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异同辨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合君 王文举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29,72,共3页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干预经济常用的两种手段,但是二者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不仅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而且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干预经济常用的两种手段,但是二者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不仅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而且对规范政府政策、规范政府行为和政府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制 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干预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货币政策:局限性及调整思路 被引量:4
2
作者 龚明华 王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6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兼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齐建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2005—2006年,中央政府为防止经济出现新的过热,继续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如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对房地产交易课税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充分落... 2005—2006年,中央政府为防止经济出现新的过热,继续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如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对房地产交易课税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等。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充分落到实处。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策度响应不高,甚至逆向行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其矛盾不是政治上的矛盾,而是经济利益的矛盾,微观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行政利益出现矛盾。为正确解决这一矛盾,应继续强调政令畅通,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关系,适当减少微观手段和行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事权 财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宏观经济调控权的构成与配置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宏观经济调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产生的一种国家经济调节权。它由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三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体权力构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产生的一种国家经济调节权。它由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三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体权力构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的主体是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时,我国有必要建立特别宏观经济调控行政诉讼制度,将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确定为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的主体,以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会议制"机关难以对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的行使进行日常性监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到“软着陆”成功 被引量:8
5
作者 陈锦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8,共16页
1993年3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任命我为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不久,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摆到了国家计委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统一认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搞好总供给和总... 1993年3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任命我为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不久,宏观经济过热的问题摆到了国家计委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统一认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搞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物价,调整经济结构;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情况,实行有进有退、进退适度的灵活的调控措施,逐渐使经济降温,发展持续,1996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行政手段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茫然、应然到实然--论宏观经济调控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溥 焦建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8,共17页
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狭义宏观调控论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需,限于宏观层面,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狭义的宏观经... 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是中国当代经济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狭义宏观调控论认为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需,限于宏观层面,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狭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概念为基准,可从经济思想转变、微观经济基础、市场化进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宏观调控工具箱的构建,对中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过程如下:1976—1991年为体制改革探索的茫然期,1992—1996年为确立改革目标后的应然向实然过渡期,1997年之后初步形成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然期。研究表明,中国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初步形成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1997—199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市场经济 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茫然 应然 实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调控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栋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23-33,42,共12页
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能创造货币。本文却有力证明:银行创造存款并没有创造货币,银行消灭存款也没有消灭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又消灭存款这种业务活动及其调整的真正作用,是加快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 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能创造货币。本文却有力证明:银行创造存款并没有创造货币,银行消灭存款也没有消灭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又消灭存款这种业务活动及其调整的真正作用,是加快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往对它的评价,必须重新进行研究和认识,这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力 货币数量 货币流速 宏观经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变量 被引量:4
8
作者 安福仁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6,共4页
税收是政府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它是一个处于政府控制之下的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一国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变量,将有可能使经济导向一个高产出、高就业、价格稳定和商品、劳务、资本旺... 税收是政府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它是一个处于政府控制之下的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一国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变量,将有可能使经济导向一个高产出、高就业、价格稳定和商品、劳务、资本旺盛的较好的经济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 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变量 政府控制 非均衡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 不公平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的行为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承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51,共5页
艺术与文化产业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为一样,在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与社会经济消费指数,社会消费结构,以及平衡社会储蓄率都存在着价值行为和影响。在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中... 艺术与文化产业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为一样,在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与社会经济消费指数,社会消费结构,以及平衡社会储蓄率都存在着价值行为和影响。在经历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现有的宏观经调控政策已处于了体制转型期,GDP的高速增长放缓,储蓄额居高不下,人均消费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进出口以及对外贸易形势也不容乐观,为应对各种危机的挑战,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大国有必要也必须做出调整。文章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对当前社会中国经济总体特征的成因分析,重点关注社会消费群体,文化产业企业和政府分部门的创意产业规划以及国民收入的份额比重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向消费转向的影响,从开放的视角对艺术产业行为影响以及有效社会消费率到资本积累再到高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机制进行探讨。关于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为特征现状和影响的分析,则主要运用宏观经济学内外平衡理论和调控政策分析法,结合艺术与文化产业的特色,分析经济运行的变化与经济政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 宏观经济调控 调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树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17,共7页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03年11月 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周期 发展存在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手段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凌一琦 薛治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法律手段,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自身对经济运行起着调控作用,同时也是其他调控手段得以实施的基础性框架。法律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应...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法律手段,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自身对经济运行起着调控作用,同时也是其他调控手段得以实施的基础性框架。法律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应综合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新思维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战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新常态背景,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战略。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政府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新思维开拓新的发展局面。进行供给侧改革,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基于新常态背景,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宏观战略。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政府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管理职能,利用新思维开拓新的发展局面。进行供给侧改革,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把握时代特征,在科学化、合理化的基础上,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利用新思维,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宏观经济调控 管理 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货币政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的特点、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的新的局限性,以及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 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数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荣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0年第6期1-6,共6页
我国学术界对乘数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突破性进展。乘数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是国民收入变动量和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客观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与社会制度... 我国学术界对乘数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 ,取得突破性进展。乘数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是国民收入变动量和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客观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与社会制度无关。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利用乘数理论 ,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货币乘数和外贸乘数等。要研究乘数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现乘数体系的优化 ,以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数效应 宏观经济调控 乘数理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旭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4,共2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目标及其政策搭配,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首要目标不应是经济高增长而是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应实施低水...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目标及其政策搭配,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首要目标不应是经济高增长而是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认识误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亚平 刘学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56-57,共2页
走出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认识误区赵亚平,刘学敏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前提是政府能够适时适度地施以宏观经济调控。我国所要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现代市场经济,它同样要求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 走出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认识误区赵亚平,刘学敏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前提是政府能够适时适度地施以宏观经济调控。我国所要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现代市场经济,它同样要求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修补市场缺陷、熨平市场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认识误区 政府 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运行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叶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国情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端计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4,共3页
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 ,西方的经济理论过去、现在、将来均解释不了中国经济实际。21世纪初叶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正视中国的国情特色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21世纪初叶 中国 宏观经济调控 西方经济 国情特色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书琴 刘卓良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61,共3页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几点思考李书琴,刘卓良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和近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之所以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构建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手段,其根... 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几点思考李书琴,刘卓良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现代市场经济和近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之所以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构建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手段,其根本缘由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的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经济增长模式 宏观调控 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外部效用 国际收支 公共产品 生产要素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籍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指标体系研究
19
作者 谭峻 涂宁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章认为,地籍成果能够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为各类国民经济事务的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现势的土地信息;现有地籍调查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宗地基础信息缺乏外延、宗地信息的统计分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文章从... 文章认为,地籍成果能够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为各类国民经济事务的管理提供客观、准确、现势的土地信息;现有地籍调查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宗地基础信息缺乏外延、宗地信息的统计分析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文章从宗地基础数据指标、土地利用结构指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土地利用管理绩效指标等方面,构建了地籍成果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籍成果 宏观经济调控 决策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经济调控机构之间相对权力的实证分析——基于履历的部长相对地位之估计
20
作者 顾海兵 孙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5,265-269,共14页
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影响力。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是政府主要的影响途径之一。显然,由于调控的跨部门色彩,了解各部委在国务院的相对权力对理解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官本位的中国,部长的地位与其所在... 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影响力。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是政府主要的影响途径之一。显然,由于调控的跨部门色彩,了解各部委在国务院的相对权力对理解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着重要的帮助。在官本位的中国,部长的地位与其所在机构的相对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这点出发,通过履历法分析了四大宏观经济调控机构的相对权力。最近五届政府官员的履历表明:发改委的相对权力高于其他部门,人民银行次之,两者的差距相对较小;商务部第三,财政部第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权力 履历法 宏观经济调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