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鸦片论”,还是“宗教社会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论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向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宗教社会论"。它说明,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以科学实践的基本主题,其目的应是把宗教信仰转换为宗教的社会服务和信仰的社会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鸦片论 宗教社会论 执政党 无神论 有神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罗英 夏建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近些年,国外关于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国内研究还较少。笔者对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其定义、类型、产生路径、影响因素及功能进...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近些年,国外关于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国内研究还较少。笔者对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其定义、类型、产生路径、影响因素及功能进行了梳理,并反思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希望借此来促进国内对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资本 宗教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宗教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向平 吴小永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11,共8页
基督教的公共价值观是一个应当是如何的问题,而基督教的社会性则是一个本来是如何的问题。这就是说,一个宗教体系的社会性,直接制约着该宗教体系的公共性,左右着这个宗教体系的公共价值关怀及其社会表达形式。在现代社会结构里,凡是具... 基督教的公共价值观是一个应当是如何的问题,而基督教的社会性则是一个本来是如何的问题。这就是说,一个宗教体系的社会性,直接制约着该宗教体系的公共性,左右着这个宗教体系的公共价值关怀及其社会表达形式。在现代社会结构里,凡是具有社会性的,就应当具有公共性。而这个社会性,即存在于国家权力与经济市场之外的领域之中;它的功能发挥,即能使所有的宗教体系呈现出一种现代社会亟需的公共理性,一种发挥在国家权力与经济市场之外、独立自在的公共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 基督教 公共价值观 社会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 杨庆堃眼中的中国社会宗教 被引量:21
4
作者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 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庆堃 中国宗教 宗教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宗教社会观——以五四时期陈独秀、恽代英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蒋贤斌 张美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早期共产党人这一宗...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早期共产党人这一宗教社会观在今天仍产生着政策范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恽代英 五四时期 宗教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宗教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安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1-72,共12页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宗教 宗教人类学 宗教社会 研究传统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宗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8,共7页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基本方法。他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虽然他受到了宗教学内部的许多批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 涂尔干 集体表象 图腾 宗教 法国 社会学家 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社会:对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之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0,共6页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宗教市场论 宗教生态论 权力场域论 宗教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宅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被引量:7
9
作者 汪洪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共8页
人类学家李安宅的学习、工作及专业成长与教会学校密切关联。他在宗教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提出了"族教分离论"、"宗教成分论"、"宗教和谐论"。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好... 人类学家李安宅的学习、工作及专业成长与教会学校密切关联。他在宗教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较有体系的宗教社会学思想,提出了"族教分离论"、"宗教成分论"、"宗教和谐论"。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好民族与宗教关系、宗教信仰自由、不同宗教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边疆宗教与社会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提出了以宗教和谐促进社会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宗教社会 边疆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师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99,共4页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学科。从中国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学的学科意识、该学科在中国的主要进展、学科队伍等方面,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同时该学科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宗教甚至对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 当代中国宗教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型的公共宗教——传统中国的政教关系之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向平 陈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9,共7页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利的模糊界限与紧张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的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的彼此渗透。为此,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首先是要研究宗教所镶嵌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教关系,以能深入中国宗教、信仰的内在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 世俗权力 精神权利 公共崇拜 私人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物理学”到“人性宗教的社会学”——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庆熊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5期57-67,197,共12页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与后期思想是自相矛盾还是能够互相协调?如何才能正确处理“道德”“秩序”“进步”这三者之间关系?对“道德科学”作实证论证的历史意义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德 实证主义 社会物理学 人性宗教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性研究视野中的“信仰社群”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从宗教社会学的视野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认识。首先,对当前宗教学术研究中的宗教实践技术、菩萨公民、群像研究等概念进行梳理,进而提出"信仰社群"概念。其次,以河北"生活禅"、云南"佛光之家&q... 从宗教社会学的视野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认识。首先,对当前宗教学术研究中的宗教实践技术、菩萨公民、群像研究等概念进行梳理,进而提出"信仰社群"概念。其次,以河北"生活禅"、云南"佛光之家"、四川"遂宁月香会"等不同"信仰社群"为代表,彰显蓬勃发展的当代宗教组织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情况。再次,以"信仰社群"为基本的研究单位,对以上三个案例展开具体的分析,从而对"信仰社群"的实践情况进行简单的社会学探索。最后,从信仰方式形成的角度对"信仰社群"的研究意义做出延伸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社群 当代中国宗教 宗教社会 信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宗教集体精神的缺失——以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参照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吾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3,共6页
涂尔干认为 :宗教中的集体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意识与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生活 ,而集体生活也即宗教聚集不能相隔过久 ;之所以要维持定期的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说是保持宗教伦理与理想的需要。但是 ,若对... 涂尔干认为 :宗教中的集体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集体意识与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生活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生活 ,而集体生活也即宗教聚集不能相隔过久 ;之所以要维持定期的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说是保持宗教伦理与理想的需要。但是 ,若对中国宗教加以考察我们会发现 ,它似乎普遍缺少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对于一般的信众而言 ,中国宗教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没有严格定期的集体生活 ,不仅如此 ,多教崇拜实际上也瓦解了这种可能。进一步 ,由于得不到集体生活中更高目标的激励 ,中国宗教一般来说只是满足于功利与具体层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宗教集体精神 涂尔干 宗教社会 宗教伦理 宗教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法性”与“神圣性”的解释——中国宗教社会学核心命题及其四十年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向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可谓中国社会人神之间何为正当性、何谓神圣性及其不断交往、互动,甚至形成悖论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此类问题意识直接变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中国宗教社会学的问题... 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核心命题,可谓中国社会人神之间何为正当性、何谓神圣性及其不断交往、互动,甚至形成悖论的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此类问题意识直接变迁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中国宗教社会学的问题意识及其讨论先后呈现为宗教功能的多种证明、合法性证明方式的断裂、宗教定义及其解释的冲突、神圣化还是社会结构等重要层面。虽然这些论述所涉及内容和领域非常复杂,但其研究方法却以功能主义为基本底色,因此而促成了建构新时代中国宗教社会学话语体系及其知识体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 核心命题 功能证明 神圣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宗教社会学“结构-功能”范式的演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南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62,共9页
从有机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单一整合功能论到多维功能分析,从静态结构分析到动态建构论,"结构—功能"方法在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范式。这种宗教研究范式一方面是由社会学本身的特点所决... 从有机结构论到系统结构论,从单一整合功能论到多维功能分析,从静态结构分析到动态建构论,"结构—功能"方法在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范式。这种宗教研究范式一方面是由社会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近现代社会和研究对象宗教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应该说,当代中国的宗教研究仍需要"结构—功能"范式,并力求在对本土宗教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提炼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范式 宗教社会 演进 有机结构论 系统结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宗教社会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南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82-85,共4页
中国的宗教社会学要研究中国的宗教,即道教、中国化了的佛教和其他民间宗教信仰。因此,本土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中国化是中国宗教学成长的立足点和发挥宗教社会学现实功能的需要。
关键词 宗教社会 中国 道教 佛教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两重历史脉络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月清 邵佳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7,共8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来源看,该理论有两条主要的历史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党早期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二是我国传统宗教观念、政教模式及治理经验。通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来源看,该理论有两条主要的历史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党早期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二是我国传统宗教观念、政教模式及治理经验。通过对两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可以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工作实践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桂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如何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如何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 中国特色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是关于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如何相适应、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如何协调统一的观点和主张。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宗教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的关系,二是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关系和谐论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简称"适应论",二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相协调,简称"协调论"。其中,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关系协调的基础和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宗教社会 关系和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教社会学角度看儒教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社会转型 文化冲突 宗教社会 工具性宗教 宗法伦理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