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
1
作者 笑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77-77,共1页
在宗教学研究中,宗教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争论、众说纷纭的问题。历史上,人们对宗教的本质之认识,经过了一个从简单、肤浅到深入、科学的历史过程。其间,曾出现了许多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理论、学说,各自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对... 在宗教学研究中,宗教的本质是一个长期争论、众说纷纭的问题。历史上,人们对宗教的本质之认识,经过了一个从简单、肤浅到深入、科学的历史过程。其间,曾出现了许多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理论、学说,各自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宗教的本质作了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研究、阐述。从而,使宗教本质论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但对宗教的本质作出真正科学的阐释,则是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宗教 宗教本质 外部力量 “表现” 多元化趋势 宗教 费尔巴哈 不同角度 历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本质新探
2
作者 郝宁湘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终极关切 原始宗教 宗教定义 宗教本质 人类精神 宗教的本质 宗教体验 人类文化 文明社会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利亚德的宗教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增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基于人对自己的宇宙处境的认识,表达了对逝去天堂的怀念;宗教为人开放自己的存在、超越有限处境提供了可能;现代文明祛除了宇宙的神圣性,但神圣以"退化""伪装"的形式继续"遗存"在现代人... 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基于人对自己的宇宙处境的认识,表达了对逝去天堂的怀念;宗教为人开放自己的存在、超越有限处境提供了可能;现代文明祛除了宇宙的神圣性,但神圣以"退化""伪装"的形式继续"遗存"在现代人的各种世俗活动中,潜藏在人类的无意识深处。伊利亚德的宗教理念对现代人认识自身处境、理解宗教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德 宗教的本质 天堂的乡愁 存在的开放 伪装与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宗教:多维视野中的观照──“宗教学国际研讨会”旁听随记
4
作者 闵惠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5期64-65,共2页
面对宗教:多维视野中的观照──“宗教学国际研讨会”旁听随记闵惠泉当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开始翘首张望21世纪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仍然不得不重新面对许许多多曾经面对、曾经为之困惑或曾经认为已解决了的问题,宗教问题大概就... 面对宗教:多维视野中的观照──“宗教学国际研讨会”旁听随记闵惠泉当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开始翘首张望21世纪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仍然不得不重新面对许许多多曾经面对、曾经为之困惑或曾经认为已解决了的问题,宗教问题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我们似乎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视野 宗教 国际研讨会 社会主义 文化形态 宗教的本质 宗教问题 经济与文化 存在与发展 信仰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5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8-31,共4页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一、功能分析是研究宗教的一个“观察点”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多角度的透析。如从历史学的、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语言学的、... 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一、功能分析是研究宗教的一个“观察点”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多角度的透析。如从历史学的、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语言学的、文化学的、民族学的等视角来研究。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本质 功能分析 宗教的功能 宗教功能 宗教的本质 新视角 社会功能 宗教意识 宗教结构 观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宗教观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暟霞 《东南学术》 CSSCI 1994年第4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费尔巴哈 宗教哲学 宗教异化 宗教 人本主义 人本学 的本质 宗教的本质 感情关系 “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教是宗教吗?
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36,共1页
郭豫适在《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华东师大学报》96年第3期)中,针对将儒教说成是宗教,“孔子是教主,儒学传授者是“神职人员”,儒生是“教徒”,儒教“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使宗教社会化,把俗人变成僧侣、... 郭豫适在《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华东师大学报》96年第3期)中,针对将儒教说成是宗教,“孔子是教主,儒学传授者是“神职人员”,儒生是“教徒”,儒教“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使宗教社会化,把俗人变成僧侣、使宗教生活、僧侣主义、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偶象崇拜渗透到每一个家庭”等说法提出商榷.文章说、宗教的本质特点是确认冥冥之中存在着一位神(或多神),他创造并主宰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人类对之只能崇拜而不能抗拒,而儒教并非如此.儒教是儒家的学说,“教”是指教化,不宜理解为宗教.儒学员也有唯心主义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中国古代小说 宗教的本质 宗教社会 僧侣主义 宗教生活 禁欲主义 儒学 唯心主义 华东师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美国的公民宗教
8
作者 哲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6-129,共4页
试析美国的公民宗教哲新一、什么是美国公民宗教美国是个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国家,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然而在美国,人们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上帝影子的存在和影响。“上帝拯救了美国和这可尊敬的法庭”,是美国最高法庭每... 试析美国的公民宗教哲新一、什么是美国公民宗教美国是个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国家,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然而在美国,人们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上帝影子的存在和影响。“上帝拯救了美国和这可尊敬的法庭”,是美国最高法庭每次开庭闭庭时得庄重宣读的一句话。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宗教 宗教的本质 宗教信仰 美国社会 上帝 资产阶级 民族精神 乔治·华盛顿 象征 就职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宗教问题研究述评
9
作者 吴少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7-21,42,共6页
宗教是一种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自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它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理论、心理以至风尚习俗交织在一起,对社会历中的发展以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成为多种... 宗教是一种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自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它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理论、心理以至风尚习俗交织在一起,对社会历中的发展以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成为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甚至它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宗教学.哲学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的角度研究宗教的产生、发展以及宗教的本质、作用、消亡的条件等等;政治学以宗教是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角色,研究宗教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宗教问题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与国家、民族问题的关系;社会学侧重研究宗教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功能等等;科学社会主义则主要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问题 研究述评 社会主义时期 科学的发展 科学社会 信息报 积极作用 意识形态 宗教的本质 利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华夏各部族各有各的上帝吗?——论20世纪先秦上帝研究的误区
10
作者 付希亮 《理论月刊》 2007年第3期60-63,共4页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先秦上帝崇拜成为历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前代研究者提出:上帝是由部族祖先神演变而来,先秦时期华夏各部族在政治上处于独立状态,他们都有本部族的祖先神兼上帝,商周易代之后,周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伪造始祖降生神话或宗...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先秦上帝崇拜成为历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前代研究者提出:上帝是由部族祖先神演变而来,先秦时期华夏各部族在政治上处于独立状态,他们都有本部族的祖先神兼上帝,商周易代之后,周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伪造始祖降生神话或宗教改革,把商部族的上帝变成了自己的上帝,以掩盖自己的暴发。本文从宗教理论、先秦历史文献、政治格局和部族始祖降生神话解读四个方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证明前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祖先 宗教的本质 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