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变迁与清代汉学家的宗族观念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检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0,共10页
清代汉学家虽沉潜于考经证史,而改良宗族机制,治理乡村社会,一直是其重要论题。清初顾炎武等反思亡明之痛,期望强宗立国。清乾嘉学者程瑶田、钱大昕、陈寿祺等考释宗法,一些学者积极参与建祠、修谱,为强化宗族机制建言尽力。鉴于保甲制... 清代汉学家虽沉潜于考经证史,而改良宗族机制,治理乡村社会,一直是其重要论题。清初顾炎武等反思亡明之痛,期望强宗立国。清乾嘉学者程瑶田、钱大昕、陈寿祺等考释宗法,一些学者积极参与建祠、修谱,为强化宗族机制建言尽力。鉴于保甲制积弊重重,张惠言提出代之以绅衿为主导的乡董制。龚自珍主张将士、农纳入宗法范畴,立"农宗"以"定民生"、治天下。在晚清社会危机中,冯桂芬提出"复宗法",以"保甲为经,宗族为纬"。他们有关宗族的具体主张因时而变,而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主旨无殊,即大体基于由士绅率领乡民,以宗族聚合士庶,实现强宗固族,进而协调基层政权,因应社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汉学家 宗族观念 宗法 强宗立国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观念、选举程序与均势竞争:夏村村民选举观察与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行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9,共6页
在公民意识薄弱的文化背景下,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并不必然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现。鲁东南夏村个案显示,村委会行使职权的选择性、自利性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共存。研究发现,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合法的选举程序... 在公民意识薄弱的文化背景下,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并不必然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现。鲁东南夏村个案显示,村委会行使职权的选择性、自利性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积极政治参与共存。研究发现,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合法的选举程序以及村庄派系竞争的均势性构成支撑村民积极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这再次启示我们,不可忽略传统文化与观念对村民政治生活的影响;重新认识村民选举热情和高参选率,反思村民自治背景下的积极政治参与;继续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推进村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宗族观念 选举程序 均势竞争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宗族观念庶民化与宗族的形成——以江西地域宗族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施由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周代及秦汉时代,王室及皇室和豪族非常重视宗族,记述清晰,用之于祭祀及权力和财产的分配与继承;普通民众不讲究所谓宗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和婚配讲究是否出身名门望族,族谱修撰也未见于庶民。到宋代,文人士大夫将宗族观念庶民化,他... 周代及秦汉时代,王室及皇室和豪族非常重视宗族,记述清晰,用之于祭祀及权力和财产的分配与继承;普通民众不讲究所谓宗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和婚配讲究是否出身名门望族,族谱修撰也未见于庶民。到宋代,文人士大夫将宗族观念庶民化,他们意识到普通民众树立起宗族观念的重要意义,认为通过祖宗的认同、血缘关系的串联、对先人重要事迹和优秀品德的弘扬和传承,可以使族人得到凝聚,在地方社会中可以形成一个有力量的群体,更有利于族人的生存。到南宋后期,北宋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庶民宗族观念被较多基层文人接受。以江西地域为例,在南宋后期,一些宗族进入了自觉的建设时期,即编修族谱、集体祭祖、设置族学和族田等。这表明南宋之后,庶民已重视宗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庶民化 江西宗族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代的宗族观念是神话历史化的重要契机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荣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上古时代近乎无意识的祖先崇拜,至夏、商特别是西周至春秋时代,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带着浓厚政治与伦理色彩的宗族观念。周代的宗族观念是昭示宗族地位的需要、“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需要,也是完善婚姻制度的伦理层面的需要。而正是这... 上古时代近乎无意识的祖先崇拜,至夏、商特别是西周至春秋时代,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带着浓厚政治与伦理色彩的宗族观念。周代的宗族观念是昭示宗族地位的需要、“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需要,也是完善婚姻制度的伦理层面的需要。而正是这种宗族观念成为神话历史化的重要契机:通过创造出虚构的、历史化的宗族体系,各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人物被组合到一个家族之中,从而加速了神话人物向人格化始祖神的转变;宗族意识进一步扩展为民族意识,终于形成了以黄帝为中心的五帝系统,使神话史变成了华夏的人类文明史。当神话中的神性英雄变成了完全人性化的氏族始祖之时,神话故事便成了可信的历史事实,他们所处的时代因而也从神话时代提前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宗族观念 民族意识 神话的历史化 黄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宗族观念对农村基层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5
作者 叶娟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60,共5页
宗族观念是宗族制的产物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现象,它随宗族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宗族制作为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它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 宗族观念是宗族制的产物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现象,它随宗族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宗族制作为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它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度,但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却在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被吸收、保留,并不断发展、深化,与封建制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融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稳固和延续下来,并一直影响到今日的中国。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以血缘崇拜、祖先崇拜、传统崇拜为主要特色的宗族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这种影响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阻碍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宗族势力 农村基层 政治社会 封建宗族 大农村 家族 宗族关系 族长 我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聚高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应对其加以“限制、引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影响 对策 村民自治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家支)观念与凉山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易谋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对宗族观念在凉山彝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进行探讨。文中就宗族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宗族观念与民族繁荣进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提出了必须实现由... 本文对宗族观念在凉山彝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与彝族繁荣进步的关系进行探讨。文中就宗族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宗族观念与民族繁荣进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提出了必须实现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制度 凉山彝族 传统思想文化 宗族观念 群体意识 彝族传统文化 家支 凉山彝区 创造性转化 宗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制度、关系网络与经济发展——潮汕地区经济落后的文化原因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何东霞 易顺 +1 位作者 李彬联 郭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72,160,共9页
与用要素、制度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不同,在潮汕地区特殊的宗族制度历史传统中发掘潮汕人特有的文化信念和内化规范:宗族观念导致了个人交往层面的特殊"关系网络",造成"分割"的社会结构,增... 与用要素、制度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不同,在潮汕地区特殊的宗族制度历史传统中发掘潮汕人特有的文化信念和内化规范:宗族观念导致了个人交往层面的特殊"关系网络",造成"分割"的社会结构,增加了市场经济制度实施的交易成本,导致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入的困难,使这一具有商业传统的地区陷入小商小贩"过密化"的陷阱,这是人文地理条件优越的潮汕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一旦离开潮汕地区,潮汕人的商业精神和宗族伦理观念就变成他们的优势,这是潮汕地区之外潮汕商业精英辈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制度 关系网络 宗族观念社会结构 历史比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文化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温州农村宗族问题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康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83-86,共4页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宗族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又重新凸现出来.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较为深远,因此宗族问题在个别乡村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宗族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又重新凸现出来.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较为深远,因此宗族问题在个别乡村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我们有必要对宗族文化影响作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一、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社会变迁宗族是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家庭联合组织.宗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温州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蛮荒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宗族文化 乡村社会 问题思考 秩序建构 宗族组织 宗族观念 宗族势力 宗族问题 温州地区 苍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宗族活动回恢与蔓延的状况分析
10
作者 陈祖耀 郭席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当前农村宗族活动回恢与蔓延的状况分析陈祖耀,郭席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我国早已消声匿迹的农村宗族活动,迅速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回恢与蔓延开来,并且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农村社区生活和社会... 当前农村宗族活动回恢与蔓延的状况分析陈祖耀,郭席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我国早已消声匿迹的农村宗族活动,迅速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回恢与蔓延开来,并且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农村社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现象。因此,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活动 宗族组织 农村社区 宗族观念 农村宗族 中国农村社会 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村 中国农民 本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的思考——兼论宗族意识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笑天 陆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81,共7页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越来越普遍,作者认为,求利与复礼,是此行为发生的动力。而宗族观念,是重修族谱的心理基础;家庭独立性不强,是其内在动因;乡村组织调控能力减弱,是其外在动因。重修族谱行为有二重性功能。积极作用在于:基...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越来越普遍,作者认为,求利与复礼,是此行为发生的动力。而宗族观念,是重修族谱的心理基础;家庭独立性不强,是其内在动因;乡村组织调控能力减弱,是其外在动因。重修族谱行为有二重性功能。积极作用在于:基础政权的助手作用;村民关系的调适作用;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消极作用在于:影响安定团结;操纵乡村政权;助长封建迷信。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与法制,来规整重修族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宗族意识 农村现代化 宗族观念 宗族组织 宗族势力 宗法制度 宗族活动 乡村组织 乡村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宗族势力蔓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32
12
作者 毛少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53-57,52,共6页
当今我国农村,尤其是南方某些地区,宗族势力蔓延已由一般的社会现象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而,对此做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进行追踪调查,从社会大系统角度入手展开综合分析,就显得极为迫切而富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宗族势力 家族 现状与原因 宗族组织 族长 族规 封建宗族 修谱 宗族观念 祖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宗族势力兴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世奎 陈永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历史考察 我国农村 农村社区 宗法思想 宗族制度 宗族观念 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化 宗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宗族势力的复起及对青年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8,共3页
近年来,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宗族势力又有泛起之势.上海社会科学院1990年在湖南、江西抽样调查,抽查的19个村全都恢复或建立了宗族组织.湖南省临乡县委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到1989年底,全县273个村中恢复和建立宗族组织的达230个,占84.... 近年来,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宗族势力又有泛起之势.上海社会科学院1990年在湖南、江西抽样调查,抽查的19个村全都恢复或建立了宗族组织.湖南省临乡县委的一个调查报告表明,到1989年底,全县273个村中恢复和建立宗族组织的达230个,占84.5%.有些宗族组织甚至公开打出"兴家族,续派别,查祖坟,清人丁"的旗号,进行各种宗族派性活动.(一)宗族势力(宗族组织、家族制度、宗族观念)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由以私有制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为巩固私有制服务——"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以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宗族势力 宗族组织 私有制 宗族活动 农村青年 湖南省 边远山区 宗族观念 宗族纠纷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问题与农村领导工作
15
作者 吕继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宗族问题 姓氏宗族 宗族观念 村组干部 农村基层 领导工作 领导者 家族观念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基层党政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龙村:千年古村岁月长
16
作者 谢文军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1期48-49,共2页
开栏语:古村是指具有独特民俗、民风、乡情,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庄,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古村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反映着民族地域特色、宗族观念,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 开栏语:古村是指具有独特民俗、民风、乡情,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庄,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古村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反映着民族地域特色、宗族观念,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发扬古村的魅力,唤醒人们保护古村、爱护古村的自觉意识,让人们体会古人在人文情怀和宗族情感联结方面的精思妙想,本刊特开设《百魅古村》专栏,每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村,围绕古村的历史、区位、村容、人文、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本期推介千年古村东龙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智慧 宗族观念 情感联结 历史记忆 民族地域特色 人文情怀 古村 自觉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志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84-89,共6页
论《诗经》中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钱志熙诗三百篇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艺术由萌芽、滥觞走向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标志着我国古代生命观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体现在《诗经》作品中的生命观念和生命意识仍是复杂、多方面,在... 论《诗经》中的生命观和生命主题钱志熙诗三百篇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艺术由萌芽、滥觞走向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标志着我国古代生命观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体现在《诗经》作品中的生命观念和生命意识仍是复杂、多方面,在世俗理性生命观趋于成熟的同时,上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生命观 生命意识 生命主题 艺术表现 生殖崇拜 生命情绪 上古时代 宗族观念 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破除宗法观念残余的斗争
18
作者 陈正亮 《江淮论坛》 1964年第1期55-59,73,共6页
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是封建制度的政治和思想的支柱。无论是从民主革命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来看,宗法制度和思想都是落后的、消极的。在我国,今天宗法观念残余的影响还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部分人民特别是一些农民... 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是封建制度的政治和思想的支柱。无论是从民主革命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来看,宗法制度和思想都是落后的、消极的。在我国,今天宗法观念残余的影响还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部分人民特别是一些农民的精神解放。为了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教育广大农民群众,与一切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彻底决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度 宗法观念 封建社会 宗族关系 地主 封建制度 宗族观念 神权 汉族人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变革中的婚居模式与生育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鹿立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7-21,共5页
婚居模式与生育模式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婚居模式一般是指婚姻当事者婚后的居住状况(从夫居、从妇居还是新户居)以及与其母家庭的关系(与男女各自母家庭的居住距离和往来状况)。建国40年来,虽然我国传统的宗族家庭制度已经崩溃,但... 婚居模式与生育模式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婚居模式一般是指婚姻当事者婚后的居住状况(从夫居、从妇居还是新户居)以及与其母家庭的关系(与男女各自母家庭的居住距离和往来状况)。建国40年来,虽然我国传统的宗族家庭制度已经崩溃,但不可否认在许多地方,宗族观念及其影响还有较大市场。尤其是在农村,人们大多还是沿袭从夫居。从夫居是我国农村人口婚居的基本模式。然而从夫居必然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青年人结婚都到男方居住,对那些没有儿子的家庭将产生较大冲击。是否有儿子,这不仅是儿女本身由于性别上的差异带来的体力、劳动收入等等方面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儿女婚后对母家庭的作用差异。有儿子的家庭儿子婚后不仅可以继续留在身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居模式 生育模式 亲子关系 从夫居 宗族观念 社会生活 农村家庭 农村人口 农村变革 家庭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姓氏来源看中英文化心理异同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正君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从中英姓氏的来源及其主要类型可知 :中英文化心理共同点是有强烈的宗族观念 ;不同之处是中国人重祖先、重皇权 ,英国人重个性、尚自然。
关键词 赵氏来源 文化心理 汉语 英语 宗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