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被引量:
14
1
作者
韦振权
夏斌
+4 位作者
周国庆
钟立峰
王冉
胡敬仁
陈国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区,是丁青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宗白蛇绿混杂岩存在两套成因不同的岩石。混杂岩中的玄武岩...
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区,是丁青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宗白蛇绿混杂岩存在两套成因不同的岩石。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来自地幔深部的“热点”作用有关。而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环境,并有受“热点”作用影响的印记;具有强烈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方辉橄榄岩则代表了洋内岛弧的基底残片,是已经亏损的地幔再次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后的残留物。这两套不同成因的岩石在板块汇聚过程中一起构造侵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蛇绿混杂岩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
岩
洋中脊
丁青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被引量:
14
1
作者
韦振权
夏斌
周国庆
钟立峰
王冉
胡敬仁
陈国结
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534019)的成果。
文摘
宗白蛇绿混杂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区,是丁青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该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探讨其成因,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宗白蛇绿混杂岩存在两套成因不同的岩石。混杂岩中的玄武岩和辉长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来自地幔深部的“热点”作用有关。而混杂岩中的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形成于洋中脊(洋内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环境,并有受“热点”作用影响的印记;具有强烈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的方辉橄榄岩则代表了洋内岛弧的基底残片,是已经亏损的地幔再次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后的残留物。这两套不同成因的岩石在板块汇聚过程中一起构造侵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
关键词
宗白蛇绿混杂岩
地球化学
洋岛玄武
岩
洋中脊
丁青
西藏
Keywords
Chongbe ophiolitic mélange
geochemistry
oceanic island basalt
mid-ocean ridge
Dingqing
Xizang(Tibet)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韦振权
夏斌
周国庆
钟立峰
王冉
胡敬仁
陈国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