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社会工作如何更好地参与老年健康服务?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海桃 顾东辉 高海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45-1650,1660,共7页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对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服务的期待与需求增多,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老年健康服务仍聚焦在微观层面——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在促进环境改变和倡导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服务不足,即宏观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较弱。目的...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健康对社会工作专业及其服务的期待与需求增多,当前社会工作参与老年健康服务仍聚焦在微观层面——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在促进环境改变和倡导政策等宏观层面的服务不足,即宏观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较弱。目的通过学理分析和实地调研,探索宏观社会工作在老年健康领域的模式与实务,为其参与老年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3—7月研究者进入上海市J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进行田野调研,实证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2种方式进行。研究对象的抽取以立意抽样为原则,通过对包括5名机构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16名上海市的认知障碍患者家属共21名研究对象展开访谈,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福利分工理论制定访谈提纲。采用类型法将社会工作者在老年健康服务领域的临床与宏观实务进行分类,并运用NVivo 11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与归类,结合理论与实证数据,探索老年健康服务中的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结果本研究共访谈21名认知障碍相关的人员,涵盖了老年健康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结果表明理解宏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解问题和服务人群、推进改变作为场域的社区、改变系统方法、健康政策与福利等,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的系统服务,丰富宏观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促进老年健康服务环境的变化。结论宏观社会工作能够促进和改变环境,为老年健康提供更好的福祉。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卫健委、民政部等多部门的协同发展,并将临床社会工作与宏观社会工作智慧汇聚于老年健康服务,共同推进老年健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 宏观社会工作 老年健康 发展型社会政策 福利分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发展:宏观社会工作的当代取向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雪松 杨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49,175,共4页
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基于对西方发展理论的反思并根植于中国历史政治脉络和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当代社会工作的宏观使命是关注社会问题、坚持分配正义并反思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负面社会结果,这与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基于对西方发展理论的反思并根植于中国历史政治脉络和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当代社会工作的宏观使命是关注社会问题、坚持分配正义并反思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负面社会结果,这与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共享发展可以作为中国宏观社会工作的时代取向,目标是建构一个共享发展型社会。共享发展型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共建共享共富的价值观、包容性经济增长、发展型社会政策和泛利性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宏观社会工作 共享发展型社会 “泛利性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区规划到城市规划:宏观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使命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志刚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当前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体现为微观社会工作的跨越前进和宏观社会工作的相对滞后。社会转型深水期阶段社会工作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的真正实现,亟需宏观社会工作在社会转型中的积极作为。宏观社会工作以鲜明的反思性和整合性特征,强调... 当前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体现为微观社会工作的跨越前进和宏观社会工作的相对滞后。社会转型深水期阶段社会工作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的真正实现,亟需宏观社会工作在社会转型中的积极作为。宏观社会工作以鲜明的反思性和整合性特征,强调实践服务与社会政策的关联性,倡导从结构层面来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当前阶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以宏观社会工作在社区规划中价值与使命的实践基础与进展为起点,结合对香港地区一个实践案例的分析切入,讨论宏观社会工作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与使命。希望以此倡导社会工作发展中对宏观社会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务推进,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城市规划 宏观社会工作 价值与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困境: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晋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6,共12页
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对应的是微观与宏观两个传统取向,但是在美国,宏观社会工作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专业地位,沦为边缘化的实践和领域。现有文献就宏观社会工作何以边缘化提出了四种归因论,即“政治偏好论”“市场驱动论”“文化影响论... 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对应的是微观与宏观两个传统取向,但是在美国,宏观社会工作正在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专业地位,沦为边缘化的实践和领域。现有文献就宏观社会工作何以边缘化提出了四种归因论,即“政治偏好论”“市场驱动论”“文化影响论”“科学追求论”,这些讨论相对孤立、碎片化,缺乏历时性、过程性和统合性的思考。关联的职业生态这一理论视角以过程论为基础,强调职业作为一个生态,关键在于其管辖权的控制,同时也受到相邻生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宏观社会工作的式微提供新的解释。在该理论看来,宏观社会工作的边缘化一方面与社会工作专业内部职业管辖权的抽象理论体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深受与之关联的政治生态、市场生态以及其他专业生态的影响。因此,辨识美国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困境,对于审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社会工作 微观社会工作 关联的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