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培养班级干部要克服四种效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玉兰
-
机构
安徽省淮北财政学校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7年第9期18-19,共2页
-
文摘
培养班级干部要克服四种效应●安徽省淮北财政学校李玉兰培养班级干部,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任何一位班主任对此都比较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班主任受到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考察、培养班级干部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
-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干部
“晕轮效应”
班主任工作
定势效应
情感因素
情感效应
思维定势
近因效应
班级工作
-
分类号
G45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学生评价偏差的心理探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润洲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4-36,共3页
-
文摘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施教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对学生评价造成偏差,或使学生骄傲自满,或使学生灰心丧气,对学生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探讨造成学生评价偏差的心理根源,对防止学生评价偏差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偏差
晕轮效应
定势效应
心理分析
教育评价
情感效应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
- 3
-
-
作者
武震
-
机构
长春税务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4年第4期27-30,共4页
-
文摘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
关键词
学报编辑
学术意识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记忆与印象
现象和本质
篇章结构
事实材料
逻辑分析
定势效应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跳高视错觉初探
- 4
-
-
作者
项宇
-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系
-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82年第4期56-60,共5页
-
文摘
跳高中的视错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同样的高度,横竿长就显得低,反之则高。但对其形成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我认为,忽视这一现象的形成过程,将会有碍于卓有成效地利用它为体育教学和训练服务。本文通过实验对比进行初步探讨。一、对象和方法对象: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81级男生35人,女生35人。平均年龄21岁。技能状态呈常态分布。
-
关键词
跳高
体育教学
实验对比
视错觉
成绩差异
形成过程
女子
初步探讨
定势效应
状态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认知偏差在学校教育中的危害及其纠正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许树坪
-
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6-57,共2页
-
文摘
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认知上有了偏差,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差错。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样受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如果对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
-
关键词
认知偏差
学校教育
教师
了解学生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认知对象
第一印象
定势效应
晕轮效应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略论高校师生的心理距离及对策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吴万森
张守臣
钱福永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5-87,共3页
-
文摘
心理距离的学说,最早是由英国美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不要使它与自己的功利关系联系十分密切,否则会使人失去生活的情趣,陷入焦急烦躁、紧张不安的状态之中,甚至使人感到恐怖。人乘船在海上航行遇到大雾时的心情就是如此。如果人们把大雾与耽误航期,甚至可能发生危险密切联系在一起,就会发生上述心情;如果人们把大雾与耽误航期拉开一定距离,而去欣赏这少见的海上奇观,就会感到不可多得的绝美景致,于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情。因此,布洛主张自然环境与人的功利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当然不是物理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理距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就夫妻关系而言,古语所说的夫妻“相敬如宾”,其实就是指夫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现在的问题是在高校师生的关系中,主要的不是心理距离过近,而是相去甚远。
-
关键词
心理距离
海上航行
夫妻关系
定距离
布洛
定势效应
社会生活
学习纪律
言语表达
认知方面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符号的构成——对作家“语言痛苦症”的心理曝光
- 7
-
-
作者
徐岱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7年第1期37-40,共4页
-
文摘
(一)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不少作家常常感到一种“语言的痛苦”。这方面的抱怨甚至发自一些文学大师之口。高尔基说过:“我的失败时常使我想起一位诗人所说的悲哀的话:‘世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福楼拜也曾说:“转折的地方只有八行,却费了我三天。”“已经快一个月了,我在寻找那恰当的四、五句话。”象征派大诗人马拉美甚至表示:“从美学的立场来说,当我想到语言无法通过某些钥匙重现事物的光辉与灵气时,我是如何的沮丧。”凡此种种,又该如何解释呢?
-
关键词
语言痛苦
情感定势
作家
定势效应
言语知觉
言语图式
言语传达
审美语境
大信号
艺术型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