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宗教习俗与建成环境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陶金 张杰 +1 位作者 刘业成 阿布力克木.托合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95,共4页
伊斯兰教义的"真主法律"控制了传统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律法与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也使得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建成环境受宗教影响强烈。"真主法律"主要以社会公平、社区团结及私密性三个... 伊斯兰教义的"真主法律"控制了传统穆斯林社会的政治、经济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律法与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也使得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建成环境受宗教影响强烈。"真主法律"主要以社会公平、社区团结及私密性三个原则,对城市、居住区、邻里和建筑四个层面物质元素的形态特征进行控制,使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形成了空间形态特征鲜明的城市形态,显示了宗教习俗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伊斯兰城市 建成环境 宗教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佩饰看维吾尔族宗教习俗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亚力坤.吐松尼牙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古代维吾尔族佩饰文化产生于宗教习俗,有些首饰或护身佩饰较多地保留在今天维吾尔族的民间生活文化中。存在于维吾尔族普通民众生活习惯里的佩饰,既可以满足他们"装饰自己"的审美需求,也能够填补"精神防护"的心灵... 古代维吾尔族佩饰文化产生于宗教习俗,有些首饰或护身佩饰较多地保留在今天维吾尔族的民间生活文化中。存在于维吾尔族普通民众生活习惯里的佩饰,既可以满足他们"装饰自己"的审美需求,也能够填补"精神防护"的心灵空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宗教习俗 佩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姓氏源流看果洛藏族的宗教文化习俗 被引量:2
3
作者 丹曲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7,共9页
自古以来,自称为"董氏"的果洛藏族就居住在被称作"玛域"的黄河源头。在藏文文献和口碑资料中,"董氏"往往与当地的阿尼玛沁雪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给果洛藏族的姓氏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它给阿尼玛沁雪... 自古以来,自称为"董氏"的果洛藏族就居住在被称作"玛域"的黄河源头。在藏文文献和口碑资料中,"董氏"往往与当地的阿尼玛沁雪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给果洛藏族的姓氏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它给阿尼玛沁雪山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依据藏文文献和口碑资料,就果洛藏族的姓氏源流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展开讨论,认为果洛藏族姓氏的渊源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且其历史久远,与藏族族源一脉相承;果洛藏族的阿尼玛沁山神崇拜习俗,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反映,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是藏族社会早期部落制度的一种辐射,也成为历史以来维系黄河源头社会秩序的象征。果洛藏族的姓氏源流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既是果洛地区藏族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文化习俗的沉淀,也是其部落文化和宗教信仰兼容性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洛藏族 古代氏族 《格萨尔》 阿尼玛沁山神 宗教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与衍生:土家族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仕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本文探讨了在人类社会的宗教形态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土家族的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发生嬗变与衍生的诸多形式,并分析了导致土家族宗教信仰发生变迁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关键词 土家族 宗教信仰 宗教习俗 嬗变 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羌族原始宗教 被引量:11
5
作者 钱安靖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5-72,共8页
新中国建国前,岷江上游的羌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 新中国建国前,岷江上游的羌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上其他原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又因为羌族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汉族历代王朝和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受汉、藏文化影响较深,所以有的羌民也兼信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羌族 原始社会 文化影响 祖先神 白石崇拜 藏传佛教 天神 宗教习俗 自然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转经习俗与个人宗教体验
6
作者 张虎生 陈映婕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 从个人与群体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民间宗教生发与延续的深层结构,是民间宗教研究的重要方法。转经习俗是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盛行的信仰实践与信众日常化的朝圣仪式。转经人作为该习俗的文化主体,其丰富的个人宗教体验不仅以"灵验"主题的口头神性叙事得到自我认同与集体传播,同时折射了个体心灵世界中的强音与弱音,满足了人们差异又多元的世俗心理需求。融入到民众生活内部的、大量宗教体验的深刻存在,是转经习俗得到稳固传承的隐形动力,甚或成为藏传佛教长期扎根于青藏高原的民间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习俗 个人宗教体验 转经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宗教的象征体系:性的二元主题——勒鲁瓦-古昂《史前宗教》述评
7
作者 俞灏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3-27,15,共6页
安德烈·勒鲁瓦-古昂(AndréLeroi-Ganrhan)是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其代表作《史前宗教》在批评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借助民族志的片... 安德烈·勒鲁瓦-古昂(AndréLeroi-Ganrhan)是法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其代表作《史前宗教》在批评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一、借助民族志的片断材料来填补空白,简便易行,只须在这些确实的材料上加个假设就行了,然而史前人一披上假设的外衣,就一无所得了。——勒鲁瓦-古昂“史前人只给我们留下零碎的信息……”《史前宗教》的这句扉页题辞道出了史前宗教研究的难处:一方面,史前宗教无论是观念形态还是仪式层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原始宗教 宗教信仰 宗教习俗 人类学家 史前艺术 宗教观念 象征语言 现代宗教 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五十年东京大学(等)关于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之多领域研讨纪要(中)
8
作者 韩东育 韩宾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6,共5页
第三讲多义象征体系的祖先崇拜——中国的祖先崇拜何以存续东京大学文学部宗教学池泽优副教授(1997年10月13日)迄今为止,对于祖先崇拜的宗教现象何以产生、又何以在分化中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形态等问题所作出的颇具合理意义的... 第三讲多义象征体系的祖先崇拜——中国的祖先崇拜何以存续东京大学文学部宗教学池泽优副教授(1997年10月13日)迄今为止,对于祖先崇拜的宗教现象何以产生、又何以在分化中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形态等问题所作出的颇具合理意义的一般性理论说明,是由本世纪5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研讨纪要 中国古代 宗教政治 东京大学 宗教习俗 五十年 诸子思想 多领域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歌》源于黄河流域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龙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9,共6页
河伯在《九歌》组曲中出现 ,是判定《九歌》源自黄河流域的最直接证据。“九歌”作为曲名自夏至周在黄河流域长期流传 ,当属中原文化范围。《九歌》原来只有 9首歌曲 ,传入沅湘流域后 ,与当地土著信仰结合 ,增加了《湘君》《湘夫人》 ,... 河伯在《九歌》组曲中出现 ,是判定《九歌》源自黄河流域的最直接证据。“九歌”作为曲名自夏至周在黄河流域长期流传 ,当属中原文化范围。《九歌》原来只有 9首歌曲 ,传入沅湘流域后 ,与当地土著信仰结合 ,增加了《湘君》《湘夫人》 ,变成 11首 ,从而造成了文不对题的现象。《九歌》中还保留了东皇太一、东君、昆仑等其他不少中原文化信息。《九歌》这一文化现象当发端于母系社会末期 ,是中国早期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很有影响力的主流文化的体现。不过《九歌》传到沅湘之间的时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歌》 黄河流域 考证 屈原 楚辞学 祭祀文化 宗教习俗 篇章结构 河伯信仰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理解教育与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天明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61-62,共2页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人们在客观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背景、宗教习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培养起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人们在客观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背景、宗教习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各种情况的基础上.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培养起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心理,并能够从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开展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历史教科书 内容选择 民族主义情绪 世界教育 宗教习俗 地理环境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桂西北白裤瑶铜鼓舞基本特征及形成因果--用'舞蹈生态学'原理剖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金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95-,108,共2页
从宗教习俗中可窥探出,白裤瑶古老的铜鼓舞所表现的内容和舞蹈特征,无一不和本民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宗教习俗息息相关,它是瑶族人民创造的民族舞蹈形式,是本民族文化的结晶。正因为它与本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如此紧密相连,所以在几千年的... 从宗教习俗中可窥探出,白裤瑶古老的铜鼓舞所表现的内容和舞蹈特征,无一不和本民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宗教习俗息息相关,它是瑶族人民创造的民族舞蹈形式,是本民族文化的结晶。正因为它与本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如此紧密相连,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盛行不衰,独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白裤瑶 勤泽格勒 宗教习俗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声片初期的诗意化纪录片:《锡兰之歌》
12
作者 杨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1,共3页
影片《锡兰之歌》是在约翰·格里尔逊领导下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时期因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而备受大家推崇的纪录片之一。从构图和光影等美学角度来看,影片也极其优美且富有形式感。“巴西尔·瑞特编导的这部雄心勃勃的影片,记录... 影片《锡兰之歌》是在约翰·格里尔逊领导下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时期因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而备受大家推崇的纪录片之一。从构图和光影等美学角度来看,影片也极其优美且富有形式感。“巴西尔·瑞特编导的这部雄心勃勃的影片,记录了锡兰(今斯里兰卡)僧伽罗族人的文化生活和宗教习俗以及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他们的生活和习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锡兰 诗意化 有声片 宗教习俗 文化生活 创造性运用 纪录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国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5,共6页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机制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事例,阐述少数民族妇女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互动关系时,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念。从而挑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下,对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经验的忽视,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应该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在构建、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不仅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也适用于各民族社会,对此要加以重视、总结、弘扬,并使其成为今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妇女 传统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生活方式 自然资源管理机制 宗教信仰习俗 生态文化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汉语言现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开古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89年第2期74-79,共6页
阿拉伯语和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语言思维的共性角度看,阿拉伯语和汉语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属同一语系,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又受到地理社会环境、文化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点... 阿拉伯语和汉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从语言思维的共性角度看,阿拉伯语和汉语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属同一语系,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又受到地理社会环境、文化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点和语言风格。因此,对阿汉语言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从事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是不无裨益的。本文拟就这方面作些简单的比较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合 意合 民族特点 对应词 宗教习俗 专有名词 社会环境 连接词 搭配能力 特有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中的天堂之园——波斯伊斯兰园林回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敏 姚雪艳 《园林》 2002年第7期10-12,共3页
历史上的波斯位于亚洲西部和西南部.在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它的势力范围扩展至埃及与印度.公元前334~331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征服.直至公元1935年,波斯都是伊朗的正式官方名称.波斯古典园林的个体特征,与其地域环境、历史沿革和宗... 历史上的波斯位于亚洲西部和西南部.在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它的势力范围扩展至埃及与印度.公元前334~331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征服.直至公元1935年,波斯都是伊朗的正式官方名称.波斯古典园林的个体特征,与其地域环境、历史沿革和宗教习俗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之园 波斯 伊斯兰园林 古典园林 宗教习俗 园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荐上座”何以“不祥”
16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1期156-156,共1页
唐·李义山《杂纂·不祥》载:“卧吃食,无事嗟叹,寝如尸,荐上座,露顶吃食……”。“荐”,即草席。《说文》:“荐,(?)蓆也。”那么,俗语又何以“荐上座”为“不祥”呢?考其民俗语源,其一,与汉民族丧服礼俗中的忌讳有关。古代居... 唐·李义山《杂纂·不祥》载:“卧吃食,无事嗟叹,寝如尸,荐上座,露顶吃食……”。“荐”,即草席。《说文》:“荐,(?)蓆也。”那么,俗语又何以“荐上座”为“不祥”呢?考其民俗语源,其一,与汉民族丧服礼俗中的忌讳有关。古代居丧习俗有礼俗名为“苫块”,即“寝苫枕块”的略称。古人居父母之丧,以草垫为席,以土块为枕。《仪礼·丧服·子夏传》:“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又《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经带,哭昼夜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座 枕块 汉民族 丧服 民俗语源 说文 倚庐 宗教习俗 义山 居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修布达拉宫秘闻录
17
作者 苗凡卒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2期8-14,4,共8页
布达拉宫经三年维修刚卸下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整个工程在我国古代建筑维修中有两项前所未有:投资最大,达5300万元;规格最高,维修需报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这座“神宫”300年来不准往外倒垃圾,这次维修终于作了清除,垃圾运了46... 布达拉宫经三年维修刚卸下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整个工程在我国古代建筑维修中有两项前所未有:投资最大,达5300万元;规格最高,维修需报请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这座“神宫”300年来不准往外倒垃圾,这次维修终于作了清除,垃圾运了469卡车。开工仪式须按宗教习俗举办,何时开工,仪式由谁主持,均由天文历算研究所占卜得出,要诵读《大藏经》10万遍,60名喇嘛整整念了一星期。你知道它那奇特的建筑材料吗?你知道它那神秘的彩绘工艺吗?你知道它那令人不可思议的藏式建筑结构吗?……本文为你揭开了一个个布达拉宫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工程 藏式建筑 天文历算 宗教习俗 西藏自治区 古代建筑 布达拉宫 彩绘 敦煌壁画 文物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脱羁绊 走向社会——阿拉伯妇女的就业趋势
18
作者 晓谷 《国际展望》 1984年第2期30-,共1页
多少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宗教习俗和传统保守势力的束缚,阿拉伯妇女很少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近年来,中东地区国家鉴于外籍劳务人员不断增加,已开始重视妇女的就业问题。1983年3月。
关键词 就业趋势 就业问题 中东地区 宗教习俗 保守势力 全日制托儿所 职业训练 妇女就业 妇女保健 民主也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汉人名地名的翻译
19
作者 晓文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89年第2期72-73,共2页
随着我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我国翻译介绍有关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宗教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的书籍日益增多,我国的阿语工作者和其他语言的工作者一样,对阿语原文中的人名地名,主要采用下列三种约... 随着我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我国翻译介绍有关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宗教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的书籍日益增多,我国的阿语工作者和其他语言的工作者一样,对阿语原文中的人名地名,主要采用下列三种约定俗成的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历史地理 宗教习俗 汉语习惯 国家政治经济 阿卜杜拉 翻译理论 易司马仪 阿伊莎 阿富汗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汉成语的异曲同工
20
作者 盖双 杨阳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4期51-54,共4页
阿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包括谚语与典故,是各自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辞固定,含义丰深,流传广远,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指针,对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文化、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无论阿语成语还是... 阿语成语和汉语成语,包括谚语与典故,是各自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辞固定,含义丰深,流传广远,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指针,对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文化、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无论阿语成语还是汉语成语,有些从字面上便可理解,像阿语的“小时所学,如镌石上”,“流满的小溪胜过堵塞的大河”;汉语的“小题大作”,“后来居上”.有些则要知道来源和典故方能理解,如阿语的‘曼希姆的香料,“奥斯曼的衬衣”;汉语的“杯弓蛇影”,“守株待免”.还有些对本民族来说一目了然,而对外族来说,如不加解释则无法沟通,如阿语的“春天的苍蝇”(丰年之兆)和汉语的“秋后的蚂蚱”等。这说明各民族语言除了共性之外,也有由于受地理社会环境与文化宗教习俗影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成语 汉语成语 形成和发展 认识社会 阿拉伯民族 两条腿 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语言 社会环境 宗教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