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成 思竹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本文对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认为三类不同的宗教多元论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宗教对话 :混合多元论适用于人性层面的宗教对话 ;理性多元论适用于理性层面的对话 ;
关键词 宗教多元论 宗教对话 神话 逻各斯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福》中的“宗教潜对话”——一个宗教人类学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隽 黄剑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以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对小说文本《祝福》进行解读,可看到其中丰富的历史场景,文本中不仅隐含了20世纪初期乡村社会中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宗教潜对话”命题,也隐约浮现了鲁迅本身的宗教观与思想发展状况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思... 以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对小说文本《祝福》进行解读,可看到其中丰富的历史场景,文本中不仅隐含了20世纪初期乡村社会中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宗教潜对话”命题,也隐约浮现了鲁迅本身的宗教观与思想发展状况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基督教 宗教对话 《祝福》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与普遍模式——三论21世纪基督宗教的对话形态 被引量:16
3
作者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宗教对话不仅是一个关乎当代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关乎当代宗教和平乃至当代和平的大问题。为此 ,我们从学理上阐述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和普遍模式 ,以及揭露希克宗教多元主义的要害在于宗教对话的“平面化”。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层次性 基本中介 普遍模式 平面化 21世纪 对话形态 文化 宗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对话与宗教他者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5-202,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思想界已经存在的主要关系理论,梳理它们与宗教他者的关系,从而阐明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真正合适的关系是什么:基督教需要完全地确立起其他宗教的他者身份,任何排斥、包容、驯服、扭曲宗教他者的模式、态度都不利于宗... 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思想界已经存在的主要关系理论,梳理它们与宗教他者的关系,从而阐明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真正合适的关系是什么:基督教需要完全地确立起其他宗教的他者身份,任何排斥、包容、驯服、扭曲宗教他者的模式、态度都不利于宗教的和平以及基督教信仰中爱之核心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宗教对话 宗教他者 比较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宗教对话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光沪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5,共9页
宗教是由对终极者的信仰所激发,以之为核心又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思想观念、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的象征体系。姑且不论实际存在的种种宗教作为人间的体系,有以次终极为终极而沦为准宗教或伪宗教的可能,有背离自身的信仰核心或与之不... 宗教是由对终极者的信仰所激发,以之为核心又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思想观念、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的象征体系。姑且不论实际存在的种种宗教作为人间的体系,有以次终极为终极而沦为准宗教或伪宗教的可能,有背离自身的信仰核心或与之不相适应而“世俗化”甚至“伪滥”腐化的可能。仅就其符合上述宗教定义的情况而言,任何宗教顶多也就是带有人的种种局限性的象征体系,它可以部分地表达,但不能完全地表达信仰对象,它与信仰核心的适应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也不应该与它所象征的对象或其信仰对象相等同的。任何宗教总要以其信仰对象为绝对,但它绝不应该以自身为绝对,因为象征体系并不是被象征者。如果说被象征者或绝对者是唯一的,那么象征者或相对者就一定是多样的,因为内在无限丰富的绝对者需要外在无限丰富的相对者来表现。所以结论只能是:第一,实际存在着的各宗教都不能自视为绝对;第二,宗教的多元状态是正常的;第三,非绝对的各宗教当然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是应该彼此开放并对其他思想开放的。而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认识到宗教的象征性和与之相连的相对性。由于宗教在文化中所处的根本地位,在文化对话中,宗教对话显然带有根本的性质;由于宗教冲突与族际国际冲突的关联,在今日世界上,宗教对话已日益具有紧迫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普通信众对自己的宗教信条的象征性质的忽略而造成的执着或狂热,会形成妨碍宗教对话的基础深厚的重大障碍,这就对理论思考,不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的理论思考,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理论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声柏 张永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91,共4页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文化的国家,宗教问题的探讨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既包涵各个宗教内部的和谐,又包涵各个宗教之间的和谐,更包涵以上两个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问题。要言之,“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宗教问题的探...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文化的国家,宗教问题的探讨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既包涵各个宗教内部的和谐,又包涵各个宗教之间的和谐,更包涵以上两个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问题。要言之,“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宗教问题的探讨;而面对当前中国多元宗教的社会现实,宗教问题的探讨又离不开“宗教对话”的和谐环境。历史上,中国西北是各种宗教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宗教对话 研讨会综述 学术 宗教问题 中国西北 宗教文化 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求宗教对话的东方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1-426,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缺乏对宗教对话理论本身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段德智教授在《宗教概论》中,以存有的层次性理论解析了宗教的层次性结构,进而从宗教的层次性结构推导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提出从文化对话到宗教信仰层面对...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缺乏对宗教对话理论本身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段德智教授在《宗教概论》中,以存有的层次性理论解析了宗教的层次性结构,进而从宗教的层次性结构推导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提出从文化对话到宗教信仰层面对话的现实途径。该宗教对话理论既立足于中西宗教对话的实践,又凸显了中国传统对存有层次性和统一性并重的文化特色,构建了一种融入了东方智慧的宗教对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德智 宗教对话 层次性 东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罗·尼特论宗教对话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志成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56-63,共8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保罗·尼特的宗教间对话模式理论。尼特把当今对话模式分为四类 :置换模式、成全模式、互益模式和接受模式 ,并对不同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理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呼唤基督教内部进行对话 。
关键词 保罗·尼特 宗教对话模式 置换模式 成全模式 互益模式 接受模式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藏传佛教的“宗派无偏向”与宗教对话 被引量:3
9
作者 班班多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64-66,共3页
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宗教对话"论域与近代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嘉样钦则汪波、贡珠元丹嘉措等所倡导的"宗派无偏向"运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古今中外的学者之间有共同的运思取向和思维规律,我们应充分利... 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宗教对话"论域与近代藏传佛教著名学者嘉样钦则汪波、贡珠元丹嘉措等所倡导的"宗派无偏向"运动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古今中外的学者之间有共同的运思取向和思维规律,我们应充分利用藏传佛教关于"宗派无偏向"的学术资源来丰富、提升和发展有关宗教对话的框架体系和思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宗派无偏向 宗教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与宗教对话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宗教对话 逻辑 文明对话 信息化时代 经济全球化 文化交流 意识形态 世界 神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而不同:儒家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可能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清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儒家与基督宗教分别以特异性的"忠孝"与"爱神"作为本根至上的终极正当原则,结果导致它们不仅在理论和现实中陷入了深度悖论,而且彼此间也形成了无法调和的张力冲突,难以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只有运用它们共同包含的&q... 儒家与基督宗教分别以特异性的"忠孝"与"爱神"作为本根至上的终极正当原则,结果导致它们不仅在理论和现实中陷入了深度悖论,而且彼此间也形成了无法调和的张力冲突,难以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只有运用它们共同包含的"普世爱人"观念,置换它们各自奉行的特异性至上本根,以尊重人权的"不可坑人害人、应当爱人助人"原则为基础,儒家与基督宗教才能通过求大同、存小异的途径,真正实现"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基督宗教 深度悖论 宗教对话 尊重人权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同宗教对话的共同准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应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1,共9页
自古以来,不同宗教之间之所以能够对话,基于不同宗教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的形而上道体依据、共同的人类来源、共同的人性依据和共同的道德伦理需要与共同的精神超越需要等共同性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同宗教对话共处的准则包括:宗... 自古以来,不同宗教之间之所以能够对话,基于不同宗教之间所具有的共同的形而上道体依据、共同的人类来源、共同的人性依据和共同的道德伦理需要与共同的精神超越需要等共同性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不同宗教对话共处的准则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和非强制性准则,宗教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理性交流与和平对话准则,宗教对话共处的理性与和平的准则,"真理各表,和而不同"的宗教包容准则,不同宗教在相互学习、倾听和完全了解各方教义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寻求共同性的准则,不同宗教的对话共处不能以各宗教放弃对无上真理的探讨立场为代价的准则,宗教对话的质疑、批评和容异准则,宗教对话共处的非政治化准则,宗教对话共处非民族化的准则,宗教对话依国依法的准则,宗教对话准则贯穿于实际信仰行动之中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宗教对话 共同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三归一”与“开权显实”——《法华经》中的“宗教对话”思想及其在天台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5,共8页
"宗教对话"是当代宗教界和宗教学界的时髦话题,这个话题原本是在基督宗教的主导下提出来的,但后来也得到了其他宗教的响应。不过,"宗教对话"本身并非是什么新事物,印度佛教在公元一世纪发展到大乘佛教时便主张"... "宗教对话"是当代宗教界和宗教学界的时髦话题,这个话题原本是在基督宗教的主导下提出来的,但后来也得到了其他宗教的响应。不过,"宗教对话"本身并非是什么新事物,印度佛教在公元一世纪发展到大乘佛教时便主张"宗教对话",而以大乘佛教为基础的中国佛教在"宗教对话"的思想和实践上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本文分析了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中的"会三归一"、"开权显实"的"宗教对话"思想以及依据《法华经》而成立的天台宗调和大小乘以及会通儒佛的"宗教对话"理论和实践。基督宗教的"宗教对话"思想是应景的、外置的,因为《圣经》中并没有什么"宗教对话"思想,而大乘佛教的"宗教对话"思想则是内在于佛经因而就是佛教教义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宗教对话 天台宗 会三归一 开权显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宗教的未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师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共6页
本文讨论了历史上关于宗教未来的两种主要观点,并用事实表明宗教至今并没有消亡,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宗教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世界宗教的格局已处于多元状况,只有对话才能导致宗教间的和平相处,也才可能实现世界和平。
关键词 宗教消亡 宗教永存 宗教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对话的理论动向及其现实启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17,共4页
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渐趋明显而严峻,宗教对话研究随之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前沿领域。着眼于宗教对话研究的新近理论倾向,首先,提炼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并概括其主旨要义;其次,... 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渐趋明显而严峻,宗教对话研究随之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前沿领域。着眼于宗教对话研究的新近理论倾向,首先,提炼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并概括其主旨要义;其次,试对这两种新理论动向加以比较性的方法论反思;最后,试论二者的借鉴意义,这对于我们积极促进中国的宗教关系、特别是政教关系的平稳发展会带来现实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宗教关系 政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对话的转型与日本“公共哲学”新视阈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本文在对日本学者宗教对话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时代诸宗教间对话向"实践模式"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有待破解的难题。通过援引日本学者提出的"活私开公"之公共哲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破解转... 本文在对日本学者宗教对话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时代诸宗教间对话向"实践模式"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有待破解的难题。通过援引日本学者提出的"活私开公"之公共哲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了破解转型期宗教间对话困境与难题的方法,即诸宗教在相互尊重独立性的同时,要以"活私"的态度、"开公"的姿态肩负起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公共性的责任",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难题,展开互助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公共哲学 活私开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克家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7-52,共6页
简要梳理和阐述宗教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对二者的关系和复杂性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将宗教与文化、宗教的文化性等特征放在当代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动态的审视、思考和盐?这是我们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宗教 文化 宗教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极关怀:宗教对话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儒、释、道治世、治心、治身谈起
18
作者 韩传强 刘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7,共4页
终极关怀关涉着终极神圣、终极诉求、企及路径等多个方面,它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追问。以儒、释、道的"治世"、"治心"、"治身"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它们在终极神圣上是趋同的,在终极诉求方面是多元的... 终极关怀关涉着终极神圣、终极诉求、企及路径等多个方面,它是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追问。以儒、释、道的"治世"、"治心"、"治身"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它们在终极神圣上是趋同的,在终极诉求方面是多元的,在终极关怀的路径选择上是多途的。终极关怀,这种契入到信仰层面的对话方式,是宗教对话的有效方式,它将架起各种宗教间对话的有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宗教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对话与宽容的时代——“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杨乐强 方永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763-764,共2页
关键词 基督宗教 时代变迁 宗教比较 宗教对话 文化 宗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陈声柏 田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依旧是繁花盛开的时节,2011年5月10—12日,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在两天半的会期中,来自香港... 依旧是繁花盛开的时节,2011年5月10—12日,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在两天半的会期中,来自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各地的40多个哲学、宗教学研究学术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及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从提交的170余篇论文中遴选出约60篇论文编成论文集提交会议发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宗教对话 和谐社会 研讨会综述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兰州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