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笔石动物宏进化初探
1
作者 张元动 陈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中奥陶世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对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生物地层及其笔石动物的研究表明 :( 1 )在此期间笔石动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但不同的笔石类群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呈现为断续式 ( disjunctp... 中奥陶世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对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生物地层及其笔石动物的研究表明 :( 1 )在此期间笔石动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但不同的笔石类群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呈现为断续式 ( disjunctpattern) ;( 2 )笔石动物不同类群的这种差异性反应可能和这些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有关 ;( 3)双笔石动物群的起源主要通过异时发育 ,其早期进化历史则由一系列快速、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交界地区 中奥陶世 笔石动物 宏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速率的研究与进化理论的统一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94-803,共10页
不同进化学说之间的争论大多与进化速率问题有关。在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上的进化速率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并导致相关的进化学说之间的互不相容。恒速的、匀速的、随机的分子进化(中性说)与非匀速的、适应的表型进化相矛盾;在... 不同进化学说之间的争论大多与进化速率问题有关。在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上的进化速率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并导致相关的进化学说之间的互不相容。恒速的、匀速的、随机的分子进化(中性说)与非匀速的、适应的表型进化相矛盾;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渐进的适应进化(综合论)难以解释古生物记录所揭示的停滞与跳跃相间的、有时是爆发式的大进化现象。这些矛盾大多源于对进化速率的度量的不同,各层次的进化速率的含义也不同,各学说之间缺乏统一语言。生命史的重大进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表显示出明显的非匀速特征:绝大多数重大进化事件发生在生命史的早期(40至35亿年前)和晚期(7亿年以近)。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生命起源、细胞生命的基本结构和代谢途径、以及生物进化和地球生物圈赖以建立的基础早在生命史开始后的几亿年内就已完成或确立了;复杂的高级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重要的结构的进化革新发生在生命史末端的数亿年间。本文将宏进化的这种非匀速现象解释为地球生命与地球环境协进化的结果。当前进化理论的分裂是由生命科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所引起的,进化理论也必将随着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入而走向统一,走向新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进化速率 宏进化 非匀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形目鱼类重要形态与生态特征的演化格局与适应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明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2-1947,I0022-I0025,共20页
文章从GenBank下载得到27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以多鳍鱼为外类群,构建鲟形目鱼类分子系统树。以此为基础,采用系统发育比较方法(Phylogenetic comparative methods,PCMs)分析鲟形目鱼类的12个形态、生态特征的宏进化格局,重... 文章从GenBank下载得到27种鲟形目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以多鳍鱼为外类群,构建鲟形目鱼类分子系统树。以此为基础,采用系统发育比较方法(Phylogenetic comparative methods,PCMs)分析鲟形目鱼类的12个形态、生态特征的宏进化格局,重建祖先特征状态,分析特征的系统发育限制性,以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8个特征(生活习性、身体大小、背鳍条数、臀鳍条数、背鳍后骨板数、臀鳍后骨板数、鳃耙数和卵径)的演化受到系统发育限制,说明这些特征的演化与系统发育相关,受到强烈的自然选择作用;另外有4个特征(食性、雌性初次性成熟年龄、雄性初次性成熟年龄和产卵间隔时间)的演化不受系统发育的限制,而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祖先状态重建分析显示,鲟形目鱼类许多特征的演化格局表现为:祖先种呈现中间状态,然后分别向变大或变小两个方向演化,例如身体大小、背鳍条数、臀鳍条数和初次性成熟年龄等。在适应策略上表现为一些基础形态特征不容易发生变化,如鳃耙数和卵径等;但食性、性成熟年龄、卵径和产卵间隔时间这些生态习性特征容易发生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鲟形目鱼类宏进化机制和进行物种保护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形目 特征演化 系统发育信号 宏进化 祖先状态重建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