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新浩 罗云 +1 位作者 李桐 黄西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 特种设备监管机构在监督检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为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增强监管针对性,提高检验效率,应用并优化关联规则挖掘、社区发现、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1种宏观安全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挖掘单台设备微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实现整类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警;以2008—2016年全国长管拖车检验数据为例,进行应用实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区域范围、缺陷类别等多种宏观指标进行预警,指导针对性监管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监督检验 宏观安全风险 风险预警 大数据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倩倩 张亦冰 丁日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7-405,共9页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 监管视角 扎根理论 云模型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冠韬 罗斯达 +2 位作者 罗云 裴晶晶 许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51,共6页
为掌握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水平,明确监管方向和重心,基于幂函数型功效系数法,建立特种设备的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模型研究全国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然后将其作为基准衡量北京地区电梯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应用特种设备宏观安全... 为掌握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水平,明确监管方向和重心,基于幂函数型功效系数法,建立特种设备的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模型研究全国特种设备的宏观风险,然后将其作为基准衡量北京地区电梯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应用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可计算分析特种设备的整体风险,实现不同种类设备风险的横向对比;将气瓶的宏观风险作为风险的标准当量,可实现国家、地区、企业同类设备风险的纵向对比,有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监管决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设备 监管 宏观安全风险 评价模型 幂函数型功效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4
作者 唐晓彬 杨孟阳 闫啸彤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经济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对外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指标重要...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经济安全作为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对外贸易、投资、金融、房地产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改进的指标重要性相关法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相结合的ICRITIC-VHSD方法,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研究发现:(1)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大致呈现“增—减—增”的波动态势和“东高西低”的特点;(2)各省份的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大致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且宏观经济安全风险趋向于高水平转移,该风险转移存在空间效应;(3)中国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总体差异大致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各区域的组间差异是宏观经济安全风险差异的主要来源;(4)就宏观经济安全风险的驱动因子而言,两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单一因子。因此,在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视经济安全的风险因素,应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实现更大程度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安全风险 评价体系 ICRITIC-VHSD方法 空间特征 地区差异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