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族观念下的泉州永宁古城空间肌理研究
1
作者 许晓嫣 王娟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86-188,共3页
永宁古城位于泉州市永宁镇的近海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城内宗族聚居,数量众多,其宗族观念与永宁古城空间肌理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文章聚焦于泉州永宁古城,探讨宗族观念对于古城空间肌理的影响。利用空间句法分析了永宁古城... 永宁古城位于泉州市永宁镇的近海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城内宗族聚居,数量众多,其宗族观念与永宁古城空间肌理的形成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文章聚焦于泉州永宁古城,探讨宗族观念对于古城空间肌理的影响。利用空间句法分析了永宁古城聚落空间整合度;通过对古城同姓亲族聚居、宗族建筑核心地位以及宗族信仰活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了宗族观念与古城整体聚落肌理、街巷肌理和建筑组群肌理之间产生着关联,体现了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永宁古城 空间肌理 传统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宗族观念对农村基层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2
作者 叶娟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60,共5页
宗族观念是宗族制的产物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现象,它随宗族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宗族制作为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它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 宗族观念是宗族制的产物和特定的政治文化现象,它随宗族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为这一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宗族制作为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它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的政治制度,但其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却在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被吸收、保留,并不断发展、深化,与封建制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融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稳固和延续下来,并一直影响到今日的中国。尤其在我国广大农村,以血缘崇拜、祖先崇拜、传统崇拜为主要特色的宗族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这种影响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阻碍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宗族势力 农村基层 政治社会 封建宗族 大农村 家族 宗族关系 族长 我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聚高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应对其加以“限制、引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影响 对策 村民自治 民主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宗族观念的文化审视——以《秦腔》中的夏天义、夏天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煜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传统宗族观念在势不可遏的现代化浪潮中分崩离析,既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阵痛。贾平凹的《秦腔》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深入揭示了长期存在于我国乡村社会中的宗族观念,传达出作者对于转型时期乡土中国的... 传统宗族观念在势不可遏的现代化浪潮中分崩离析,既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阵痛。贾平凹的《秦腔》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深入揭示了长期存在于我国乡村社会中的宗族观念,传达出作者对于转型时期乡土中国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宗族观念 没落 文化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观念影响下朗梓古村落空间形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欧阳昭 《山西建筑》 2019年第19期12-13,共2页
以朗梓古寨为基础,分析朗梓宗族型村落的文化内涵,尝试探讨宗族型血缘式社会与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应性关系,以及宗法礼制观念在朗梓古寨中的空间表达。通过分析朗梓古寨中的空间要素,即街巷格局、民居文化、宗祠以及防御系统,揭示其特有... 以朗梓古寨为基础,分析朗梓宗族型村落的文化内涵,尝试探讨宗族型血缘式社会与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应性关系,以及宗法礼制观念在朗梓古寨中的空间表达。通过分析朗梓古寨中的空间要素,即街巷格局、民居文化、宗祠以及防御系统,揭示其特有的宗族文化内涵,按照宗族观念确立空间等级,通过空间规划维系宗族身份,构建传统古村在实体与精神上的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古村落 朗梓村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观念的视觉呈现——清代“家堂图”的图式与功能研究
6
作者 陈晗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0期137-146,共10页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在清中后期流行直至现在仍然用于北方祭祖仪式中的一类图轴,即“家堂图”,其画面多以建筑为框架,中部绘牌位,顶端表现始祖容像。本文对“家堂图”的图式生成与变异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家堂图重在序昭穆、列谱系,通过塑...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在清中后期流行直至现在仍然用于北方祭祖仪式中的一类图轴,即“家堂图”,其画面多以建筑为框架,中部绘牌位,顶端表现始祖容像。本文对“家堂图”的图式生成与变异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家堂图重在序昭穆、列谱系,通过塑造中轴线以引导观者由下至上阅读图像,使观者视觉焦点最终落于后寝的始祖容像上,这体现了明清以来的“重一本、祭始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堂图 祖先像 祖先崇拜 宗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文化对民居形制的影响与分析——徽州民居和宁波民居原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丽 《华中建筑》 2011年第5期128-132,共5页
该文通过比较徽州民居和宁波民居的原型,从建筑学角度描述两者的特色和区别,从社会学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即在血缘聚落中,宗族观念及其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民居的原型和特征。
关键词 相似背景 民居原型 建筑特征 比较 功能中心 家庭类型 宗族结构 宗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问题与农村领导工作
8
作者 吕继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宗族问题 姓氏宗族 宗族观念 村组干部 农村基层 领导工作 领导者 家族观念 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基层党政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问题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9
作者 廖巨农 《社会工作》 1997年第6期29-29,共1页
宗族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直接的、现实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宗族问题,化解消除宗族势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甚为重要。一、宗族活动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在... 宗族问题,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直接的、现实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探讨宗族问题,化解消除宗族势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甚为重要。一、宗族活动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在宗族很盛行的广大农村建立基层组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并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先后建立基层政权。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稳定,宗族、宗族势力几乎绝迹。但要使广大农民改变过去的惯性思维,走出宗族、宗族势力的思想束缚是不容易的。近年来,宗族势力在部分农村中死灰复燃,有所抬头,亟需引起重视。其主要表现是:①寻根问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思维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宗族势力 宗族问题 研究探讨 主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 宗族观念 宗族活动 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变之变:贾平凹笔下的乡村世界——以《秦腔》《古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佳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7-90,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贾平凹进入21世纪之后两部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秦腔》与《古炉》的细读分析并指出,除却对中国古典小说日常叙事手法的征用之外,作家对常态乡村世界的还原与呈现,也已成为其乡村书写的一大特色。通过去情节化的极为零碎... 本文旨在通过对贾平凹进入21世纪之后两部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秦腔》与《古炉》的细读分析并指出,除却对中国古典小说日常叙事手法的征用之外,作家对常态乡村世界的还原与呈现,也已成为其乡村书写的一大特色。通过去情节化的极为零碎密实的写法,贾平凹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农村的生活原生态,借由“不变”写出了“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村常态世界 日常叙事 宗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涡中的思考──关于《世纪预言》
11
作者 许谋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30,共2页
旋涡中的思考──关于《世纪预言》许谋清《世纪预言》成书出版两个月,而它的第一部《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却已经发表两年了。我很少写创作谈,这回是个例外,接连有好几篇。《我的新体验小说构想》(《北京文学》1994年第2期)... 旋涡中的思考──关于《世纪预言》许谋清《世纪预言》成书出版两个月,而它的第一部《富起来需要多少时间》却已经发表两年了。我很少写创作谈,这回是个例外,接连有好几篇。《我的新体验小说构想》(《北京文学》1994年第2期),《关于“新体验小说”的问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验小说 旋涡 宗族观念 再思考 北京文学 当代知识分子 宗族问题 客观小说 《小说家》 晋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小说文化现象初探——阿Q之死
12
作者 侯侃 《高校教育管理》 1992年第2期34-38,共5页
关于鲁迅小说《阿Q正传”,研究者颇多,文章与著作也出了不少。但大都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在文化学的范畴内仅就阿Q之死的文化因进行探索。视阿Q为文化角色,这无需进行逻辑论证,而是一个事实。但问题是直接地对“... 关于鲁迅小说《阿Q正传”,研究者颇多,文章与著作也出了不少。但大都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试图另辟蹊径,在文化学的范畴内仅就阿Q之死的文化因进行探索。视阿Q为文化角色,这无需进行逻辑论证,而是一个事实。但问题是直接地对“文化角色”进行界定反而不能痛快明了,倒不如换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常说的“人是一种高级动物”,这“高级”二字的内涵是什么呢?恩格斯说“语言”和“劳动”,这“语言”和“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 洋鬼子 鲁迅小说 文化角色 文化现象 革命党人 尼姑 社会文化 宗族观念 白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祠堂背后的家族传奇
13
《兰台内外》 2015年第5期22-23,共2页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的重要活动场所。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被赋予极重要的文化意义。一座座祠堂,背后是一个个家族的沿袭与传承。宗族之志:新圩毛氏宗祠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毛家村是一... 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决宗族事务、表彰功德、惩戒罪恶等的重要活动场所。祠堂的建筑以宗族观念为基石,被赋予极重要的文化意义。一座座祠堂,背后是一个个家族的沿袭与传承。宗族之志:新圩毛氏宗祠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毛家村是一个80多户、400多人口的小村庄。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不到百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圩镇 毛家村 江西省吉安市 青原区 孔洙让爵 宗族观念 座座 衢州孔氏家庙 流坑村 孔端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制一颗“职业家族树”
14
作者 升竹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0年第5期51-52,共2页
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其中,家庭是一个人所接触到的最首要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国文化里,人们家族观念很强,家风、家训、家规等就像个体身上的一个个烙印,传承着家族的文化、气质与精神。虽然现在宗族观念... 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其中,家庭是一个人所接触到的最首要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国文化里,人们家族观念很强,家风、家训、家规等就像个体身上的一个个烙印,传承着家族的文化、气质与精神。虽然现在宗族观念有所弱化,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于个人的“小家”,家仍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个人生涯外在环境影响的众多因子中,原生家庭的影响概居首要,例如原生家庭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职业类别、职业价值观等都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 职业类别 原生家庭 家族观念 宗族观念 个人成长 外在环境 家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