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化的特征表示方法及零件定义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锐 奚立峰 +1 位作者 陆志强 蔡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1-77,共7页
从并行工程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特征表示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以并行方式进行特征转换,能方便、准确地表述制造语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CAD/CAPP集成的零件定义模型.
关键词 特征 零件定义模型 并行工程 集成化 C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定义模型简介
2
作者 张静琦 李薰春 《电声技术》 2020年第9期24-27,共4页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通用的音频元数据对于音频文件的传输交互和沉浸式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简要介绍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在音频定义模型元数据方面的相关标准建议内容,并阐述了元数据在高级音频系统中的广播... 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通用的音频元数据对于音频文件的传输交互和沉浸式用户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简要介绍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在音频定义模型元数据方面的相关标准建议内容,并阐述了元数据在高级音频系统中的广播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定义模型 元数据 高级音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管路的MBD(基于模型的定义)一体化研发技术
3
作者 韩寒 王锐 +8 位作者 毕凯 李晓文 张祎 耿明 孙维有 周健 王晓虹 李超 刘虹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MBD(基于模型的定义)技术正日益受到关注。MBD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效率,有必要基于MBD技术,对轨道交通车辆设备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研发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阐述了MBD技术的定义,以及在飞... [目的]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MBD(基于模型的定义)技术正日益受到关注。MBD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效率,有必要基于MBD技术,对轨道交通车辆设备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研发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阐述了MBD技术的定义,以及在飞机制造领域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情况。选取车辆的制动管路作为一体化研发(含设计、工艺、制造全过程)的对象,以Winchill系统为数据管理平台,以Creo为三维设计、标注工具,开发了制动管路仿真软件,搭建了基于MBD的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管路设计、工艺、制造、服务一体化研发平台,实现了设计数据、工艺数据基于三维模型的发布与系统间传递。组建了一条自动化、无人化、基于MBD的制动管路生产线,形成了产品的一套规范、标准及流程。[结果及结论]基于MBD的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管路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研发技术,可在单一数据源的产品数据管理条件下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在系统平台协同工作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辆 制动管路 基于模型定义技术 一体化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周期的船体结构模型数据质量优化
4
作者 赵洋 窦培林 +2 位作者 张小辉 袁洪涛 栾志萌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3期12-18,共7页
为加快船舶设计向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 Definition,MBD)应用,提升船体结构模型数据质量。结合三维模型创建的“前、中、后”3个主要阶段,探讨设计标准体系、结构库建库和自动化检查相结合的框架体系,提出基于产品设计周期的优化... 为加快船舶设计向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 Definition,MBD)应用,提升船体结构模型数据质量。结合三维模型创建的“前、中、后”3个主要阶段,探讨设计标准体系、结构库建库和自动化检查相结合的框架体系,提出基于产品设计周期的优化模型数据质量的思路和方法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标准化建库方案有助于提高建模的效率和模型的一致性;模型检查工具的检查修改效率相对于人工提升了96%。研究成果可为船体结构模型质量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模型质量 船体结构 设计周期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逻辑后承概念——一种基于“符合真”的证明式定义
5
作者 胡兰双 《逻辑学研究》 2025年第2期75-93,共19页
逻辑后承概念是逻辑学概念之根本,要理解什么是逻辑,首要的是要理解什么是逻辑后承。一般认为,逻辑后承具有必然性、形式性、题材中立性等特征。逻辑后承的证明式定义和语义模型定义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上述要求,但也都面临质疑:证明式... 逻辑后承概念是逻辑学概念之根本,要理解什么是逻辑,首要的是要理解什么是逻辑后承。一般认为,逻辑后承具有必然性、形式性、题材中立性等特征。逻辑后承的证明式定义和语义模型定义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上述要求,但也都面临质疑:证明式定义局限于具体的逻辑系统;语义模型定义需证明数学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对两种定义的分析,加之谢尔“逻辑建基于世界”的观点,可以构建一种基于“符合真”的逻辑后承的证明式定义,其既能直观明确地解释何为“逻辑地得出”,又能摆脱具体逻辑系统的束缚,同时能够体现出语义模型定义的实质,还可以为反逻辑例外论立场和坚持真理符合论的立场提供支持,并向非形式逻辑视角下的逻辑后承概念开放,是一种值得辩护的逻辑后承定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后承 证明式定义 语义模型定义 逻辑常项 符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过程对象模型的度量定义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官红星 钱红兵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9-31,共3页
GQM(Goal-Question-Metric)模型是一种面向目标的定义度量的方法,在软件过程度量中被广泛采用,同时也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通过对软件过程对象模型和GQM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结合软件过程对象模型和GQM模型的度量定义方法,使度量的定... GQM(Goal-Question-Metric)模型是一种面向目标的定义度量的方法,在软件过程度量中被广泛采用,同时也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通过对软件过程对象模型和GQM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结合软件过程对象模型和GQM模型的度量定义方法,使度量的定义更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过程度量 GQM 度量定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师的新语言——基于模型的定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巫鹏伟 卢鹄 +2 位作者 于勇 周秋忠 范玉青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21期68-71,共4页
传统的产品定义技术主要以工程图为主,通过专业的绘图反映出产品的几何结构以及制造要求,实现设计和制造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基于模型的定义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产品,它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将产品设计信息、制造要求共同定义到该数字化模... 传统的产品定义技术主要以工程图为主,通过专业的绘图反映出产品的几何结构以及制造要求,实现设计和制造信息的共享与传递。基于模型的定义以全新的方式定义产品,它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将产品设计信息、制造要求共同定义到该数字化模型中,使CAD和CAM(加工、装配、测量、检验)等实现真正的高度集成,不再使用工程图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工程图 基于模型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定义技术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安鲁陵 金霞 《航空制造技术》 2011年第12期45-47,共3页
MBD技术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到系统性问题,它的应用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涉及技术方面,还有文化、管理、组织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MBD技术的巨大效力,更好地为我国大飞... MBD技术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到系统性问题,它的应用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涉及技术方面,还有文化、管理、组织和生产方式等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MBD技术的巨大效力,更好地为我国大飞机研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D 二维图纸 技术体系 数据集 空间模型 三维模型 飞机研制 模型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定义的装配工艺信息系统集成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曾鹏飞 蒿宇宇 +1 位作者 邵伟平 郝永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0-195,共6页
提出了基于模型定义的装配工艺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围绕弹箭全三维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集成的目标,分析和建立了装配工艺设计活动过程及其模型,构建了产品装配工艺信息集和面向装配生产过程的装配工艺MBD模型及其层次关联关系,完成了MBD装配... 提出了基于模型定义的装配工艺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围绕弹箭全三维设计与制造一体化集成的目标,分析和建立了装配工艺设计活动过程及其模型,构建了产品装配工艺信息集和面向装配生产过程的装配工艺MBD模型及其层次关联关系,完成了MBD装配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实现了其与装配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以此构建了一种基于MBD的设计与制造的集成化环境,提高了装配工艺设计效率和质量,也为制造过程全数字量传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装配工艺信息 设计与开发 系统集成 车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定义技术及其实施 被引量:41
10
作者 范玉青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7,共6页
MBD技术体系是以MBD数据集为核心的应用体系,借助标准管理系统、标准工艺管理系统、CAD系统、工艺设计和分析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通过MBD数据集集成产品的设计制造信息,并建立了一套基于MBD数据集的工艺设计分析方法和数据管理办法... MBD技术体系是以MBD数据集为核心的应用体系,借助标准管理系统、标准工艺管理系统、CAD系统、工艺设计和分析以及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通过MBD数据集集成产品的设计制造信息,并建立了一套基于MBD数据集的工艺设计分析方法和数据管理办法,使工程制造能够在脱离图纸的环境下,按照设计系统给出的内容组织框架实现对产品生产和检验的监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技术体系 设计模型 波音公司 MBD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零件制造模型及数字化定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俊彪 刘闯 《航空制造技术》 2011年第12期38-41,共6页
在大飞机数字化制造中,不仅仅是用数字化的装备改变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而且新的产品信息模型定义技术同样使制造过程产生重大的变革。本课题提出用MBD数据集和DMM数据集共同构成面向全数字化制造的产品模型,将改变原有的产品制造技术体... 在大飞机数字化制造中,不仅仅是用数字化的装备改变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而且新的产品信息模型定义技术同样使制造过程产生重大的变革。本课题提出用MBD数据集和DMM数据集共同构成面向全数字化制造的产品模型,将改变原有的产品制造技术体系,实现数字化向产品制造过程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模型 工艺链 设计模型 数字化定义 产品模型 几何模型 模型定义 制造过程 工艺装备设计 MBD 成形模具 机加零件 制造工艺 工件形状 基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自定义的定量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康健 孙济庆 《现代情报》 2009年第10期120-123,145,共5页
随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不断丰富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于不同领域,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模型构建和指标定量处理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通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基于C/S结... 随着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不断丰富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应用于不同领域,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模型构建和指标定量处理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通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基于C/S结构的基于模型自定义的定量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定义 定量评价系统 DELPHI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资源质量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及拟合优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焱 赵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为了合理规范所提出的Web资源质量模型(WebQM),验证WebQM在实际Web质量评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ISO/IEC标准化Z语言,对WebQM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WebQM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获取数据样本集和构建WebQM的结构方... 为了合理规范所提出的Web资源质量模型(WebQM),验证WebQM在实际Web质量评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ISO/IEC标准化Z语言,对WebQM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WebQM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获取数据样本集和构建WebQM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现其与实际Web质量状态的拟合分析.基于实际采样数据,计算得到拟合优度指数、修正拟合优度指数和比较适合度指数分别为0.944、0.911和0.981.分析结果表明,WebQM的实际拟合优度高,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资源质量模型(WebQM) 模型的Z形式化定义 结构方程模型 模型拟合分析 拟合优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基于模型定义的紧固件辅助工艺设计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汝鹏 卢鹄 梅繁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在飞机研制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二维工程图纸为主、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辅的飞机研制模式,把所有的几何、尺寸、公差、材料、工艺、属性、管理等信息集成到三维模型数据集(MBD数据集)中... 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在飞机研制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二维工程图纸为主、三维数字化模型为辅的飞机研制模式,把所有的几何、尺寸、公差、材料、工艺、属性、管理等信息集成到三维模型数据集(MBD数据集)中。工程设计信息和工艺制造信息实现了数字化、三维化和集成化,实现了设计和制造间的唯一数据源,为飞机制造阶段的装配仿真分析、人机工程仿真分析、数字化装配协调和容差分析、物流仿真分析、数字化测量、自动化装配等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工艺过程的三维化、数字化、自动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固件 牌号 MBD 工艺人员 机械元件 飞机研制 数字化装配技术 基于模型定义 辅助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定义的复合材料旁路挤压试验压缩夹具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晨 陈程 +1 位作者 金沙亮 高丽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1,共7页
针对民用飞机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开展中需要设计大量构型类似而繁杂的试验夹具,为提高夹具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设计的标准化,本文总结了ASTM标准中复合材料旁路挤压试验的压缩试验夹具构型设计和制造等相关信息,采用包含基于模型... 针对民用飞机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开展中需要设计大量构型类似而繁杂的试验夹具,为提高夹具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设计的标准化,本文总结了ASTM标准中复合材料旁路挤压试验的压缩试验夹具构型设计和制造等相关信息,采用包含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信息的CATIA二次开发方法,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旁路挤压试验夹具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含设计制造信息的试验夹具装配体模型的快速准确建立。结果表明:含设计制造信息的试验夹具装配体设计的关键尺寸链参数为试验件孔径D和试验件宽度W。采用本文方法参数化设计的试验夹具符合ASTM关于复合材料许用值试验标准规定的夹具设计准确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定义 旁路挤压试验 压缩夹具 CATIA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视图定义在结构分析模型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明鑫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同专业BIM软件间的模型交互障碍是影响当前BIM发展的掣肘。利用国际通用的BIM数据标准,即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基础支持。在IFC标准应用过程中,IFC实体对象需要和具体信息进...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同专业BIM软件间的模型交互障碍是影响当前BIM发展的掣肘。利用国际通用的BIM数据标准,即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标准,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基础支持。在IFC标准应用过程中,IFC实体对象需要和具体信息进行绑定,因而标准化的模型视图定义(Model View Definition,MVD)被提了出来。本文介绍了MVD标准格式,包括三大构成模块Concept(概念)、Diagram(图表)和相应的Document(文档)描述,并尝试将这个标准与结构分析模型的标准化表达相结合,与IFC实体对象进行关联,对实现结构分析模型的数据共享与转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模型视图定义 IFC标准 结构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定义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红鑫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7期235-236,共2页
本文针对模型定义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技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文章主要从产品的数字化定义、工程样图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三维立体技术等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希望在本文的研究帮助下,能够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模型定义 技术发展 智能制造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校园的工作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涛 王海涛 张学平 《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 2012年第5期33-35,44,共4页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建设数字校园方案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它能促进用户与应用程序和工具的交互,完成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文章以数字校园的工作流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校园工作流模型归类为组织模型...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工作流技术已经成为建设数字校园方案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它能促进用户与应用程序和工具的交互,完成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文章以数字校园的工作流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校园工作流模型归类为组织模型、流程定义模型及流程实例模型,分析这三种模型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这些模型在数字校园平台上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园 工作流模型 组织模型 定义模型 实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dyna软件中应变强化材料本构模型的实现
19
作者 张晓悦 王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09-112,共4页
LS-dyna是一款应用广泛的可以求解各种三维非线性结构的有限元软件,但是其自带的本构模型有限,不能满足实际中各种材料模拟的需要,也没有具有应变强化特性的钢纤维混凝土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为用户提供的一个自定义材料模型的UMAT模... LS-dyna是一款应用广泛的可以求解各种三维非线性结构的有限元软件,但是其自带的本构模型有限,不能满足实际中各种材料模拟的需要,也没有具有应变强化特性的钢纤维混凝土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为用户提供的一个自定义材料模型的UMAT模块编写了应变强化材料本构模型。以钢纤维混凝土材料为对象,介绍了自定义模型的编写流程、程序编写中的关键环节,同时还讨论了子程序、主程序以及运行自定义程序的相关软件的配合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介绍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YNA FORTRAN 定义模型 UMAT模块 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损伤演化本构模型的实现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柴红保 曹平 +1 位作者 赵延林 林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7-1053,共7页
裂隙岩体在裂隙起裂、扩展损伤至失稳破坏过程中,同时存在损伤和断裂两种缺陷的累积和发展,且断裂又会造成损伤的进一步累积,岩体的断裂与损伤密切相关。将裂隙岩体视为含损伤连续介质,通过综合考虑压剪应力状态和拉剪应力状态下裂纹起... 裂隙岩体在裂隙起裂、扩展损伤至失稳破坏过程中,同时存在损伤和断裂两种缺陷的累积和发展,且断裂又会造成损伤的进一步累积,岩体的断裂与损伤密切相关。将裂隙岩体视为含损伤连续介质,通过综合考虑压剪应力状态和拉剪应力状态下裂纹起裂、扩展损伤演化,用初始损伤张量和裂纹扩展附加损伤张量描述裂隙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将压剪应力状态和拉剪应力状态下裂纹的初始损伤张量以及裂纹起裂扩展后附加损伤张量引入到自定义本构模型中,用VC++开发了可模拟裂纹在各种应力状态下起裂、扩展损伤演化的自定义本构模型动态链接库(DLL),该模型中用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损伤度来表示损伤。用该自定义本构模型对一隧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发现:隧道围岩的断裂损伤范围比屈服破坏的范围大一倍左右;不考虑损伤的隧道围岩的最大位移量为0.05 m,考虑损伤的隧道围岩的最大位移量在达到0.1 m,断裂损伤区岩体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也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该自定义本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裂隙岩体的损伤演化过程,模拟的结果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演化 压剪断裂 拉剪断裂 定义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