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转轨时期的宏观金融管理
- 1
-
-
作者
王兆星
-
机构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系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0年第2期42-48,共7页
-
文摘
一、转轨时期的宏观金融管理目标转轨时期的宏观金融管理应该具有特定的目标。只有明确了转轨时期宏观管理的具体目标,才能使管理的重点更加突出,管理效果才能更加明显,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的目标才能得以具体实现。
-
关键词
转轨时期
宏观金融管理
中央银行
金融机构
专业银行
信用结构
需求管理
经济结构
管理目标
基础产业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八五”期间的金融体制改革思路
- 2
-
-
作者
郑先炳
-
机构
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
-
出处
《武汉财会》
1991年第6期8-9,共2页
-
文摘
“八五”期间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必须在宏观金融调控、微观金融管理和金融市场培育这三方面有所创新。因此,我们的思路便围绕这三方面展开。一、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多年来,我国在宏观金融调控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在这一经济领域中,有关部门未能很好地相互协调行动;发挥合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金融系统内的宏观金融管理与国民经济其他管理部门如国家计委、财政部等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未能很好地协调,有些本来是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与制约关系的计划相互脱节,有些政策措施甚至相互抵触;②在金融体系内部,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
-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
金融体制改革
政策措施
宏观金融管理
宏观金融调控
金融宏观调控
调控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政策
主要表现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真正确立人行的中心地位
- 3
-
-
作者
常德仁
-
出处
《南方金融》
1988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可谓我国九年金融体制改革中最杰出的成效。几年来,中央银行在宏观管理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和取得的货币信贷调控效应,充分说明了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完全符合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国需。但是,中央银行体制的建设,直至现在都未能适应产生了巨大变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正在向间接管理过渡,而金融间接管理的主要工具仍然把握在政府行政机关的手掌上,中央银行缺少与职责相应的管理权力和权威,至今尚未形成名符其实的宏观金融管理的决策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目前急待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
关键词
中央银行体制
中心地位
宏观管理
人民银行
间接管理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宏观金融管理
加固
分支机构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综合评估初探
- 4
-
-
作者
张强
-
机构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
-
出处
《南方金融》
1995年第7期16-17,共2页
-
文摘
商业银行资金使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增强商业银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及时对商业银行实行宏观调控,保证金融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都是零散的个别指标,孤立地考察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很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的整体态势作出正确的反映,所以在具体操作上缺乏准确性、灵活性.本文从我国宏观金融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就商业银行(或地区,以下同)信贷质量综合评估理论和方法略述一孔之见.
-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综合评估
信贷质量
统计指标体系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监控指标
相似程度
宏观金融管理
基本思路
自我发展能力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