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生态”,还是“权力生态”——从当代中国的“宗教生态论”思潮谈起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40,共17页
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社会实质,不仅仅是宗教生态问题,而是宗教信仰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其问题的深层,则是当代中国的权力生态问题,而非局限于基督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及其宗教信仰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 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社会实质,不仅仅是宗教生态问题,而是宗教信仰与社会权力的关系。其问题的深层,则是当代中国的权力生态问题,而非局限于基督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及其宗教信仰关系,它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实际上是一个权力生态、社会生态问题。就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趋势来看,重祭"华夷之辩"的旗帜,急于引申华夏传统以建构正统的信仰方法,实际上是忽略了现代国家与现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之公共性与社会性。就其本质而言,与其说要给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一个发展的空间,不如说,如果要解决当代中国宗教信仰存在与发展的矛盾关系,关键在于开放宗教关系,还宗教与信仰的社会实践自由,给宗教信仰一个公共实践、公开交往的社会空间。从当代中国宗教信仰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权力生态及其国家定义的信仰等社会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态 权力生态 社会结构 信仰关系 国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选择与信仰自觉:滇南苗族宗教生态急剧变迁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祖祥 张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态平衡 宗教选择 信仰自觉 滇南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研究——对民族地区传统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的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闵文义 戴正 才让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教生态文化 传统生态文化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 民族地区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统、宗教生态与民间信仰化——基督教在一个皖南村庄传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典恩 王学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皖南D村迅猛发展的原因有三:其一,乡村文化传统的遗失减少了基督教传播的障碍;其二,宗教生态的变迁为基督教的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其三,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迎合了村民治病驱邪,祈福求愿的功利性心理需求。基...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皖南D村迅猛发展的原因有三:其一,乡村文化传统的遗失减少了基督教传播的障碍;其二,宗教生态的变迁为基督教的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其三,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迎合了村民治病驱邪,祈福求愿的功利性心理需求。基督教在D村复兴的原因也许可以为当代中国农村的"基督教热"提供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解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文化传统 宗教生态 民间信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生态旅游与21世纪人类文明 被引量:25
5
作者 侯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0-92,共3页
旅游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 ,是人类跨入 2 1世纪发展旅游业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重视人类自我完善相适应 ,宗教生态旅游尤其是佛教生态... 旅游自古以来就与宗教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宗教生态旅游的提出 ,是人类跨入 2 1世纪发展旅游业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重视人类自我完善相适应 ,宗教生态旅游尤其是佛教生态旅游将成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态旅游 佛教生态旅游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边境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深析越南北部地区的复杂宗教生态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祖祥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9期52-61,79,共11页
近代以来,越南北部民族地区的原生型宗教生态逐渐发展为天主教、福音教与各传统宗教并存并对后者形成强烈冲击的再生型宗教生态。在国际政治博弈、地缘社会与民族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天主教、福音教发展迅速,地下教会无序发... 近代以来,越南北部民族地区的原生型宗教生态逐渐发展为天主教、福音教与各传统宗教并存并对后者形成强烈冲击的再生型宗教生态。在国际政治博弈、地缘社会与民族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天主教、福音教发展迅速,地下教会无序发展现象突出,各民族传统宗教衰落明显。宗教生态发展失衡带来的宗教问题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事件频繁发生。这种发展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邻近地区宗教生态平衡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北部民族地区 宗教生态 儒教 福音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宗教生态平衡与和谐边疆治理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俊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多元,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某些边疆区域境外宗教渗透频发、"宗教失衡"突出,对国家边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边疆社会治理带来诸多困境。边疆宗教不是单纯的社会某一领域的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与...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多元,整体处于平衡状态,但在某些边疆区域境外宗教渗透频发、"宗教失衡"突出,对国家边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边疆社会治理带来诸多困境。边疆宗教不是单纯的社会某一领域的问题,是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与边疆安定的大局,为了维护跨境民族多元宗教生态平衡,稳固边疆社会治理的和谐环境,应从国家宗教战略构设与宗教路径构建方面不断健全与完善国家宗教治理体系,提升社会宗教治理能力,结合现代国家建设与多民族国家建设,把边疆宗教治理纳入国家一体治理与边疆社会治理体系中,积极发挥宗教在社会治理中的构建功能,反对、抑制与打击一切非法宗教,确保边疆跨境民族宗教的"纯洁性",推动和谐边疆治理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跨境民族 宗教生态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与宗教生态旅游开发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发生 杨桂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5,共4页
Shangri-la is an ideal idyllic hideaway, which boasts itself a place of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inhabited by a variety of nationalitie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religions. Here t... Shangri-la is an ideal idyllic hideaway, which boasts itself a place of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inhabited by a variety of nationalitie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religions. Here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prevails. Its religious ecological orientation reflects the ideas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ure and that man should live in harmony and amity with each other. Shangri-la religious tourism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cological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which is pret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宗教生态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宗教生态格局的变迁 被引量:9
9
作者 孙砚菲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5,共15页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态 宗教变迁 殖民主义 民族主义运动 国家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视域下西双版纳传统社会宗教生态平衡研究
10
作者 李守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在云南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维系着村寨的凝聚力和集体权威,不断强化村民的村寨认同力和归属感,实现村寨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相互建构,呈现出从坝区到周围山区的"条块式"布局。在传统社会,村寨是民族群体的现实承载体,... 在云南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维系着村寨的凝聚力和集体权威,不断强化村民的村寨认同力和归属感,实现村寨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相互建构,呈现出从坝区到周围山区的"条块式"布局。在传统社会,村寨是民族群体的现实承载体,是构筑西双版纳宗教生态平衡的力量源泉。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投射在村寨社区上,具体化为村寨边界维持。而动态的村寨边界构筑了西双版纳传统社会"多元通和"的宗教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村寨社区 宗教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的宗教生态变迁——青朴的田野调查
11
作者 德吉卓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8,共8页
青朴是西藏最古老、最著名的修行地。吐蕃时期,青朴是佛教的“八大修行地”和“十二修心清净院”之一,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青朴以其良好的修行生态环境建构了修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宗教生态空间”... 青朴是西藏最古老、最著名的修行地。吐蕃时期,青朴是佛教的“八大修行地”和“十二修心清净院”之一,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一千多年来,青朴以其良好的修行生态环境建构了修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相互依存的“宗教生态空间”及其运行模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其承载的独特宗教文化生态亦在发生变化,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朴 修行地 宗教生态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光福镇圣恩寺宗教文化开发利用与文化生态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彦彦 韩淑琴 俞文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29,136,共5页
苏州光福镇圣恩禅寺作为明清两代著名的皇家寺院,如今萧条冷落,丰厚的宗教文化资源被隐没于山水间不为人知,寺内大量的文物、古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发和打造禅寺的宗教生态文化旅游,不仅有利于保存乃至弘扬中... 苏州光福镇圣恩禅寺作为明清两代著名的皇家寺院,如今萧条冷落,丰厚的宗教文化资源被隐没于山水间不为人知,寺内大量的文物、古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发和打造禅寺的宗教生态文化旅游,不仅有利于保存乃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利于提升吴中地区光福镇的宗教文化品位以及旅游文化品位,推动国家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恩禅寺 宗教生态 旅游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宗教文化生态现状及嬗变原因
13
作者 李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受经济现代化和宗教世俗化的双重影响,喀什地区的宗教文化生态发生了改变。喀什地区宗教文化生态现状是由宗教在喀什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刚性的政策和管理,以及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共同型塑的。
关键词 喀什地区 宗教文化生态 喀什地区宗教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社会:对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式之反思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0,共6页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宗教市场论 宗教生态 权力场域论 宗教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生态哲学研究的概况及其推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显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3,186,187,共9页
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挖掘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跟踪了国外生态哲学的研究,建构了不同于西方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系,发展了中国化的宗教生态哲学,创立了颇具深度和广度的中国生态美学,探讨了科学技术创新与生... 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挖掘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跟踪了国外生态哲学的研究,建构了不同于西方的生态伦理思想体系,发展了中国化的宗教生态哲学,创立了颇具深度和广度的中国生态美学,探讨了科学技术创新与生态哲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但是,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不足,如学科定位不明确,跨学科研究的共同体没有完全形成,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生态学乃至生态学哲学的支撑缺乏,面向中西理论基点差异出现思维偏差,生态保护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等等。鉴于此,加快构建并推进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不但需要明确研究范式,加强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础,联结生态科学,还需要纠正思维偏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努力推出原创性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国际影响力,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际生态保护发挥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伦理学 生态学哲学 生态宗教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陇西走廊中的女性神信仰
16
作者 马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46-51,共6页
陇西走廊中存在诸多女性神信仰,她们处在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夹缝中,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拥有平安保育、辟邪祈福、娱乐赐福的多重神格。她们客观上发挥了打破民族界限、维系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融合的重要作用,被各族民众打... 陇西走廊中存在诸多女性神信仰,她们处在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夹缝中,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拥有平安保育、辟邪祈福、娱乐赐福的多重神格。她们客观上发挥了打破民族界限、维系民族团结、加强民族融合的重要作用,被各族民众打造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维护陇西走廊宗教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走廊 女性神信仰 神格 宗教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