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子与定子碰摩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江俊 陈艳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48,共17页
转子与定子碰摩的动力学行为及其与系统参数关系对旋转机械设计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转子/定子碰摩系统是一类多参数控制的高维非光滑强非线性系统,其动力学行为非常复杂.本文主要从动力学与控制的角度对过去半个世纪有关转子与定子碰摩... 转子与定子碰摩的动力学行为及其与系统参数关系对旋转机械设计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转子/定子碰摩系统是一类多参数控制的高维非光滑强非线性系统,其动力学行为非常复杂.本文主要从动力学与控制的角度对过去半个世纪有关转子与定子碰摩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提炼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求推动转子与定子碰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本文将首先从碰摩局部模型和碰摩系统模型两个方面对已有的转子/定子碰摩系统的建模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和归类.其次,以典型碰摩非线性响应为主线,分别介绍了有关同频碰摩响应、谐波周期碰摩响应、准周期局部碰摩响应、干摩擦自激反向全周涡动响应、碰摩的全局响应行为以及碰摩响应的分岔与混沌方面的研究成果.接下来讨论了在主被动抑制碰摩振动方面取得的结果.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定子碰摩 非光滑系统 多稳态共存 分岔和混沌 主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定子碰摩响应的全局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林 江俊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在不考虑自重的转子系统全局碰摩动力响应特性的解析分析基础上,应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考虑自重的转子系统的全局碰摩动力响应特性。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参数平面内、不同碰摩响应的稳定区域图。研究表明重力引起的静变形与... 在不考虑自重的转子系统全局碰摩动力响应特性的解析分析基础上,应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考虑自重的转子系统的全局碰摩动力响应特性。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参数平面内、不同碰摩响应的稳定区域图。研究表明重力引起的静变形与偏心距之比是决定转子的碰摩响应的变化大小的重要参数,比值越大,转子碰摩响应较不考虑自重的转子碰摩响应的变化越大,会出现多种复杂的响应和共存现象。本研究有助于认清系统参数相互作用对出现不同碰摩响应序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定子碰摩 全周 局部 分叉和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定子质量和碰摩面刚度的转子/定子系统碰摩响应的全局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龙 江俊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对考虑定子质量和碰撞面刚度的四自由度转子/定子模型的全局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析方法确定了无碰摩响应的边界,然后,求解了同频全周碰摩解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同频全周碰摩响应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学... 对考虑定子质量和碰撞面刚度的四自由度转子/定子模型的全局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析方法确定了无碰摩响应的边界,然后,求解了同频全周碰摩解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同频全周碰摩响应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数值方法,确定了准周期局部碰摩与反向涡动失稳的边界,由此得出了参数平面内的不同碰摩响应的稳定区域图。进而研究了定子与转子质量比和碰撞面刚度对碰摩全局响应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碰摩响应共存及随系统参数变化的典型全局响应分岔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定子碰摩 稳定性分析 全局响应特性 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碰摩模型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树华 杨积东 +1 位作者 郑铁生 张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理论 转子模型 定子碰摩模型 航空发动机 故障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轴承转子跌落在保护轴承上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汪军水 贾翔宇 +1 位作者 张剀 徐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03-2413,2419,共12页
调研了保护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领域内近30年来的代表性成果。首先,梳理了局部碰撞模型的发展历史,分别从转子和保护轴承两方面对系统结构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各模型的特点;接着,从跌落响应形态切入,重点分析了保... 调研了保护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领域内近30年来的代表性成果。首先,梳理了局部碰撞模型的发展历史,分别从转子和保护轴承两方面对系统结构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各模型的特点;接着,从跌落响应形态切入,重点分析了保护轴承-转子系统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后向涡动;然后,从转子结构、轴承结构和轴承参数三个方面,分析了跌落响应结果与系统结构及接触参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总结归纳,给出了保护轴承结构和参数设计选用的通用准则,并提出了后续值得深入研究的几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轴承 后向涡动 非线性动力学 转子/定子碰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