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错法”改革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析的系统性错误。但主流宏观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公理化和逻辑化分析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应从深层次入手,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作为这个工作的重要一面,我们提出了“试错法”改革的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错法”改革
宏观经济微观基础
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范式转换中探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个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璐
柳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共25页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学范式
“
宏观经济
学的
微观
基础
”
马克思
经济
学
新古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错法”改革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曦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20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1110)的资助
中山大学"985二期工程"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项目
文摘
本文讨论了在“试错法”改革过程中建立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笔者认为,制度背景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中特殊的微观行为方式。此时,直接照搬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模型是误导的,必然遭受到“卢卡斯批评”,产生政策分析的系统性错误。但主流宏观经济学引人入胜的公理化和逻辑化分析方法可以借鉴。这种借鉴应从深层次入手,考察并重新定义经济转型时期的公理化假定,然后将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重塑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作为这个工作的重要一面,我们提出了“试错法”改革的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关键词
“试错法”改革
宏观经济微观基础
马尔可夫过程假说
分类号
F0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01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范式转换中探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个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理论解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璐
柳欣
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处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7,共25页
文摘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关键词
经济
学范式
“
宏观经济
学的
微观
基础
”
马克思
经济
学
新古典理论
Keywords
Analytic Paradigm of Economics
"Micro-foundation for Macroeconomics"
Marx's Economics
Neoclassical Theory
分类号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错法”改革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
王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在范式转换中探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个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理论解析
王璐
柳欣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