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宏观制度经济学论纲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徐晋
-
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科技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
-
出处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0,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JY180
项目负责人:马广奇)
-
文摘
建立在微观现象归总等于宏观现象的传统制度经济学逻辑基础,仅仅当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时才可能成立。宏观制度经济学及其思想框架需在这一逻辑基础上重新探讨。基于后古典分析框架定义宏观制度经济学,其理论基础、分析范式和政策应用,各有不同的规定性。价值空间存在价值维度,价值维度本质上是人或经济体的自由度,可以由市场形成也可以由政府引导。价值维度的解构,意味着拓展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全局宏制度的存在,以局部域和基础要素的存在为前提;局部域制度的存在一般直接以基础要素为前提。宏观经济泛函原型解决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在行为函数下的最大化问题。宏观制度、局部制度与微观要素之间存在相对关系。成本与效益是价值在测度空间的不同表达,信息不对称在宏观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表现为一种制度安排。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制度,突破现实制度,从而使社会价值转移并产生公权演化现象。效用不相容现象会导致理性决策问题无解或无标准解。新社会人假说,即人们思考与行动都以未来实现社会价值为基本目标。制度如何规定经济秩序,制度融合是大国战略也是国际贸易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的破坏性创新来自于社会价值测度与自然价值测度的价值冲突或效用不相容。宏观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通过规定稀缺序列来规定经济秩序的思想观点,对国家制度供给的政策出台与效果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关键词
宏观制度经济学
后古典经济学
数字经济
虚拟制度
量化理性
制度融合
-
Keywords
Macro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ost classical economics
digital economy
virtual institu-tion
quantified rationality
institution integration
-
分类号
F0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