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俗化的终结?——关于现代社会宗教供给与需求的变迁
1
作者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叶娟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4,167,168,共12页
基于宗教是一种前科学世界观,自启蒙运动以来,诸多著名社会科学家纷纷预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宗教会逐渐消失,人类将进入世俗化社会。这一经典世俗化理论目前正在遭遇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挑战。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对宗教的需求是永恒存在的...
基于宗教是一种前科学世界观,自启蒙运动以来,诸多著名社会科学家纷纷预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宗教会逐渐消失,人类将进入世俗化社会。这一经典世俗化理论目前正在遭遇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挑战。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对宗教的需求是永恒存在的;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回应,宗教机构与宗教活动也就不会消亡。现实情况是,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宗教信仰日渐式微,从绝对人口看,当今世界持有明确宗教信仰者却反而比30年前更多。要解释世俗化面临的这种挑战,有两个关键的变量,一是生存安全感,二是代际人口更替。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和物质上的不安全感是推动人们走向宗教信仰的关键因素。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富裕国家或一个社会中的富裕人群总是越来越远离宗教;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生存安全受到威胁的人群或者族群,则往往更依赖于信仰。从短时期来看,代际人口更替导致的宗教化相对于世俗化的强劲态势仍将延续;而从长远来看,宗教是否会消亡,一个真正的世俗化社会是否会来临,将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在多大范围内给人们带来持久的生存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市场理论
生存安全感
宗教供给
宗教
需求
代际人口更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研究方法的多元与平衡--中国民间宗教服务的家户制度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越
张细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6,共14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实践中家户宗教服务供给者这种形态及其在中国宗教实践中的角色。文本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叫法:"迷信专业户",并将之放入改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中进行分析。这一称呼显示了现在...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实践中家户宗教服务供给者这种形态及其在中国宗教实践中的角色。文本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叫法:"迷信专业户",并将之放入改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中进行分析。这一称呼显示了现在中国政府怎样将仪式专家概念化的,譬如灵媒、阴阳先生、算命先生及其他依靠民间宗教挣钱的人,包括在寺庙节日表演的民间乐师和戏剧演员、寺庙看管人、家户型的佛教仪式专家和道教法师、迷信用品制造商等等,此种轻蔑和非难的称呼却把这些人归类为备受赞美的个体户并使之显得合法化。然后,笔者展示了自己在陕北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中的两个场景,以说明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是如何运作的,场景之一关于灵媒,之二关于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和灵媒是依照不同的原理经营的,阴阳师依靠秘传的知识和仪式作法,灵媒依靠神的威力与灵验。二者都是充分利用"家户形态"的宗教生意人,跟附属于制度性的寺庙或者行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介绍了笔者称为"法事互助"的实践,指家户型宗教供给者通过临时聚集的办法以作更大的法事来满足一些客户更复杂的仪式需要。笔者也透视了家户型宗教供给者这一形态,并考察其与宗教团体形态在基层的法事服务提供相比所体现的优势,以及它是怎样平安通过政治压迫的。最后,笔者就中国宗教文化的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的未来提出了一些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
家户型
宗教供给
者
迷信专业户
道士
法事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俗化的终结?——关于现代社会宗教供给与需求的变迁
1
作者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叶娟丽
机构
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洛温斯坦(Lowenstein)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4,167,168,共12页
文摘
基于宗教是一种前科学世界观,自启蒙运动以来,诸多著名社会科学家纷纷预言: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宗教会逐渐消失,人类将进入世俗化社会。这一经典世俗化理论目前正在遭遇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挑战。宗教市场理论认为,对宗教的需求是永恒存在的;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回应,宗教机构与宗教活动也就不会消亡。现实情况是,尽管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宗教信仰日渐式微,从绝对人口看,当今世界持有明确宗教信仰者却反而比30年前更多。要解释世俗化面临的这种挑战,有两个关键的变量,一是生存安全感,二是代际人口更替。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和物质上的不安全感是推动人们走向宗教信仰的关键因素。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富裕国家或一个社会中的富裕人群总是越来越远离宗教;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生存安全受到威胁的人群或者族群,则往往更依赖于信仰。从短时期来看,代际人口更替导致的宗教化相对于世俗化的强劲态势仍将延续;而从长远来看,宗教是否会消亡,一个真正的世俗化社会是否会来临,将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在多大范围内给人们带来持久的生存安全感。
关键词
宗教
市场理论
生存安全感
宗教供给
宗教
需求
代际人口更替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研究方法的多元与平衡--中国民间宗教服务的家户制度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越
张细香
机构
剑桥大学东亚研究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6,共14页
文摘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实践中家户宗教服务供给者这种形态及其在中国宗教实践中的角色。文本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叫法:"迷信专业户",并将之放入改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中进行分析。这一称呼显示了现在中国政府怎样将仪式专家概念化的,譬如灵媒、阴阳先生、算命先生及其他依靠民间宗教挣钱的人,包括在寺庙节日表演的民间乐师和戏剧演员、寺庙看管人、家户型的佛教仪式专家和道教法师、迷信用品制造商等等,此种轻蔑和非难的称呼却把这些人归类为备受赞美的个体户并使之显得合法化。然后,笔者展示了自己在陕北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中的两个场景,以说明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是如何运作的,场景之一关于灵媒,之二关于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和灵媒是依照不同的原理经营的,阴阳师依靠秘传的知识和仪式作法,灵媒依靠神的威力与灵验。二者都是充分利用"家户形态"的宗教生意人,跟附属于制度性的寺庙或者行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介绍了笔者称为"法事互助"的实践,指家户型宗教供给者通过临时聚集的办法以作更大的法事来满足一些客户更复杂的仪式需要。笔者也透视了家户型宗教供给者这一形态,并考察其与宗教团体形态在基层的法事服务提供相比所体现的优势,以及它是怎样平安通过政治压迫的。最后,笔者就中国宗教文化的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的未来提出了一些推测。
关键词
迷信
家户型
宗教供给
者
迷信专业户
道士
法事互助
分类号
F842.4 [经济管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俗化的终结?——关于现代社会宗教供给与需求的变迁
罗纳德·F.英格尔哈特
叶娟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研究方法的多元与平衡--中国民间宗教服务的家户制度
周越
张细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