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1
作者 张培锋 《长江学术》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宗教有相通之处,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精神和宗教面貌,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应该充分尊重这一基本事实来确定研究内容和界限。在研究方法上,应借鉴钱锺书开创的具有真正现代科学价值的“打通”的学术思想,打通“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分界,打通“真”“幻”之间的分界,这应该成为我们今日研究“宗教文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三教 宗教文学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文学史: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光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共2页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 百年中国宗教文学研究大致涵盖了宗教文学、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三大领域。其中,备受学者关注的是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和文学中的宗教,而宗教文学尤其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界对中国宗教文学的体认。有鉴于此,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在北方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12卷24册本《中国宗教文学史》。这部《中国宗教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清理包括道教徒、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在内的宗教徒的文学创作通史,也是国内第一部兼含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西南少数民族语种在内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经过5年的酝酿,在清理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理念、主要内容、写作体例等展开了认真思考,现发表一组笔谈,恳请各位学界前辈、同道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宗教 文学创作 文学 宗教 宗教诗学 文学地图 宗教文学 中青年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教士汉文小说的发展及其作为宗教文学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莉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89,共7页
传教士汉文小说由晚明耶稣会士开启先声,西方传教士以中国古代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文化之实,模仿中国古代小说体例和语言,又在其中融入西方宗教和文化内涵,构成新的小说文本在中国流传。传教士汉文小说是将宗教与文学结合的范本,传教士... 传教士汉文小说由晚明耶稣会士开启先声,西方传教士以中国古代小说之形叙写基督教文化之实,模仿中国古代小说体例和语言,又在其中融入西方宗教和文化内涵,构成新的小说文本在中国流传。传教士汉文小说是将宗教与文学结合的范本,传教士努力跨越横亘在中西文化之间的鸿沟,试图在文化冲突中实现平衡,对于宗教文学的研究和跨文化的宗教传播不无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汉文小说 基督教 宗教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作品中的宗教到宗教语境下的文学——陈洪宗教文学研究述评
4
作者 吴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位代表性文论家(金圣叹)进行了集中的研究,逐步廓清"文学创作的宗教性",建立了具有中国文论话语特色的宗教民族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全真教 金圣叹 宗教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宗教文学史》审稿会顺利召开
5
《长江学术》 201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18年1月10日至11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中国宗教文学史课题组主办的《中国宗教文学史》审稿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顺利召开。
关键词 中国宗教 文学 审稿 武汉大学 文献研究 宗教文学 文学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编撰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中国宗教文学史”结项鉴定会同期举办
6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1年12月4日,中国文学史编撰研讨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结项鉴定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院、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湖北省委宣... 2021年12月4日,中国文学史编撰研讨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结项鉴定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院、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湖北省委宣传部左瑞成、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芸、文学院教授尚永亮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编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文学宗教 武汉大学 文学院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文献研究 重大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奔神圣和信仰的动姿基督宗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学
7
作者 马佳 刘贤汉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0-24,26,共6页
80年代以后的当代作家在对基督文化的理解、认知和表现上有着明显的距离 :北村、史铁生对基督文化的趋近是基于精神上的企图 ;礼平、海子和刘心武等则是在情感的某个层面上和基督教文化产生了共鸣 ;而王蒙、冯骥才、莫言等则是在基督教... 80年代以后的当代作家在对基督文化的理解、认知和表现上有着明显的距离 :北村、史铁生对基督文化的趋近是基于精神上的企图 ;礼平、海子和刘心武等则是在情感的某个层面上和基督教文化产生了共鸣 ;而王蒙、冯骥才、莫言等则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到了一个可以重新解读俗世历史和文化的理念 ;对那些新生代作家而言 ,基督教文化是一个意象 ,一个需要用恐惧和罪感而填充和显现的虚拟空间。然而他们那种趋奔神圣和信仰的动姿却是共同的 ,由此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学一道独特的景观和耐人寻味的趣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宗教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 信仰 海子 神圣 史铁生 神学观点 文学思想 北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视角·精微思想·诗意关怀——评谭桂林《百年文学与宗教》 被引量:1
8
作者 龚敏律 《云梦学刊》 2003年第6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谭桂林 《百年文学宗教 宗教文化 价值观念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人与神的对话”进行到底——评《百年文学与宗教》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克敌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百年文学宗教 谭桂林 中国文学 宗教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
10
作者 倪金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92-96,共5页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倪金华宗教与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在当今台湾,宗教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佛教信徒众多,寺...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倪金华宗教与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在当今台湾,宗教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佛教信徒众多,寺庙林立。据统计,截至1990年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宗教文学 佛教禅宗 散文艺术 散文家 文字缘 宗教情感 创作主体 文学语言 佛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与叶静能,两人历史活动大相径庭,而中唐以后的志怪小说,普遍将两人的故事混窜。情节相同而主角不断更换的异文本大量存在,叙事者在讲述两位叶道士的故事时,不甚在意主角究竟为谁。唐代的叶道士叙事,足以表明当时的文... 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与叶静能,两人历史活动大相径庭,而中唐以后的志怪小说,普遍将两人的故事混窜。情节相同而主角不断更换的异文本大量存在,叙事者在讲述两位叶道士的故事时,不甚在意主角究竟为谁。唐代的叶道士叙事,足以表明当时的文学作者对于道士存在着一种类型化的认识,我们更可以由此考察唐代民众对整个道士阶层的集体宗教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唐代道教 宗教文学 叶法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略特的“宗教诗歌”观念与当代中国诗歌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季杉 荣光启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1,105,共4页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 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伟大性不能单单用文学标准来衡量,只有把宗教精神与宗教感受力也包括在内才能使它完满;有些宗教诗歌被人视为"次要诗歌",其原因在于创作者不是以宗教精神和宗教感受力来处理复杂的现实经验,而是在简单分享宗教题材;决定一种诗人伟大与否的要素不在于宗教信仰、时代精神、哲学思想这些"材料"和"媒介",而在于他"把人类的行动转化成为诗歌"的能力。当代中国诗坛已有越来越多的涉及宗教内容的优秀诗歌,但我们不能以"次要诗歌"的偏见视之。正如艾略特认为文学批评应该由具有明确的伦理和神学立场的批评来完善,当代中国诗歌世俗化倾向亦需要"神学立场"来挽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标准 宗教文学 宗教诗歌 次要诗歌 神学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魂的欲望与救赎:远藤周作文学象征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营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6,共4页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提出了"母性宗教"的日本式天主教观。其文学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表达了作者对基督教义的反思与探索。他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丰富的人物、动物和自然景物,甚至颜色...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提出了"母性宗教"的日本式天主教观。其文学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表达了作者对基督教义的反思与探索。他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了丰富的人物、动物和自然景物,甚至颜色等圣经神学的象征,建构了文字表象与意象的二重结构,力图揭示十字架救赎的真正意涵,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藤周作 宗教文学 象征意义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观与主导策略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羽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6期97-108,共12页
翻译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推动翻译过程向前发展。本文应用毛泽东的《矛盾论》原理,首先分析文学翻译系统内的种种矛盾和用以平衡矛盾的翻译观念;然后,结合该观念,以麽教史诗《布洛陀》英译本为例,分析译... 翻译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推动翻译过程向前发展。本文应用毛泽东的《矛盾论》原理,首先分析文学翻译系统内的种种矛盾和用以平衡矛盾的翻译观念;然后,结合该观念,以麽教史诗《布洛陀》英译本为例,分析译者所选主导翻译策略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应用以《矛盾论》为指导的和谐翻译观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产出功能更完备、可接受性更强、传播效果更高好的译本;《布洛陀》英译中的表演性再现仍须译者深入研究,中外译者合作翻译模式可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矛盾 和谐翻译观 宗教文学 主导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宗教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蔓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0-32,36,共4页
《吉檀迦利》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 《吉檀迦利》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象之中,表达诗人对于终极神性的无限追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吉檀迦利》 献神诗 “梵我合一” “神人之爱” 宗教哲学 印度 宗教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
16
作者 赵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5,共7页
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比较视野,不仅对进一步探讨神仙道教的特质,而且对理解与阐发中西宗教文学的内涵与意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真诰》确实具有"... 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Apocalyptic literature)的比较视野,不仅对进一步探讨神仙道教的特质,而且对理解与阐发中西宗教文学的内涵与意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真诰》确实具有"启示"(revelation)的意蕴,但在《真诰》中"启示"所依赖的思想基础"末世论"(Eschatology)和"千年王国主义"(Millennialism)都并不充分;《真诰》的"启示"属于一种宇宙论式的启示,从而具有神秘主义(mysticism)的性质。《真诰》同样具有"启示文学"的文体(literary genres)禀性,但由于在宗教思想和历史渊源上与《启示录》存在显著差异,《真诰》"启示文学"呈现出中国宗教文学的鲜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 真诰 启示录 启示文学 宗教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与比较文学
17
作者 王汝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7-107,共11页
《大唐西域记》具有显著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和跨语言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文本。相应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深邃意蕴,突显其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唐西域记》为代表的... 《大唐西域记》具有显著的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和跨语言特征,是一部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文本。相应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大唐西域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深邃意蕴,突显其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唐西域记》为代表的众多性质类似的古籍作品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实现其现实意义,拓展和深化比较文学的学术空间,促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比较文学 宗教文学 文化交流 文明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一隅:以重探加尔文为例——与索邦大学米勒教授访谈录
18
作者 左天梦 赵靓 《长江学术》 2015年第3期26-32,共7页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一直处于关注度高但挖掘度浅的处境。同时资料匮乏和语言屏障,也造成了深入研究的困难。此次访谈的意图在于,以点带面地探索法国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和成果。访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首先由索邦大学...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一直处于关注度高但挖掘度浅的处境。同时资料匮乏和语言屏障,也造成了深入研究的困难。此次访谈的意图在于,以点带面地探索法国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和成果。访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首先由索邦大学的米勒教授介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代表性研究协会这一特殊交流平台及其活动成果,其次就其自身多年来的加尔文作品研究进行例案分析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宗教文学 修辞学 蒙田 加尔文 新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罗德·布鲁姆精英主义文学观及其启示价值
19
作者 高永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哈罗德·布鲁姆的精英主义立场,是他坚持"文学之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是其先天优势、个人经历、学术出身、诗学指向、精神旨趣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化批评大行其道的今天,布鲁姆对精英主义立场的坚守具有启示意义... 哈罗德·布鲁姆的精英主义立场,是他坚持"文学之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是其先天优势、个人经历、学术出身、诗学指向、精神旨趣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化批评大行其道的今天,布鲁姆对精英主义立场的坚守具有启示意义,之于当今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化建构也不失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精英主义 文学宗教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古东方文学及其文化底蕴
20
作者 侯传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8-44,共7页
试论中古东方文学及其文化底蕴侯传文一由于东方文明的早熟和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中古东方成为世界文明的先进地区,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古东方文化的发达以及其间各种文化因素的互动和融合,对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直... 试论中古东方文学及其文化底蕴侯传文一由于东方文明的早熟和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中古东方成为世界文明的先进地区,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古东方文化的发达以及其间各种文化因素的互动和融合,对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中古东方文学是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东方 宗教文学 民间文学 文学作品 东方文化 传奇小说 伊斯兰教 艺术表现 民间故事 多元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