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探析: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小亮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更多类型的经济政策。考虑到非经济性政策可能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目标产生“误伤”,因而也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评估范畴。就可行性而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基于中国政策实践所提炼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可参考的学理基础。为了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高效推进,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基于“统一评估+自评估”的评估模式,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经济政策 非经济性政策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政策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邴志刚 《地方财政研究》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今后实现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应当说,这是在中... 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今后实现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应当说,这是在中国进入经济发展关键阶段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理念创新。而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宏观经济政策也必须随之进行深刻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宏观政策取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 全面发展 国民经济 理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趋势及2011年宏观政策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金三林 《学习论坛》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速有可能达到8%甚至更高一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宏观政策也将由"危机...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年均增速有可能达到8%甚至更高一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宏观政策也将由"危机管理"回归常态,国家可能采取中性偏松的财政政策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经济发展趋势 2011年 宏观政策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取向
4
作者 姜少华 李玉成 陈兰荣 《山东经济》 1999年第5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扩大内需 宏观政策取向 经济环境 消费结构 有效需求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消费市场 出口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5
作者 龚六堂 《学习与实践》 2025年第9期57-67,F0002,共12页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强巩固。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协同效应,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宏观调控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变化、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强巩固。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协同效应,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宏观调控效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保障。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意味着加强各部门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更要求对各类宏观政策及其工具进行战略性统筹安排。目前,我国宏观政策体系在目标协调、工具适配和传导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在部分领域出现政策取向不一致的现象。对此,应从规划制定、政策协调、激励约束、执行透明度与区域协同等方面系统推进,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同 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投资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小亮 吴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
近年来,部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三大阻碍,导致全社会投资需求相对不足。企业“不能投”的重要根源在于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导致投资空间受限,“不敢投”的重要根源在于TFP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回报率偏低,“... 近年来,部分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面临“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三大阻碍,导致全社会投资需求相对不足。企业“不能投”的重要根源在于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导致投资空间受限,“不敢投”的重要根源在于TFP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回报率偏低,“不愿投”的重要根源在于预期转弱和信心不足。这不仅涉及投资成本升高等短期因素,而且涉及经济结构失衡和增长动力不足等长期因素,不仅涉及需求侧因素,而且涉及供给侧因素。然而,传统投资理论主要通过分析短期投资成本的变化来判断投资需求不足的成因,与之相匹配的,传统宏观政策理论主要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短期稳定政策予以应对。这意味着,基于传统投资理论和传统宏观政策理论,难以找到投资需求不足的深刻成因,也就难以给出有效对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通过加强结构政策、增长政策与稳定政策的协调配合,能够更全面地挖掘企业“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的深刻成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为构建投资长效机制提供扎实的学理支撑。第一,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有助于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拓宽投资空间,促使企业“能投资”;第二,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有助于提升TFP增速,进而提高投资回报率,促使企业“敢投资”;第三,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速进一步向好回升,从而切实改善企业预期,促使企业“愿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长效机制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恢复发展进程中的宏观政策效应评估——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评价报告2024 被引量:13
7
作者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宏观政策评价课题组 陈彦斌 +3 位作者 刘哲希 陈小亮 谭涵予 吴韬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共22页
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2023年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宏观政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稳... 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2023年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宏观政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稳定”目标。但也要注意到,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缺口依然为负,此外部分领域仍然面临潜在风险。从政策操作来看,2023年宏观政策稳中求进,积极有效地应对了内外部压力,但稳定政策的力度和传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稳定政策、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有待加强。总体上,2024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加强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使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而提高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助力经济实现5%以上的增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评价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紧缩中的政策微调
8
作者 巴曙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共2页
2008年7月8日至11日,国务院在中南海连续召开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地方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 2008年7月8日至11日,国务院在中南海连续召开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地方负责人和经济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总理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又召开会议,再次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那么,宏观政策取向是否出现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政策取向 宏观紧缩 中共中央政治局 微调 经济形势 宏观调控 通货膨胀 温家宝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演进逻辑与理论内涵 被引量:3
9
作者 倪红福 王树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4,共10页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政策文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变革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综合平衡”阶段、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的过渡阶段、中国...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和政策文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变革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综合平衡”阶段、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的过渡阶段、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发展和完善阶段、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阶段。“宏观经济治理”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治理理念从传统宏观调控向更全面、系统的方向迈进,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响应,也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深入认识。同时,“宏观调控”并未被新兴的“宏观经济治理”所取代,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成为治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施策,以确保宏观经济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实践中,应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在多重治理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现相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平衡 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治理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笔谈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彦斌 张永山 +1 位作者 刘瑞 王艺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8,共16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组织策划了“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组织策划了“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本期特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彦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永山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刘瑞教授、厦门大学王艺明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质生产力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新特征、新格局”“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和新质劳动者”“从马克思的创新发展理论视角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等问题,研究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特刊发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劳动者 创新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城市促进就业的策略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新建 叶思荣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中心城市促进就业的重大宏观政策取向。即全面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建设和规范灵活就业制度等。并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心城市治理失业,促进就业的基本路径和... 本文论述了中心城市促进就业的重大宏观政策取向。即全面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建设和规范灵活就业制度等。并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心城市治理失业,促进就业的基本路径和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就业工作 宏观政策取向 就业制度 就业形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年会在华南城召开
12
作者 章文平 《经济前沿》 2005年第12期I0012-I0012,共1页
12月1日,"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大会"在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隆重举行.深圳市物流界精英云集,共同回顾深圳物流与采购业的发展历程;共商深圳现代物流与采购发展大计;探讨现代物流与采购市场前景和宏观... 12月1日,"深圳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大会"在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隆重举行.深圳市物流界精英云集,共同回顾深圳物流与采购业的发展历程;共商深圳现代物流与采购发展大计;探讨现代物流与采购市场前景和宏观政策取向;展望深圳物流采购业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购联合会 现代物流 深圳市 年会 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 物流采购业 南城 第四届理事会 宏观政策取向 市场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减税:期待着由表及里“深化”
13
作者 王振宇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共1页
当下,结构性减税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一种“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方案,早在4年前就引入至财税改革中,并通过一些“减税”“增税”措施,服务于不同阶段的特定目标任务。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 当下,结构性减税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一种“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方案,早在4年前就引入至财税改革中,并通过一些“减税”“增税”措施,服务于不同阶段的特定目标任务。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将结构性减税作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个主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减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期待 税制改革方案 宏观政策取向 结构性调整 财税改革 增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调控:向左还是向右?
14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共1页
房地产业是拉动新一轮经济扩张的重要源头,是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对象,房地产调控也成为我们观察宏观政策取向的“风向标”。在微观层面,居住作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住房作为民生课题的重中之重,房地产政策又关乎一个社会的财富流... 房地产业是拉动新一轮经济扩张的重要源头,是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对象,房地产调控也成为我们观察宏观政策取向的“风向标”。在微观层面,居住作为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住房作为民生课题的重中之重,房地产政策又关乎一个社会的财富流向和公平,为广大公众所关切.并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业 调控 宏观政策取向 基本生活条件 房地产政策 经济扩张 决策部门 微观层面 重中之重 晴雨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预算制度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探讨
15
作者 潘昊宇 田宗博 黄颖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44-57,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进一步部署,将健全预算制度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基线预算有望成为完善我国预算制度的有力方法和程序。相对于基数法,基线预算在中期视角下区分现行政策和政策变化。通过在预算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进一步部署,将健全预算制度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基线预算有望成为完善我国预算制度的有力方法和程序。相对于基数法,基线预算在中期视角下区分现行政策和政策变化。通过在预算过程早期计量并确定政策成本,并将各个宏观变量约束在均衡水平上,加强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和财政纪律;通过将现行政策作为现实可行的参考点,增加对政策变化的关注,改善预算配置效率和绩效;通过分离政策变化的净效应,提高预算透明度。另外,基线明确了未来可用资源预期,有利于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完善零基预算改革。分析相关条件后发现,我国应用基线预算的可行性较高。具体实践转化上,应遵循宏观预算、配置预算和运营预算的次序,从“自上而下”启动预算程序,并结合“自下而上”的预算申请和反复磨合的过程,同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预算 健全预算制度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分析框架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背景下投贷联动的创新驱动效应——基于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16
作者 吴筠 万艺嘉 柯超 《金融与经济》 2025年第8期27-37,84,共12页
基于2017—2023年中国科创板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投贷联动对科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贷联动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修改样本时间区间、行业固定、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进一... 基于2017—2023年中国科创板企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投贷联动对科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贷联动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修改样本时间区间、行业固定、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贷联动能够从提高研发水平、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不对称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财政政策与投贷联动协同发力带来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异质性分析中,对着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异质性进行研究,发现投贷联动有效落实了“投早”的政策要求,但在“投小投硬科技”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力,此外东部地区的投贷联动对科创型企业的支持效果更佳,而非东部地区投贷联动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企业 创新能力 中介效应分析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