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适用范围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宁 张承客 刘乃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2-389,共8页
基于修正芬纳公式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判新方法,该方法基于轴对称模型建立径向位移解析表达式。轴对称的基本假定就是圆形洞室,静水压力和均匀初始应力场,各向同性和均匀围岩条件。通过系统分析轴对称假定条件的偏差范围对围岩稳定性判... 基于修正芬纳公式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判新方法,该方法基于轴对称模型建立径向位移解析表达式。轴对称的基本假定就是圆形洞室,静水压力和均匀初始应力场,各向同性和均匀围岩条件。通过系统分析轴对称假定条件的偏差范围对围岩稳定性判断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基于经典的遵循莫尔–库仑屈服准则理想线弹塑性围岩中的洞室开挖问题,分析了各项异性和非均匀性的初始应力场及城门洞型洞室对洞壁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合理使用范围、精度与轴对称围岩条件提出了量化评价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定性评判方法 非均匀初始应力场 各向异性初始应力场 非圆形洞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SPA耦合模型的煤矿充填系统稳定性评判 被引量:5
2
作者 史俊伟 陈章良 +1 位作者 吴昌友 沈盈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为预防煤矿充填系统运行安全事故,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集对分析法(SPA),研究煤矿充填系统稳定性。首先,建立充填系统稳定性评判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构建GRA-SPA耦合评判模型,通过将评价集与指标集... 为预防煤矿充填系统运行安全事故,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集对分析法(SPA),研究煤矿充填系统稳定性。首先,建立充填系统稳定性评判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构建GRA-SPA耦合评判模型,通过将评价集与指标集建立集对、计算其绝对关联度及综合联系度来确定评价对象等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以某矿充填系统为例,用所建模型评判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矿充填系统稳定性等级为较稳定,且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但不明显,仍需引起重视。该模型能够将充填系统各指标因子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通过联系度系数定量化,得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评判结论,为煤矿充填开采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充填开采 充填系统 灰色关联(GRA) 集对分析(SPA) 定性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工程稳定性评判的一种新方法
3
作者 魏莉萍 黄修云 +1 位作者 张清 乔春生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岩体工程稳定性评判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基于Jordan算法的Hamilton图的遍历性,有效地模拟工程、地质、岩体结构等各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从而使岩体工程评判过程的实现更加切合工程实际.
关键词 岩体工程 定性评判 HAMILTON图 Jord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分类与稳定性评判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唐进 谢强 王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922,共9页
为了科学划分碎屑斜坡类别和准确评价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的稳定性。本研究历时3年,详细调查了该区段公路沿线所有碎屑斜坡,根据斜坡碎屑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及运动特征等进行类型划分,分析了各类碎屑斜坡的基本特征和失稳模式。利用... 为了科学划分碎屑斜坡类别和准确评价国道G318藏东段碎屑斜坡的稳定性。本研究历时3年,详细调查了该区段公路沿线所有碎屑斜坡,根据斜坡碎屑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及运动特征等进行类型划分,分析了各类碎屑斜坡的基本特征和失稳模式。利用信息熵和FLAC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因素与斜坡稳定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碎屑斜坡稳定性评判模型。研究表明:(1)碎屑斜坡可细分为溜砂坡、滚石坡和碎石坡3类。(2)碎屑斜坡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降雨融雪、平均坡度、碎屑物、平均坡高、植被覆盖率、工程建设、地震、风化等级、振动和河水侵蚀。(3)主要影响因素作用下,碎屑斜坡安全系数斜率大小为:降雨融雪(0.8)>平均坡度(0.66)>平均坡高(0.52)>植被覆盖率(0.46)>工程建设(0.43),其斜率越大则影响作用越显著。(4)选取前6个主要影响因素用于碎屑稳定性评判模型,通过模型训练、回判和检验,模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9.29%和93.75%,可用于碎屑斜坡的稳定性评判和整治维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斜坡 分类 定性评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稳定性的改进云模型二维评判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国彦 梁伟章 洪昌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为更合理有效地评判采空区稳定性,引入云模型理论,采用模糊熵对其进行改进,建立新的采空区稳定性二维评判模型。选取13项评判指标,计算隶属于不同等级的各指标云模型参数;基于博弈论,将评判指标主、客权重优化、融合,得到指标综合权重;... 为更合理有效地评判采空区稳定性,引入云模型理论,采用模糊熵对其进行改进,建立新的采空区稳定性二维评判模型。选取13项评判指标,计算隶属于不同等级的各指标云模型参数;基于博弈论,将评判指标主、客权重优化、融合,得到指标综合权重;然后应用正向高斯云发生器计算样本综合确定度,根据最大综合度隶属等级确定采空区稳定性等级,并引入综合确定度的模糊熵作为第二维评判参量,用以表征采空区稳定性复杂度。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湖南某锑矿14个采空区稳定性评判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评判结果能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云模型 定性评判 博弈论 模糊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汤艳春 郑玉照 朱泽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基于Hoek-Brown准则,针对该准则中与围岩稳定性相关联因素,如最大主应力σ1、最小主应力σ3、岩石强度指标GSI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对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分析,建立相关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案,分析σ1、σ3、GSI和... 基于Hoek-Brown准则,针对该准则中与围岩稳定性相关联因素,如最大主应力σ1、最小主应力σ3、岩石强度指标GSI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对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开展分析,建立相关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案,分析σ1、σ3、GSI和σci影响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塑性区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σ1、σ3、GSI和σci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塑性区深度的变化规律,可将围岩变形和塑性区深度划分为3个阶段:基本不变阶段、缓变阶段、陡变阶段。根据洞室围岩的塑性区特征,并结合洞室变形趋势等可将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划分为自稳域、可控域、不可控域,得到基于Hoek-Brown准则的水电站地下洞室地应力-岩体强度-围岩稳定关系。自稳域对应地下洞室围岩处于稳定或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控域对应围岩有一定的变形或松弛破坏,但在一定支护策略下可控制变形或维持围岩稳定;不可控域对应围岩变形或松弛破坏较为明显,在一般支护策略下无法控制围岩变形或维持围岩稳定。根据研究成果可对Hoek-Brown准则下不同地应力大小、不同岩体强度的地下洞室进行围岩稳定性综合评判,用于系统指导地下洞室群的全过程设计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HOEK-BROWN准则 多因素影响 围岩稳定性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 被引量:1
7
作者 储伯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17,共2页
论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苏州大学储伯欣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档案学界的难题,同时又是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人们曾试图以馆藏量及利用率来加以评判,但终因其本身理论基础薄弱而难以立足。 ̄①... 论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苏州大学储伯欣档案馆工作效益及其评判标准,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档案学界的难题,同时又是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人们曾试图以馆藏量及利用率来加以评判,但终因其本身理论基础薄弱而难以立足。 ̄①近来,有人另避蹊径,尝试用负效益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工作 评判标准 经济效益 负效益 社会效益 档案工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服务效益 定性评判 科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确定静载试验的基桩极限承载力
8
作者 阳吉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利用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未找到合理、有理论依据的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的评判方法。因此,尝试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基桩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来评判基桩极限承载力;利用Matlab软件直... 利用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未找到合理、有理论依据的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的评判方法。因此,尝试利用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基桩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来评判基桩极限承载力;利用Matlab软件直接拟合静载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以突变特征值为评价标准,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研究表明:(1)对比分析目前常用的尖点突变模型求解方法与文章提出的直接拟合法,发现目前常用的一般求解法存在不稳定性、误判等不足,评判结果与静载试验实际情形不符;(2)直接拟合法求得的势函数具有唯一性、首位性、单调性等特征,计算结果与基桩静载试验的实际情况相符,解决了一般求解法存在不稳定性、误判等问题,且比现行基桩检测规范计算结果更为安全。研究结果为较大直径基桩在缓变形情形下,以0.05D桩顶沉降量为标准确定基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模型 基桩静载试验 荷载-沉降曲线 极限承载力 基桩稳定性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