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与文学:两种反映生活的形式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6-82,共7页
宗教生活是一种神圣化的生活,宗教的神圣化大体由神异性、神秘性、神意神力等组构而成;文学则主要以世俗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反映的对象,它的兴趣主要在人身上而不是神身上。宗教中许多空幻不实、虚无飘渺的事物和许诺虽然言之凿凿,但经不... 宗教生活是一种神圣化的生活,宗教的神圣化大体由神异性、神秘性、神意神力等组构而成;文学则主要以世俗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反映的对象,它的兴趣主要在人身上而不是神身上。宗教中许多空幻不实、虚无飘渺的事物和许诺虽然言之凿凿,但经不住推敲,只具有彼岸性(神性、理想性),而不具有此岸性(真实性、现实性);文学则坚定执着地立足尘世,立足现实,坚持此岸性。非现实性是宗教的显著特征;文学则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反映生活的素材、题材、内容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对所获素材的选取以一种现实科学的态度加以审视,加工和处理,它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形式 宗教与文学 宗教生活 神意 文学生活 神异性 彼岸世界 作家艺术家 神圣化 生活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和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蕊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6,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风靡朝野。刘义庆在其名著《世说新语》中,对这一时期儒玄佛合流的宗教现象有着较为深入的反映,对宗教徒的生活和活动多有记载,形象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宗教徒人物。书中体现的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是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风靡朝野。刘义庆在其名著《世说新语》中,对这一时期儒玄佛合流的宗教现象有着较为深入的反映,对宗教徒的生活和活动多有记载,形象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宗教徒人物。书中体现的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宗教徒活动推进了文学的发展,而《世说新语》中有关宗教人物的描写又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宗教与文学于双向汇流中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宗教与文学 互动和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马意象的宗教与文学情结
3
作者 方蕴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马在周人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诗经》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本文通过对周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考查,探讨马在西周社会倍受尊崇的原因以及《诗经》中马意象所隐含的周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关键词 《诗经》 周文化 宗教与文学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
4
作者 倪金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92-96,共5页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倪金华宗教与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在当今台湾,宗教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佛教信徒众多,寺... 宗教与文学的文字缘──台湾佛教散文艺术考察倪金华宗教与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探索。在当今台湾,宗教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佛教,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佛教信徒众多,寺庙林立。据统计,截至1990年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宗教与文学 佛教禅宗 散文艺术 散文家 文字缘 宗教情感 创作主体 文学语言 佛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之互动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46-54,共9页
以"宗教生活"亦即社会一般信仰和仪式、行为体系为观照对象,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复杂性的合理思路。"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之间不仅仅是"影响—反映"的关系,而且是深层次的"需求—功... 以"宗教生活"亦即社会一般信仰和仪式、行为体系为观照对象,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复杂性的合理思路。"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之间不仅仅是"影响—反映"的关系,而且是深层次的"需求—功能"互动关系。以"世俗性"和"商业性"为本质特性的"通俗文学",对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起到了传播、抟合、建构的作用。"通俗文学"作为一种关键性媒介和创造力量,在大、小传统分殊、区域文化多样、阶级差别显著的古代中国社会实现价值观分享和文化共同体认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活 通俗文学 宗教与文学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宗教的性质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3-16,共4页
浅议宗教的性质及其与文学的关系赵凯(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合肥230039)宗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它的神秘性与普遍性并存不悖。在现实生活中,既是教徒又是教盲的现象屡见不鲜,上了年纪的人也许从... 浅议宗教的性质及其与文学的关系赵凯(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合肥230039)宗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它的神秘性与普遍性并存不悖。在现实生活中,既是教徒又是教盲的现象屡见不鲜,上了年纪的人也许从那些庄严肃穆的仪典祭祀中能领悟出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宗教意识 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宗教 文学作品 思维方式 自我意识 宗教与文学 原始人类 原始初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作品中的宗教到宗教语境下的文学——陈洪宗教文学研究述评
7
作者 吴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位代表性文论家(金圣叹)进行了集中的研究,逐步廓清"文学创作的宗教性",建立了具有中国文论话语特色的宗教民族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全真教 金圣叹 宗教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宗教的历史及审美沉思──从一个侧面看西方文学的特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 西方文学 《圣经》故事 文学宗教 宗教价值 基督教文化 宗教与文学 审美心理 审美价值 以人为本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的价值取向与文学的价值取向
9
作者 蔡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9-74,共6页
“浩瀚万里海水,环抱着一座绿色的都城,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富饶的海岛,它像金塔终日发光,像太阳一样光照千里……一年四季江河长流,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处处卖着金鼓和银锣,处处卖着金盆和银碗,水井亮得像银汁,谷穗黄得象金子;道路... “浩瀚万里海水,环抱着一座绿色的都城,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富饶的海岛,它像金塔终日发光,像太阳一样光照千里……一年四季江河长流,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处处卖着金鼓和银锣,处处卖着金盆和银碗,水井亮得像银汁,谷穗黄得象金子;道路平滑得象玻璃板,湖水象闪光的宝石一样……巍峨的宫殿柱子镀着黄金,宫殿耸立入云高达九层,宫顶镶着红红绿红的珠宝,珠宝安嵌在荷花似的金瓣里,早晚闪射着耀眼的光辉;云彩在房顶萦绕,彩光披镀在黄瓦的宫殿、高大的王宫盖成笋子形,像一蓬竹上的许多笋子,又象流霞缭绕的天宫宝塔,世上没有哪一座宫殿比得上它。”这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兰戛西贺》中对勐兰戛环境和王宫的精采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文学的价值 价值取向 宗教与文学 宫殿 宗教文学 指导思想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 笋子 象玻璃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炫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7,共8页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吴炫有的时候,创作和理论孰先孰后,可能还是评论界自己惹出的话题。人类总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现象,诱惑人们思考一批相同的问题,产生一番相似的话语。尽管其间的差异同样可能十分显然,但这并不... 宗教否定:英雄性与存在性──论张承志吴炫有的时候,创作和理论孰先孰后,可能还是评论界自己惹出的话题。人类总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现象,诱惑人们思考一批相同的问题,产生一番相似的话语。尽管其间的差异同样可能十分显然,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和理论家在特定时空下,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哲合忍耶 存在性 《心灵史》 英雄性 宗教与文学 合时宜 农民起义 西海固 黄土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俏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李俏梅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滚滚而至的时候,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却把自己的文学触角伸入了宗教这一神秘的精神领域。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1981·1《十月》)可以说是其先导,最先对宗教发表了自己... 论中国当代作家的“宗教热”李俏梅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滚滚而至的时候,当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却把自己的文学触角伸入了宗教这一神秘的精神领域。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1981·1《十月》)可以说是其先导,最先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走得更为深远的有张承志(《金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史铁生 宗教与文学 宗教 张承志 《金牧场》 贾平凹散文 基督教 《施洗的河》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三大宗教经典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12
作者 蔡先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古兰经》 《圣经》文学 伊斯兰教 宗教与文学 阿拉伯作家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散文文体 穆罕默德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