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宏观审计需求:一个理论框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郑石桥
张雨华
-
机构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
出处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0,18,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FJYA001)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2021)“市场化程度对国家审计结果生产和运用的影响”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政府人的自利,会产生激励不相容,在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和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政府人会产生代理问题;由于政府人的有限理性,会放大次优问题。为此,相关各方会推动建立针对政府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治理体系。宏观审计是这个治理体系的重要成员,从资源类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人角度出发,宏观审计主要作为外部监督机制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外部激励机制、外部透明机制、外部监视机制、外部制衡机制的组成部分。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也可能出现宏观审计需求,一是将宏观审计作为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二是将宏观审计作为特定信号的传递机制。
-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问题
次优问题
政府治理机制
宏观审计需求
-
分类号
F239.4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宏观审计主体:一个理论框架
- 2
-
-
作者
郑石桥
-
机构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院
-
出处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FJYA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宏观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宏观审计主体是宏观审计的实施机构,通常由宏观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来选择或建构。本级人大与本级政府关系中,本级人大作为委托人,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上级政府与本级政府关系中,上级政府作为委托人,本级政府作为代理人,这些关系方都可能存在宏观审计需求,因此,都需要选择或建构宏观审计主体,立法型审计机关或司法型审计机关或独立性型审计机关以及大型的民间审计机构,都是可能的选择。为了降低宏观审计成本,审计机关可以考虑将某些宏观审计业务外包给具有竞争优势的民间审计机构。从保障宏观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出发,行政型审计体制是不合适的,立法型审计体制最优,司法型审计体制和独立型审计体制也是可行的。
-
关键词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
宏观审计需求
宏观审计主体
审计体制
审计独立性
-
分类号
F239.4
[经济管理—会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