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制造”背后的定价权缺失及转移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玲 方敏 《当代经济管理》 2010年第7期73-76,共4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制造"正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这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商品定价权的缺失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制造"正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这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商品定价权的缺失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文章对"中国制造"背后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定价权转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本土企业由于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不足,无法占据国际产业链高价值的两端——上游及下游环节,而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即"微笑曲线"中产品附加值最低的中间区域。因此,中国企业一方面应向"微笑曲线"上游移动,提高企业的研发、设计及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向"微笑曲线"下游移动,通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自主品牌等路径提高企业的品牌营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定价权缺失 定价转移 “微笑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