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文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8,共6页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广东 警察制度 官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湘潭县的官绅关系与义仓建设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忆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晚清社会的权力格局与之前大不相同,突出表现为绅士阶层的壮大以及其通过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对于地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道光末年,湘潭长期以来的"官办"仓储建设模式被打破,官绅开始合作建设地方义仓,并创办半官方性质的常设性... 晚清社会的权力格局与之前大不相同,突出表现为绅士阶层的壮大以及其通过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对于地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道光末年,湘潭长期以来的"官办"仓储建设模式被打破,官绅开始合作建设地方义仓,并创办半官方性质的常设性机构积谷局,直接控制乡村义仓,官府无力削弱地方绅士的权力,义仓管理出现"绅办官督"的局面。清末新政后,湘潭官府推行地方自治,传统绅士的权力受到官府与新绅士的挑战,二者关系恶化。官绅的疏离不但影响义仓建设,也促使绅士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湘潭 官绅关系 义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志中的历史记忆与官绅关系——以晚清知县邱才颖在方志中的不同记载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一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80,共8页
晚清福建举人邱才颖,在粤任州县官二十余载。他在《东莞县志》和《香山县志》的记载中,呈现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前者他是"遇事诈噬,邑人侧目"的贪官,在后者他却是勤奋、清廉、深得绅民爱戴的好官。不同评价的背后,实际... 晚清福建举人邱才颖,在粤任州县官二十余载。他在《东莞县志》和《香山县志》的记载中,呈现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在前者他是"遇事诈噬,邑人侧目"的贪官,在后者他却是勤奋、清廉、深得绅民爱戴的好官。不同评价的背后,实际上是邱才颖与东莞、香山两地士绅关系的差异,这种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历史大背景所导致的。本文通过对地方志、档案、族谱、士绅著作等有关史料的爬梳,试图对有关邱才颖的不同文本书写进行对比分析,尽量寻找历史真相。对出现截然相反"方志书写"的情况,解释其原因,为深入研究晚清广东官绅关系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方志书写 官绅关系 邱才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绅互动与地方救灾:明代潮州的自然灾害应对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向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明代潮州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同时,盗匪的盛行和自然灾害的肆虐也日益加剧,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由于受到"小冰期"的影响,潮州社会中后期有两次气候变冷的时期,气候变冷使... 明代潮州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同时,盗匪的盛行和自然灾害的肆虐也日益加剧,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由于受到"小冰期"的影响,潮州社会中后期有两次气候变冷的时期,气候变冷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显著增加,其中尤以水灾、旱灾和风灾为多,并且危害也日益严重。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肆虐,当地社会阶层积极应对。在救灾过程中,潮州的各级官员与地方士绅大多采取积极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潮州 自然灾害 应对 官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绅士无以救时:咸丰六年清廷推行团练“任官督率”的背景与意蕴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45,共9页
咸丰三年后京内外官员对于团练效果的激烈批评使得实际承担办团使命的钦派在籍绅士承受了无以救时的沉重压力。在咸丰六年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严重受挫的背景下,急于改善团练效果的清廷从相对易于调整和见效的“治法”入手,尝试在10... 咸丰三年后京内外官员对于团练效果的激烈批评使得实际承担办团使命的钦派在籍绅士承受了无以救时的沉重压力。在咸丰六年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严重受挫的背景下,急于改善团练效果的清廷从相对易于调整和见效的“治法”入手,尝试在10个形势紧要省份推行团练“任官督率”方案,以期收回从地方官员转移至钦派绅士的团练控制权。然而,十省督抚对“任官督率”方案的变通和迁延表明,尽管此前数年对钦派绅士多有不满,责重事繁的“办理团练”事宜务须统合官绅之力仍属共识。咸丰六年的“任官督率”尝试是嘉庆年间首次广泛兴办团练以来清廷从“顶层设计”上探索社会动员策略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揭示其背景和意蕴,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咸同时期团练的作用与角色,亦可加深对于晚清时期的官绅关系和国家如何实现社会动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籍绅士 团练 太平天国 官绅关系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