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寓言与宗教情怀——论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7
1
作者 袁雪生 傅淑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小说 道德寓言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迟子建新世纪以降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2,共4页
新世纪以降,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更加凸显,宗教情怀在其小说文本中外显层面表现为对萨满教宗教文化仪式风俗的生动呈现;深层表现则是其精神层面上的普世性的悲悯情怀。本文主要以迟子建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宗... 新世纪以降,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更加凸显,宗教情怀在其小说文本中外显层面表现为对萨满教宗教文化仪式风俗的生动呈现;深层表现则是其精神层面上的普世性的悲悯情怀。本文主要以迟子建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宗教情怀在外显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进而探究其宗教情怀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创作 宗教情怀 萨满教 悲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卫延安》的宗教情怀与战争叙事的现代性想象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翔宇 《理论月刊》 2007年第3期128-130,共3页
《保卫延安》的文本中充斥着世俗的宗教情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文本滋生宗教情怀的内在原因是战争文化思维与宗教逻辑的互通性以及作家对民... 《保卫延安》的文本中充斥着世俗的宗教情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文本滋生宗教情怀的内在原因是战争文化思维与宗教逻辑的互通性以及作家对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与宗教某些内容、规则不谋而合。这种战争的宗教情怀的叙事方式是对战争记忆和新社会秩序的“合法性”的一种文本体认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卫延安》 宗教情怀 战争叙事 现代性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情怀与世纪之交文学价值的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春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西部边地宗教文化孕育下的民族作家,普遍怀有深广的宗教情怀,他们对此岸世俗的超越、对精神彼岸的追寻、对生命存在的观照,正是当代文学普遍缺失的形而上层面的内涵要义,西部民族小说也因此为当代文学在价值重建领域,提供了民族品格弘... 西部边地宗教文化孕育下的民族作家,普遍怀有深广的宗教情怀,他们对此岸世俗的超越、对精神彼岸的追寻、对生命存在的观照,正是当代文学普遍缺失的形而上层面的内涵要义,西部民族小说也因此为当代文学在价值重建领域,提供了民族品格弘扬、精神信仰构建、悲剧风格开拓等诸多崭新的文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情怀 民族品格 精神信仰 悲剧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华兹华斯的宗教情怀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宪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7-14,共8页
华兹华斯对于大自然具有一种宗教的感情,这在他的诗歌《丁登寺》和十四行诗《美丽的向晚,平静而无虑》比较充分地得以表现。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首诗歌中所体现的华兹华斯的宗教意识,在把诗句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圣经》的某些内容进... 华兹华斯对于大自然具有一种宗教的感情,这在他的诗歌《丁登寺》和十四行诗《美丽的向晚,平静而无虑》比较充分地得以表现。本文主要分析了这两首诗歌中所体现的华兹华斯的宗教意识,在把诗句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圣经》的某些内容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结论,即华兹华斯的宗教情怀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大自然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宗教情怀——评E.L.多克托罗小说《上帝之城》
6
作者 王维倩 李顺春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06,共5页
E.L.多克托罗是极具忧患意识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亦是颇富宗教情怀的后现代犹太小说家。其小说《上帝之城》既是对奥古斯丁同名宗教哲学巨著之现代阐释,也是对《圣经》中"上帝之城"的续写与重构。作品以新千年之际的纽约为... E.L.多克托罗是极具忧患意识的美国新现实主义作家,亦是颇富宗教情怀的后现代犹太小说家。其小说《上帝之城》既是对奥古斯丁同名宗教哲学巨著之现代阐释,也是对《圣经》中"上帝之城"的续写与重构。作品以新千年之际的纽约为背景,以十字架的神秘失踪、寻找和回归为线索,隐喻上帝的退隐、人类在现实中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通过重塑"上帝",多克托罗将宗教思想内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信仰,使之成为解救现实社会危机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克托罗 《上帝之城》 新现实主义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精神与宗教情怀的谐调融通——论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7
作者 王澄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78,共4页
许地山对中国五四新文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最早以小说明确表现文学精神和宗教情怀两者的相通之处,即都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主旨,努力构建精神家园。就是在以《春桃》、《玉官》为代表的后期小说创作中,宗教色彩淡化,现实因素增强,但... 许地山对中国五四新文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最早以小说明确表现文学精神和宗教情怀两者的相通之处,即都以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主旨,努力构建精神家园。就是在以《春桃》、《玉官》为代表的后期小说创作中,宗教色彩淡化,现实因素增强,但是文学精神和宗教情怀的相融相通一以贯之。许地山小说倡导的博爱、尚善、宽容等宗教情怀,对当今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来说,或许也有着一定的安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小说 文学精神 宗教情怀 谐调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更鸟的歌唱——论李南诗歌的宗教情怀
8
作者 朱华阳 范紫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88,共4页
李南的诗歌充盈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她在诗中营造的宗教意境,书写的宗教主题,以及她具有的超越性的宗教情怀,使她的诗歌拥有神性光辉和不容忽视的魅力。
关键词 李南 诗歌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讦小说的宗教情怀
9
作者 郭海燕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8-103,共6页
徐讦是现代文学史上有颇多争议但又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现实视角和非现实视角两种观照人生的方式,它们对应和关联着艺术世界中冷静写实和传奇浪漫的两个方面。特别是他的大量爱情小说已超出题材的意义,在对爱的体验和美... 徐讦是现代文学史上有颇多争议但又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现实视角和非现实视角两种观照人生的方式,它们对应和关联着艺术世界中冷静写实和传奇浪漫的两个方面。特别是他的大量爱情小说已超出题材的意义,在对爱的体验和美的观照的关注中投射了强烈的宗教救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讦 小说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丏尊国文教育中的宗教情怀对语文育人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东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7,共4页
语言文字最能启蒙益智、陶冶性情,语文学科最能潜移默化、引领人生。夏丐尊,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与翻译家,深谙个中之妙。他将悲天悯人、慈善虔敬,以及崇尚感悟、感化和升华的宗教情怀倾注于国文教育,充分发... 语言文字最能启蒙益智、陶冶性情,语文学科最能潜移默化、引领人生。夏丐尊,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与翻译家,深谙个中之妙。他将悲天悯人、慈善虔敬,以及崇尚感悟、感化和升华的宗教情怀倾注于国文教育,充分发挥了国文学科语言文学艺术的育人功能。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成为当时国文教师中一个满怀宗教情怀的居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家 宗教情怀 语文学科 育人功能 夏丐尊 国文 语言文字 陶冶性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扎特音乐的宗教情怀——为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而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柏安 周锴 《音乐创作》 2006年第6期78-80,共3页
本文拟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莫扎特音乐的文化特征作一番试解,说明莫扎特音乐所具有的宗教性,并在返身性结构中寻求莫扎特的个体精神自由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对当代人们的启示。
关键词 莫扎特 宗教情怀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如何自由:从文化到宗教——从雪漠的《西夏咒》谈起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晓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7,共8页
西北作家雪漠的《西夏咒》这部作品在当下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这部作品颇具内涵,涉及到历史文化思考、生与死的困苦、坚韧与虚无、时间之相对与永恒等等,特别是其独具的宗教情怀,都对当今小说美学范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作品在叙述方面的... 西北作家雪漠的《西夏咒》这部作品在当下有着十分独特的意义,这部作品颇具内涵,涉及到历史文化思考、生与死的困苦、坚韧与虚无、时间之相对与永恒等等,特别是其独具的宗教情怀,都对当今小说美学范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作品在叙述方面的丰富多变,人物刻划富有张力,处理时空重叠和修辞性的反讽,都显示出这部小说的非同寻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自由 文化 宗教情怀 个人化写作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之光烛照下迟子建小说创作的魅力与局限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0,共4页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创作也备受评论界的瞩目,目前对迟子建及其创作的研究可谓既深且广,但这些研究大多缺少辨证的分析。本文尝试以宗教为研究视点,从正反两方面,辨证分析宗教情怀浸润之下迟子建小说的独特魅力超越...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的创作也备受评论界的瞩目,目前对迟子建及其创作的研究可谓既深且广,但这些研究大多缺少辨证的分析。本文尝试以宗教为研究视点,从正反两方面,辨证分析宗教情怀浸润之下迟子建小说的独特魅力超越性的精神内涵和诗意灵动的美学风格,以及由此造成的过于理想化和单一化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宗教情怀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宏山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宗教意识 宗教信仰 中国民众 高级宗教 宗教精神 基督教 法律意识 宗教情怀 社会影响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铁生的宗教性书写——以《我的丁一之旅》为例
15
作者 胡书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史铁生既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也是这个语境中一位特殊的宗教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一直有着大量的宗教性书写,而其《我的丁一之旅》在这一点上堪称其总结性的"心灵文献"。基督教及佛教元素渗透了这部小说的叙述,... 史铁生既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个性突出的作家,也是这个语境中一位特殊的宗教思想家。他的作品中一直有着大量的宗教性书写,而其《我的丁一之旅》在这一点上堪称其总结性的"心灵文献"。基督教及佛教元素渗透了这部小说的叙述,这两种元素自始至终矛盾统一于一颗不知所终地祈祷的"心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丁一之旅》 宗教思想基质 宗教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侦探杜宾的灵知精神——读爱伦·坡侦探小说札记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关键词 侦探小说 灵知 精神 札记 杜宾 宗教情怀 认知方式 生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宗三“即存有即活动”释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为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9,共8页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赋予道德理性以能动、创生的功能,关键也就在于道德理性必然落实于人,而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则正是道德理性之能动、创生功能的具体表现。由此出发,牟宗三还依据宋明理学之体与用、本体与工夫的思想论述了"即存有即活动"与"即活动即存有"之互渗互证与双向限制的关系,从而将道德理性提升到一种宗教精神的高度。在牟宗三看来,从儒家自古以来的一贯精神一直到当代最迫切的现实需要,都亟待一种宗教情怀作为整个民族的精神与底气,从而才能真正挺立起儒家的超越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牟宗三 宗教情怀 民族精神 即存有即活动 即活动即存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与公安三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兆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8-164,共7页
林语堂与公安三袁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对他们推崇备至、承续甚多,亦可称林语堂是三袁“灵魂的转世”。林语堂受三袁影响最大的是性灵、悲剧感和逍遥精神,这对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至关重要。不过,在现代意识与宗教情怀等方面,林语堂与三... 林语堂与公安三袁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对他们推崇备至、承续甚多,亦可称林语堂是三袁“灵魂的转世”。林语堂受三袁影响最大的是性灵、悲剧感和逍遥精神,这对林语堂的文学人生至关重要。不过,在现代意识与宗教情怀等方面,林语堂与三袁明显不同,这里既有超越又有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性灵 悲剧感 逍遥精神 宗教情怀 现代意识 “公安三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正齐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意识 宗教情怀 主观对立 天人合一 正的方法 负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文化的到政治的──略论孔、荀礼乐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应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3-107,共5页
“礼乐”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周公制和作乐建立起来的贵族行为准则和政治统治秩序为数百年后的孔子带来了无限的眷恋和执着的追求。孔子无疑是想以周代的礼乐制度为典范重振王道礼乐秩序并成为这种“重振”的策划者,其政治用意... “礼乐”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通过周公制和作乐建立起来的贵族行为准则和政治统治秩序为数百年后的孔子带来了无限的眷恋和执着的追求。孔子无疑是想以周代的礼乐制度为典范重振王道礼乐秩序并成为这种“重振”的策划者,其政治用意是不容否认的,但孔子的实践与言论明显表现出一种文化关怀的倾向,这种文化关怀的精神对后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又过了大约200年,孔门后学荀子重提礼乐的核心意义,却明显淡化了那种文化关怀的倾向而构筑成一种赤裸裸的社会控制的强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孔子 宗教情怀 荀子 政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