,绘制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反应谱;随后开展峰值加速度(PGA)和周期0.2 s谱加速度[S_(a)(0.2 s)]空间分布,累积绝对速度(CAV)和Arias强度(I_(A))等广义强度参数分布,以及显著持时(D S)分布的系统分析,最终完成三向地震动脉冲特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事件对自振周期0.2~0.7 s的建筑结构破坏效应显著,其中拉孜县台站XZ.D0007记录的南北向加速度反应谱峰值超出8度极罕遇地震设计谱限值;(2)CAV和I_(A)参数在水平向和竖向呈现相似空间分布特征;(3)定结县台站XZ.D0004和拉孜县台站XZ.D0007处的CAV值超过相关规定阈值,拉孜县台站XZ.D0007处的I_(A)值超过相关规定阈值;(4)地震动呈现典型上/下盘效应,上盘区域S_(a)(0.2 s)与PGA较高而持时较短,下盘区域呈现相反特征;(5)基于Baker脉冲辨识准则,确认本次地震动均不是脉冲地震动。研究结果将为揭示地震动的强度分布特征提供科学依据,为西藏地区日后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地震 空间分布 反应谱 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本地次声波观测与特征分析
3
作者 郭泉 杨选辉 木英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30,共7页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触发的本地次声波信号被滇西北丽江和宁蒗次声台阵(震中距分别为1271 km和1303 km)同步观测。通过对比2地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差异,结合浅层钻孔地质剖面与断裂带分布,揭示浅表地层结构对地震能量耦合机制的影响...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触发的本地次声波信号被滇西北丽江和宁蒗次声台阵(震中距分别为1271 km和1303 km)同步观测。通过对比2地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差异,结合浅层钻孔地质剖面与断裂带分布,揭示浅表地层结构对地震能量耦合机制的影响,并为区域地质结构分析提供新方法。结果显示:2地本地次声信号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丽江台阵信号传播时间(440 s)较宁蒗台阵(494 s)缩短54 s,声压幅度(2.1 Pa)为宁蒗台阵(0.7 Pa)的3倍;丽江台阵信号中心频率范围(0.5~2.0 Hz)宽于宁蒗台阵(0.4~1.2 Hz),且1~3 Hz频段能量占比更高;结合地质剖面与Wigner-Ville分布分析,丽江盆地浅表松散地层通过共振效应放大了地震瑞利波1~3 Hz频段成分,增强了本地次声波耦合效率;宁蒗台阵附近高刚度地表介质及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散射作用导致高频衰减和波速降低。该研究显示了地震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可反映浅表地层地质属性,通过建立地震危险区域次声观测网络,能够为地震波能量耦合机制和区域地质结构探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本地次声波 浅表地层 信号特征 瑞利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与湖岸地表变形特征及成因讨论
4
作者 徐伟 刘志成 +1 位作者 蔡晓光 邹子南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申扎-定结裂谷系南部的登么错断裂。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拍、现场调查结合前人研究,对此次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与湖岸地表变形的特征及成因展...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申扎-定结裂谷系南部的登么错断裂。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拍、现场调查结合前人研究,对此次地震同震地表破裂与湖岸地表变形的特征及成因展开了讨论。研究表明,同震地表破裂断续分布于羊姆丁错姆至朋曲河一带,总体沿先存断层陡坎展布,垂直位错在尼辖错东北最大,达2.5~3.0 m,古荣村及羊姆丁错姆一带为50~80 cm,古荣村以南小于25 cm。湖岸地表变形展布于登么错东岸,宽达100~300 m,多表现为拉张裂隙和挤压土堆,为地震动与重力滑塌共同作用所致。此次地震还反映了断裂带复杂的非均匀应力分配与破裂传播过程,余震分布进一步表明断裂深部存在相互作用与影响,这种深部构造的复杂性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登么错断裂 地表破裂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媒体-政府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
5
作者 郭海湘 邹宇哲 +4 位作者 汪枫 毛建军 赵甜甜 窦杰 王墩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收集了2025年1月7日至1月21日内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数据,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舆情热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SnowNLP情感分析算法和BERTopic主题模型对公众-媒体-政府视角下舆情文本的情感倾向和主题演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定日地震网络舆情文本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整体情感呈现正向发展态势,并在不同主体视角下存在与生命阶段相对应的舆情文本主题内容与分布差异。该研究通过引入公众-媒体-政府视角,揭示了三者在舆情演化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凸显了由不同主体组成的舆情协同影响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此提出了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6.8地震 主题演化 情感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序列特征及烈度比较分析
6
作者 吴晓菲 孟令媛 《地震地质》 2025年第3期869-880,共12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该地震位于申扎-定结断裂南段,是该地区近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文中结合发震构造和历史、地震序列演化特征、地震烈度图等资料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该地震位于申扎-定结断裂南段,是该地区近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文中结合发震构造和历史、地震序列演化特征、地震烈度图等资料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定日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拉萨地块,震中附近历史地震活跃;此次地震余震呈SN向分布,与推测的发震断裂走向较为一致;美国地质调查局给出的模拟烈度和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实测烈度极震区的长轴方向、范围、最大烈度基本一致,余震区北部实测烈度相较于模拟结果偏小,综合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域位处无人区,无建筑物损毁和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地震序列 余震分布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2025年1月M_(S)6.8级强震对藏式民居的破坏模拟与动力响应反演
7
作者 常鸣 范宣梅 +2 位作者 周康驰 赵伟华 刘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为研究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藏式民居在M_(S)6.8级地震中的破坏模式与动力响应,以土木石结构的藏式民居为原型,使用1/12缩小模型开展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西藏定日藏式民居在M_(S)6.8级地震中破坏情况和动力响应反演的重要研究... 为研究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藏式民居在M_(S)6.8级地震中的破坏模式与动力响应,以土木石结构的藏式民居为原型,使用1/12缩小模型开展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对西藏定日藏式民居在M_(S)6.8级地震中破坏情况和动力响应反演的重要研究结果如下:(1)藏式民居模型的薄弱点集中在屋檐处的墙体、二层、门窗开口附近的墙体以及墙角,其中屋檐和门窗开口是最易受损的部位。(2)模型结构存在扭转效应,即模型第一层刚度远超过第二层,导致第二层产生了显著的层间位移并伴随扭转效应,使得该层成为结构的薄弱层。(3)通过加载逐级增大的加速度,模型能有效抵御高达0.4g的地震强度,但在更高强度的地震(0.62g及以上)作用下,模型会出现倒塌破坏。由于缩尺效应,实际房屋的破坏程度将更为严重。本研究对认识此次定日M_(S)6.8级地震房屋破坏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该地区藏式房屋抗震性能的提高以及灾后重建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民居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破坏模式 动力响应 定日M_(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申扎-定结裂谷系谢通门—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8
作者 王度 陈立春 +4 位作者 李彦宝 王虎 贾永顺 高茵怡 薛柯依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733,共16页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 青藏高原近SN向的裂谷系与近EW向的走滑断裂是调节高原内部EW向伸展变形的主要构造。然而,关于藏南裂谷系南、北2段衔接部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的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较少,极大阻碍了对裂谷系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文中聚焦申扎-定结裂谷系南、北2段相邻的谢通门段和登么错段,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与^(14)C年代学等方法,发现谢通门段东、西支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最新一次事件发生在距今1ka以来;谢通门西支断裂往S穿过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缘断裂,终止于缝合带晚更新世活动的南缘断裂;登么错段晚第四纪活动强烈,2025年定日6.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和精定位余震揭示该段正在向北侧扩展。因此,推测申扎-定结裂谷系可能正在持续扩展,谢通门段与登么错段所夹持的断层空段未来的强震风险不容忽视。文中研究可为日喀则区域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近期M_(S)6.8定日地震震区灾后重建提供断裂活动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扎-定结裂谷系 2025年定日6.8级地震 活动构造 晚第四纪活动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