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常建华
-
机构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7,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
名称为"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
编号06JJD840008。
-
文摘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
关键词
宋明以来
宗族制形成
社会形态
近世宗族
-
Keywords
sinc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formation about patriarchal system
form of society
modem patriarchal lineage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明清江西农民弃农经商对农村宗族制的影响
- 2
-
-
作者
李锦伟
-
机构
铜仁学院政史系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共4页
-
文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江西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这些弃农经商者并没有脱离宗族的控制,更没有导致宗族制的衰落。相反,由于这些农民经商后绝大多数回归故乡,并把大量资金投放到与农村宗族相关的事业上来,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宗族制的发展,从而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旧有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国传统社会在旧有的道路上继续蹒跚前行。
-
关键词
明清
江西农村
农民
弃农经商
宗族制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族谱看珠江三角洲的宗族伦理与宗族制的特点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叶显恩
韦庆远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41-46,共6页
-
文摘
一、宗族伦理与商品意识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农村宗法社会中,对众多的农民发生最大影响的,与其说是儒、释、道等,不如说是正统文化本土化了的宗族伦理。宗族伦理不仅支配着农民的思想。
-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商品意识
经济功能
祠堂
聚居性
族谱
宗族伦理
宗族制
特点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C912.8
[经济管理]
-
-
题名中国家族史研究: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不同视野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郑振满
-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20-127,共8页
-
文摘
中国历史上的家族组织,因其特有的延续性、包容性与可塑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早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中国史学界、日本汉学界及欧美和台湾地区人类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分析其学术传统与研究视野,以期促进不同学科及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一中国史学界的有关研究,历来注重家族组织的政治属性,强调阶级分析的观点,这一学术传统的形成,可能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斗争实践有关。
-
关键词
家族组织
宗族组织
人类学
中国史学
宗法宗族制
日本汉学
历史学
形成与发展
家族史
中国历史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