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宏观经济学教条——实际利率行为与长期期限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 姚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8,共10页
根据名义利率变动及其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出"狭义流动性陷阱"和"广义流动性陷阱",我国1997年底出现通货紧缩以后不存在两种意义的"流动性陷阱"。将微观金融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方法引入中国长期... 根据名义利率变动及其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出"狭义流动性陷阱"和"广义流动性陷阱",我国1997年底出现通货紧缩以后不存在两种意义的"流动性陷阱"。将微观金融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方法引入中国长期经济波动和宏观分析,会发现经济周期上行和向下转折之后相关变量间分别存在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其原因在于名义利率调节无论在时间和幅度上都落后于通货膨胀率变动。利率连续下调等货币政策操作对投资、产出、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效果,其传导机制包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国债成本、改变经济主体预期、降低汇率升值压力并增加进口等。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宣示"经济衰退期间货币政策无效"起因于误解凯恩斯而导致的"宏观经济学教条",应该予以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教条 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效果 狭义流动性陷阱 广义流动性陷阱 长期利率期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