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乾隆朝官修史书考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爱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7,共13页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古代官方修书的鼎盛时期,尤以史部书籍为最。统治者出于总结历史经验、倡导伦理纲常、颂扬赫赫武功、厘定本朝历史、疏理学术源流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出于制定条例法则,规范用人行政的现实需要,先后编纂了130余种史...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古代官方修书的鼎盛时期,尤以史部书籍为最。统治者出于总结历史经验、倡导伦理纲常、颂扬赫赫武功、厘定本朝历史、疏理学术源流等多方面的考虑,同时出于制定条例法则,规范用人行政的现实需要,先后编纂了130余种史书。这些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官修史书,不仅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也可以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某些思想主张和文化政策特点及其缺失,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官修史书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皇家武备院
2
作者 王景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85,共2页
武备院武备院是清代内务府的统辖机构,与上驷院、奉宸苑统称“内三院”,主要负责的事务就是为皇家制备兵仗器械。武备院虽然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一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幸从官修史书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军机处等全宗档案记载... 武备院武备院是清代内务府的统辖机构,与上驷院、奉宸苑统称“内三院”,主要负责的事务就是为皇家制备兵仗器械。武备院虽然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一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幸从官修史书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军机处等全宗档案记载中,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它的原貌。武备院在设立之初名为鞍楼,顺治十一年(1654年)更名为兵仗局,十八年(1661年)改为武备院。衙署办公地点在东华门外北池子路西。下设武备院堂、北鞍库、南鞍库、甲库、毡库,四库又各分内库、外库,库下又设作、处。最高领导是皇帝特派的兼管大臣及武备院卿,其下院堂设有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四库分别设有员外郎、库掌、委署库掌、库守、笔帖式,分别掌管院内各项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档案馆藏 官修史书 办公地点 内务府 清王朝 军机处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皇家都虞司
3
作者 王景丽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5,共2页
明清档案都虞司是清代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有清一代,内务府掌管“宫禁”事务,承办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所属机构众多,事务繁杂,成为一个为皇室服务的庞大机构。其中,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慎刑司,统称“... 明清档案都虞司是清代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有清一代,内务府掌管“宫禁”事务,承办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所属机构众多,事务繁杂,成为一个为皇室服务的庞大机构。其中,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慎刑司,统称“七司”,属于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统称“三院”,是内务府的统辖机构。都虞司除了管理内务府所属武官铨选任用、查核兵丁俸饷赏恤外,主要负责的事务就是渔猎采捕的管理。都虞司已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一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幸从官修史书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宫中、内阁、军机处等全宗档案记载中,我们还能依稀看到它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修史书 上驷院 奉宸 明清档案 武备院 内务府 营造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前四史”到“二十四史”
4
作者 赵志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86,共3页
本文主要谈谈中国的"正史"——"二十四史"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是怎么由"前四史"发展到"十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的,以及这些史书的基本体例、作者等基本情况。然后谈谈了... 本文主要谈谈中国的"正史"——"二十四史"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是怎么由"前四史"发展到"十三史""十七史""二十四史"的,以及这些史书的基本体例、作者等基本情况。然后谈谈了解这些内容对今天语文教师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四史 官修史书 “十三史”“十七史” “二十四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学人日记视域下的近代史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舒习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100,共10页
史学学人日记犹如个人的"百科全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近代史学转型视域下史学的新变。学人日记所揭示的近代学派之间的派别分合、学派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于疏解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总结近代学术的特质具有重... 史学学人日记犹如个人的"百科全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近代史学转型视域下史学的新变。学人日记所揭示的近代学派之间的派别分合、学派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于疏解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总结近代学术的特质具有重要价值。近代学人日记凝聚了近代史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裨于近代史学批评价值的进一步探讨。近代学人日记保留了官修史书纂修过程中全面系统、生动具体的细节和势态,也留存了大量官修史书成书后各方的反应和对其史馆制度、修史模式及官修史书价值评判的第一手史料。透过学人日记来解读近代史学的特质,有裨于深入阐释近代史学的风势之变,提炼近代史学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学人日记 史学学术史 史学批评 官修史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往开来的隋代历史教育及其对唐代的影响
6
作者 程源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由于隋朝国运短祚,隋代的历史教育成就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忽视。隋朝为了达到国家掌控历史教育的目的,实行禁绝私人修史和官修史书的政策,历史撰述内容蕴含了华夏正统、君臣大义和直书其事等历史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着国家掌控历史教育... 由于隋朝国运短祚,隋代的历史教育成就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忽视。隋朝为了达到国家掌控历史教育的目的,实行禁绝私人修史和官修史书的政策,历史撰述内容蕴含了华夏正统、君臣大义和直书其事等历史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着国家掌控历史教育权力的强烈意愿。隋朝统治者积极推行文教政策,促使长期式微的官学得以复兴,亦经亦史的“五经”教育成为官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从事官学教育的经师在经学和史学上都有很高的修养并取得了突出成绩。私学教育在隋代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既有家学传授,也有名师讲学,私学名师的史学修养与教学内容,凸显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汉书》学的兴盛则是私学重视历史教育的突出表现。隋代历史教育不仅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私学教育的成就并有所发展,而且在官修史书和官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对继之而起的盛唐历史教育有着诸多影响,既为唐初的历史教育做了人才储备,隋代经史教育也深深影响着唐初历史教育内容,因此,隋代的历史教育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一环,而且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官修史书 私学 《汉》学 王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左传》语选
7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4,共2页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汉初,解...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汉初,解释《春秋》的只有《公羊》、《梁》二家,立于学官。东汉时,《左传》逐渐通行,贾逵、服虔并作训解。至晋,杜预以《左传》附于《春秋》,作《春秋经传集解》,大行于世。后来,《左传》与《公羊传》、《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春秋经传集解》 《左传》 《春秋》 《公羊传》 官修史书 古史传说 《公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