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内涵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本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8-35,共8页
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都孕育、生长于人类生命与智慧的土壤里,它们都注重阐释人类的悲剧性与终极性问题,如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有限与无限等;都注重表述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中的生存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升华为崇高而神圣的价值领域去追问... 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都孕育、生长于人类生命与智慧的土壤里,它们都注重阐释人类的悲剧性与终极性问题,如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有限与无限等;都注重表述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中的生存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升华为崇高而神圣的价值领域去追问和解答。与宗教意识完全对立的应是科学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悲剧意识就介于它们二者之间,标志着科学与宗教矛盾对立的理性与超理性、自然与生命、规律与信仰等都在悲剧意识那里得到张扬而被消融、统一为价值意义内容。在悲剧意识与宗教的关系上交织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希腊悲剧里显露出不可理解的命运,莎士比亚悲剧包藏的深重的苦难,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悲剧被笼罩在罪恶的深渊里,卡夫卡面对的恐惧与荒谬,奥尼尔领悟出的神秘,它们都非常鲜明而复杂地显示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情怀和眼光。并且表明,悲剧与宗教间存在着相当的亲缘关系和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宗教意识 悲剧作家 宗教内涵 弥合功能 古希腊悲剧 超理性 价值关怀 价值意义 宗教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格萨尔》与蒙古族《格斯尔》宗教内涵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呼斯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格斯尔》 《格萨尔》 蒙古族 萨满教 藏族 宗教内涵 《格萨尔王传》 佛教文化 史诗 佛教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释的沦化 势利欲的喧哗——试论《金瓶梅》的宗教内涵与文学意蕴
3
作者 魏丕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这部小说大约创作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虽然其中假借了北宋末期政和年间的故事,但隐喻讽刺的仍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明朝,世风日下,人情淡薄,这两者又互为表里,共同织就一...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这部小说大约创作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虽然其中假借了北宋末期政和年间的故事,但隐喻讽刺的仍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明朝,世风日下,人情淡薄,这两者又互为表里,共同织就一幅光怪陆离的病态社会图景,集中展示在清河县这块地域上。作者以水浒传中的断故事作为引子,加以铺排渲染,将兼有官僚、恶霸和富商三种身份的西门庆与几位女性的利益纠葛和恣肆畸情生动细致地描画出来,读者可以从中知悉那个时代的诡谲以及人性的畸变。但作者又不是以揭露和批判作为最终旨归,意在通过这个故事来表现儒、道、释三种宗教在当时的明朝是如何沦落和变形的:沦落意味着道德的崩解,变化则蕴含着三种宗教新的发展可能。同时,官势、利益和欲望在小说中又相互推波助澜,这三者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其中不仅与宗教有涉,又和其他因素相关联,具有了迥异于通常叙事所具备的单声部的特征,这种特征契合了巴赫金所谓"众声喧哗"的内涵,并且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宗教内涵 文学意蕴 众声喧哗 文人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拉祜族火文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松 李根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80-82,共3页
火在拉祜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拉祜族火文化的功能、火文化的宗教内涵、火文化的民俗展现及火文化的伦理积淀作了论述。
关键词 拉祜族 火文化 民俗 宗教内涵 火崇拜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地区两会水石窟寺摩崖造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小斌 常亚恒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24-29,共6页
两会水石窟寺系黔北地区的一处石窟摩崖造像,一直以来鲜少为学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石窟造像进行综合分析,对两会水石窟造像的宗教内涵、历史渊源、艺术风格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促进黔北地区石窟造像认识的深入。
关键词 两会水石窟 摩崖造像 宗教内涵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里古格佛教壁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康.格桑益希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1-50,共10页
文章对中国西部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发展源流、文化背景、宗教内涵、民族风格、地域色彩及外来文化影响所呈现的审美特征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佛教壁画 源流 审美特征 文化背景 民族风格 地域特色 外来文化 宗教内涵 阿里古格 象雄文明 原始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装的人”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语境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怡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武装的人》作为一首世俗歌曲,虽然其起源和产生时间等问题都存在争议,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曾被当做定旋律,被广泛运用于弥撒曲的创作,由此"武装的人"传统逐渐形成。众多作曲家继承这一传统,选用《武装的人》进行音乐创作,... 《武装的人》作为一首世俗歌曲,虽然其起源和产生时间等问题都存在争议,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曾被当做定旋律,被广泛运用于弥撒曲的创作,由此"武装的人"传统逐渐形成。众多作曲家继承这一传统,选用《武装的人》进行音乐创作,最重要的原因是《武装的人》的宗教内涵满足了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服从于社会功能的要求。还有一些社会层面的因素诸如艺术赞助制度的兴盛和勃艮第宫廷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以及作曲家之间的竞争心理和对复调技法的追求都推动了"武装的人"传统的形成。这些因素的背后都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蕴含的宗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的人》 “武装的人”传统 宗教内涵 赞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истина(真理)”的人文—认知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玉海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4,共11页
"истина(真理)"是一个包含哲学、文化、宗教和社会精神道义等多方面因素的观念意象实体,它在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人文—认知特色,其根植于民族之本的丰富的文化语义意涵和哲学人文思想亟待深入探讨和挖... "истина(真理)"是一个包含哲学、文化、宗教和社会精神道义等多方面因素的观念意象实体,它在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人文—认知特色,其根植于民族之本的丰富的文化语义意涵和哲学人文思想亟待深入探讨和挖掘。本文首先对"истина(真理)"这一文化概念特有的民族宗教文化内涵特质及文化关联性展开讨论,进而重点从话语综合分析入手,对该文化概念涵纳的社会文化和人文—认知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借此深入研察该文化概念所蕴聚的社会观念认识、价值理想、精神传统和人文哲理等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概念 “истина(真理)” 人文—认知特性 宗教文化内涵 文化关联性 人文—认知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