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缓解银行风险承担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1
作者 袁智慧 谢贤君 蔡鑫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本文以2017年我国实施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跨境融资体制改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1)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对银行对外负债的正向敏感度得到了有效抑... 本文以2017年我国实施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了跨境融资体制改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1)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对银行对外负债的正向敏感度得到了有效抑制,即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效缓解了银行风险承担压力。(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不仅显著降低了银行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也显著降低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即对银行信贷集中度形成了有效约束。(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资产规模较小和流动性风险较高的银行中,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更为凸显。本文强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不仅有助于化解银行流动性风险,而且有利于优化银行投融资期限匹配、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跨境融资 银行风险承担 投融资期限错配 信贷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投机文化如何影响地方银行信贷风险?——兼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
2
作者 王龑 刘大志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6,共12页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条途径加剧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净利差收窄和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均会加剧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可以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收紧贷款发放条件和提高流动性要求均有助于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单纯提高静态的资本要求则容易造成“逆向激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资本周转 宏观审慎管理 微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承担与宏观审慎管理——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3
3
作者 刘生福 李成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39,共16页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中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财务数据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关系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反映更加敏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 基于动态非平衡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中国62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间的财务数据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负向关系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反映更加敏感。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截距效应和负向斜率效应;自有资本比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银行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映较为审慎;热衷于表外业务的银行在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会更加激进。因此,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需要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现货币当局与监管当局的统一协调。同时,对异质性银行实施动态化和差别化的审慎监管,有利于实现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承担 宏观审慎管理 动态面板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被引量:9
4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共6页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业 系统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中国六部门DSGE模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军 韩鑫韬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0,共10页
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 实现宏观经济的长期最优稳态,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配合。基于我国企业的二元特征,考虑政府债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构建包括家庭、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部门、宏观审慎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六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研究不同情形下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非国有企业技术冲击时,独立使用货币政策可以维护经济系统的稳定,加入宏观审慎管理可以改善金融体系;受到金融冲击时,则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配合实施,以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为实现经济和金融的长期稳定,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应该相互配合,以应对不同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技术冲击 金融冲击 利率规则 逆周期资本监管 宏观经济管理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被引量:2
6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9-52,19,共5页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管理 系统性风险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机构“非标”资产业务发展对宏观审慎管理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焱 汪静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理财、同业业务的发展及跨部门合作加深使金融机构"非标"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在调整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影响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调节以及信贷政策调控效果,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和... 理财、同业业务的发展及跨部门合作加深使金融机构"非标"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在调整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影响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调节以及信贷政策调控效果,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规范金融机构"非标"资产业务发展,需在发挥监管合力的基础上,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回归业务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资产 宏观审慎管理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风险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宏观审慎管理与资本管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得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共9页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资本流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Metzler Diagram框架,探讨开放经济体的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以...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资本流动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Metzler Diagram框架,探讨开放经济体的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以及实施资本流动管理的作用,比较宏观审慎管理与资本管制的政策效果,并据此研究我国实施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非理性产出",出现资本过度流出和流入,引发系统性风险,需要政府部门实施一定的管理措施予以应对;宏观审慎管理和资本管制都可以管理资本流动,但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宏观审慎管理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我国资本流动管理框架不仅包括一定的资本管制措施,同时更应以宏观审慎管理为主要政策工具,政策设计上既要考虑正常状态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也应当完善危机处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 资本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协调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成 范雯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5,共12页
在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理论框架与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间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共同影响银行信贷规模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总量效应较为明显,宏观审慎管理的资本比... 在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理论框架与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间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共同影响银行信贷规模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总量效应较为明显,宏观审慎管理的资本比率要求显著约束了银行信贷扩张力度,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和结构变动;宏观审慎逆周期资本要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应;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约束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调控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约束作用较为明显;两者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比率,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比率要求迫使银行增加缓冲资本,约束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协调效应 总量与结构 银行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协调配合研究——基于损失函数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志强 《征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7,共5页
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构建损失函数,基于信贷传导途径探讨不同类型外部冲击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认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确定性关系。宏观审慎政策无法替代货币政策,但在一些情形下可作... 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构建损失函数,基于信贷传导途径探讨不同类型外部冲击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认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确定性关系。宏观审慎政策无法替代货币政策,但在一些情形下可作为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当出现技术冲击时,严格遵循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当出现金融或房价冲击时,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能取得最优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协调配合 动态一般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皓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乡镇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如何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加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了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农村金融机构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物贸易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涛 董鹏 宋宏远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文利用2010—2013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汇占款与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顺差是形成外汇占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逻辑和工具进行了分... 本文利用2010—2013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汇占款与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顺差是形成外汇占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逻辑和工具进行了分析,发现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国内流动性管理水平。最后,本文对完善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物贸易 宏观审慎管理 外汇占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反周期货币政策基本架构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铁强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0,共6页
本文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操作方式及工具选择等方面入手,构建了适合中国反周期宏观调控需要的货币政策基本架构。本文认为,中国应建立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主从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根据... 本文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操作方式及工具选择等方面入手,构建了适合中国反周期宏观调控需要的货币政策基本架构。本文认为,中国应建立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主从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确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主次,同时突出货币政策在维护金融整体稳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管理 框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构建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聪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5,共6页
本文在梳理总结国际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框架的思路,探讨了参与部门的组织架构和权责分工,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和措施。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组织框架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环境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洲 《征信》 2016年第6期81-85,共5页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发展,金融创新方式更为复杂、更新速度更为惊人。跨行业、跨市场合作创新的层出不穷和金融行业边界的日益模糊,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更凸显了风险管理手段同步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金融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发展,金融创新方式更为复杂、更新速度更为惊人。跨行业、跨市场合作创新的层出不穷和金融行业边界的日益模糊,对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更凸显了风险管理手段同步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金融创新现状及外部环境分析,总结当前宏观审慎管理面临的挑战,建议构建更加完备的宏观审慎管理法律体系、更高层次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的宏观审慎监测体系、更为广泛的宏观审慎自适应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最终形成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及金融创新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冶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周期 金融 宏观审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背景下证券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桂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77,共5页
证券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由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其剧烈波动有可能给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国家的宏观经济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模式存在重监管、轻调控的现状,逆周期市场整体风险调节手段仍较缺乏。虽然证券市场存... 证券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由于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其剧烈波动有可能给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国家的宏观经济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模式存在重监管、轻调控的现状,逆周期市场整体风险调节手段仍较缺乏。虽然证券市场存在高度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危机的出现和管控存在循环的规律性。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背景下,应当从法治化角度,明确证券市场宏观调控的责任主体,更多运用逆周期资本缓冲等直接手段对证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逆周期调节 法治化双重失灵 宏观审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国际研究回顾与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达潭枫 《金融发展研究》 2014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研究现状和代表性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包括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根源与成因、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早期预警,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并... 本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国际研究现状和代表性文献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包括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根源与成因、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早期预警,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述评,旨在通过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国际研究重要观点的梳理与总结,为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宏观审慎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希望由此引申出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管理 国际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区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央银行的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符瑞武 《金融发展研究》 2011年第9期26-29,共4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因此,在区域金融管理中,应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加强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本文从...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因此,在区域金融管理中,应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加强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本文从中央银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区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央银行在其中的主导性和功能性作用,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宏观审慎管理 中央银行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许权价值、股权融资与宏观审慎管理
20
作者 梁薇薇 刘广伟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8,59,共5页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控制金融机构杠杆率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本文从特许权价值、金融保释与应急可转债的角度阐述了金融机构提高股权融资比例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来抑制金融机构放大杠杆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特许权价值 金融保释 应急可转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